浙江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地区分公司,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公司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集页岩气、煤层气清洁能源开发建设与风能、光伏、地热、制氢等新能源业务开发运营于一身,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致力于建设“社会尊重、员工自豪、负责任、有情怀”的综合性清洁能源公司,持续满足社会多元能源需求。公司目前有员工490人,内设职能部门10个、二级单位10个,油气和新能源业务产业链从业人员近万人。
从2016年开始,浙江油田公司在勘探开发和工程技术两家科研单位开展专业技术岗位序列改革。在集团公司指导下,通过7年的制度建设和试点运行,健全完善专业技术岗位序列人才成长通道,先后出台配套制度12项,在管理模式、岗位选聘、薪酬体系、考核激励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人才创新创效活力有效激发。目前在聘专业技术人员78人,占员工总量的16%,平均年龄36岁,40岁左右的一级工程师占本层级总数的4/5,队伍整体年轻化。通过持续推动主干专业人员向专业技术岗位流动,9名中层领导人员重新“回归”科研一线,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充实。
(一)建立清晰有序的岗位体系
岗位设置在符合公司主营业务发展需要的主体专业上,注重贴近现场、服务生产。在技术专家、一级工程师等关键岗位设置上,突出重点攻关领域、明确专攻方向,不追求多而全。在岗位数量规划上充分考虑公司发展战略、人才队伍结构,为专业的多元发展和未来人才成长预留空间,充分发挥“筑巢引凤”作用。
自改革以来,公司先后开展3次大规模的岗位设置论证,持续优化岗位设置,始终保持岗位设置满足科研生产需要,并与公司整体规划发展相适配,2022年紧跟公司新能源转型要求及时将设岗领域扩展到新能源等新业务领域。经反复论证和研究讨论,目前建立涵盖勘探开发、工程技术2个主干领域9个分支专业6个层级的专业技术岗位体系。在岗位职责权限上,明确管理、技术序列责权界面,通过《岗位说明书》精准描述,通过《年度任务书》和《聘期责任书》促进岗位责权落实。
(二)建立公平公正的选聘体系
规范选聘程序,实行分级管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逐级选聘,确保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平稳有序。为确保选聘客观公正、过程公开透明,从首席专家到助理工程师6个层级全部采用公开竞聘方式。在量化评审标准上坚决破除“四唯”,树立“服务基层、价值创造”的明确导向。工作业绩评价占比90%,建立凭实绩说话、靠实干立身的评价标准,其中又特别突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指标,强化技术服务一线导向。严控破格情形,细化破格分类,对人才引进、特别优秀、特殊需要的破格条件进行明确,做到公开透明。在选聘过程中,人事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分别对申报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条件把关,严格核定申报人员参与的项目层次和成效,逐一确认其工作业绩成果、奖项、论文等级等。
评委会由公司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同行专家及所有二级正职组成,评委构成多元化让评审结果更加公正。考察环节聘请专业人才测评公司开展能力素质测评,同时以“创新创造创业清单”为载体,印证工作能力,考实工作业绩,查看工作实效。纪委全程监督,确保程序公平、公正,经得起推敲。
(三)建立激发活力的薪酬体系
公司持续在薪酬分配上加大对专业技术岗位的倾斜力度,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收入超过相应层级经营管理人员18%—25%。今年初,公司又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岗位奖金系数,科研人员的获得感、归属感、责任感不断增强。
突出差异化分配,将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浮动分配比例提高至60%,与工作业绩深入挂钩,实现优绩优酬。强化精准激励,设置科技创新专项奖,奖励取得国家重大专项奖、科技进步奖的科研人员,2021年以来累计发放268万元。今年公司又额外拿出1000万元,对在揭榜挂帅项目和科研专题专班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重奖。同层级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薪酬差异率最高达58%以上,个人最大差额保持在24%以上,充分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创效积极性。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
在总结前期年度考核经验及充分征求科研单位意见的基础上,优化考核内容,以年度任务书和聘期责任书为抓手,构建以工作业绩、价值观、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与攻关能力为主要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工作业绩考核上,建立基于关键业务类KPI指标、关键职责类KPI指标和关键任务类GS指标三维度的考核内容。具体指标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引导专家集中精力在对公司业绩有最大驱动力的经营行为上。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逐项研究制定,确保指标目标权责对等、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精准反映其价值贡献,又确保年度与聘期业绩指标有效衔接、定量与定性相互补充。
年度考核结果和任期考核结果均执行强制分布,并将考核结果综合运用于薪酬发放、岗位调整、培训、荣誉表彰、职称评审等涉及个人利益的各方面。2022年新一届专家评聘时,2人聘任到高一层级、3人续聘,1人落聘。
(五)健全人才作用发挥机制
出台《浙江油田技术专家管理办法》,规范专家管理,明确业务部门和所在单位的协调服务和资源保障责任,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为专家提供宽松的研究环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过多外界干扰,为其配备工作助理,把他们从繁杂的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印发《关于公司首席专家工作分工的报告》,明确首席专家的定位和职责。公司重要技术议题、重大技术事项提交执行董事办公会、党委会审定前必须经首席专家咨询论证,充分发挥决策参谋作用。
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实施以“项目担纲、专家领衔、课题定向”为核心路径的技术序列项目化改革,瞄准生产发展中的技术重点、难点、焦点、堵点,由专家领衔组建三大项目14个课题,赋予技术路线决定权、团队组建权、资源调度和考核分配权,有效发挥专家创新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推广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模式,40岁以下项目经理达到一半,一批有能力、想干事的中青年骨干脱颖而出。立足三个面向,搭建信息化创新平台与创新机制,做好现场出“问题清单”,科研单位通过平台上接收问题形成“任务项目清单”,组织科研人员开展联合攻关形成“考核积分清单”,鼓励科研人员及时解决现场生产问题。建立技术中心共享机制,根据前线需要派驻技术人员做好现场技术支撑和服务,实现统一归口、属地管理、定期交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扎根一线。
浙江油田通过改革政策红利叠加释放,人才活力竞相迸发。通过联合集团内外30余家科研单位,经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研发、创新集成、推广完善”五个阶段的技术研发与探索攻关,突破性、创新性取得了以“多场耦合多元协同”富集成藏创新理论、地质工程一体化评价技术为代表的山地页岩气六大勘探开发技术系列32项主体技术,同时在煤层气形成五大技术系列19项技术。取得了81项有形化成果,其中研发了13项国产化的关键装备、工具和液体,授权软件著作权6项,授权专利26项,制订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4项、企业标准28项,完成专著4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0篇,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下一步浙江油田将持续深化“生聚理用”人才发展机制,进一步加强“高精尖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更加符合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规律的人才评价制度,引导他们潜心研究、探索创新。以绩效考核、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等为依据,坚持“全体起立、重新坐下、动态调整”的聘任模式,建立能上能下、动态调整机制,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局面,激发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人力资源价值,为中国石油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贡献力量。

535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3.8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