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经历60年发展,我国东部老油田面临资源劣质化、原油稳产难、资产包袱重、效益实现难等突出共性问题,如何破解老油田发展瓶颈,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严肃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老油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和遵循。对此,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将系统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扬攻坚精神,坚持做好“六个统筹”,即统筹生产规模与经营效益,统筹发展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统筹油气生产与储气库、新能源开发利用,统筹推进地质理论创新与工程技术创新,统筹推进本土业务与开拓市场,统筹推进公司改革与人才强企,科学谋划了“积极构建以油气勘探开发为主体、新能源和储气库业务两翼齐飞的‘一体两翼’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多能互补的新型综合性能源公司”的总体发展思路,研究提出了“三个五”的总体发展目标,助力老油田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中国石油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系统观念;大港油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新能源
大港油田作为一个历经60年发展建设的油田,已整体进入到矛盾与潜力交织并存的发展攻坚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标上级要求和行业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一些瓶颈和短板问题:(1)资源劣质化日益严重,钻井周期长、投入高、难以整装建产,当期可供效益升级动用的储量越来越少。(2)原油稳产难问题突出,新老井整体递减快,原油稳产上产面临巨大压力。(3)控投降本难度前所未有,原油上产配套政策还未真正落地。(4)主要生产系统能耗高,清洁能源利用率较低。
本文通过梳理大港油田油气、新能源、储气库等业务中关键技术问题,全面统筹老油田企业“规模与效益”“常规与非常规”“传统与新兴业务”“工程与技术”“主营与对外业务”“改革与发展”等六大核心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助力老油田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统筹生产规模与经营效益,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
油气产量是公司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和效益之源,增储上产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任务。对于大港油田资源劣质化、勘探目标隐蔽化、开发区块特高含水化等客观实际,要保持老油田长期稳产目标,实现优质、快速、高效资源评价和油气开发,必须正确处理好质量和速度、效益和规模、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提产量的同时必须把成本降下来,全力确保增产必增效、增效更长效。
在勘探理念上,通过精细勘探、二次勘探,创新油藏认识,完善陆相油气成藏理论,深化认识新领域、新区块、新层系和新类型,加快寻找经济可采储量。严格落实“调思路、快发现、重效益”的九字要求,重点围绕中浅层“小而肥”的目标制定井位部署方案,全力寻找优质储量并快速形成产量。持续加强以高效勘探为核心的重点领域油气预探评价,着力提升SEC储量替换率,不断夯实公司发展的资源基础。在开发方式上,坚持“五重”技术路线,即重新评价油藏、重选技术路线、重构层系井网、重调油藏流场、重组地面流程,大力实施老油田“压舱石”工程,一藏一策、因地制宜、千方百计提高采收率。坚持少井高产、持续稳产,强化层系井网重组和区块整装治理,精心组织新老区效益建产,探索推行难动用储量、低效区块合作开发新模式,着力狠抓重点油田注水专项治理,确保自然递减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
2 统筹发展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拓展资源接替领域
近年来,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准噶尔盆地等主要含油气盆地内页岩油水平井获工业油流,其中大港油田在渤海湾盆地建成了我国首个10万吨级陆相页岩油效益开发示范平台,中国页岩油革命正悄然发生,页岩油(气)等非常规资源已成为常规油气资源最为现实的接替领域。但现阶段真正能实现经济开发动用的资源仅占总资源量的5%—10%,在做好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同时,创新非常规地质理论认识和配套适应性工程工艺技术,地质—工程—经济一体化管理,形成非常规资源常规化利用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大港探区内已探明常规石油地质储量约12亿吨,孔二段、沙三段、沙一段主力生烃层系内井控区页岩油资源量(近似于预测储量)14亿吨,而现阶段页岩油产量仅占原油总产量的2.5%左右,页岩油已经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稳产上产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何突破复杂地质条件和工程技术手段的制约,实现陆相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是现阶段重点攻关任务。具体深化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研究:一是加强基础研究与物探技术攻关,通过地质成藏理论认识和地球物理技术相结合,精细刻画非常规油藏,确定最优甜点段;二是探索页岩油水基钻井优快钻完井技术,通过优化“一趟钻”提速管柱、钻井液降温装置及漂浮与旋转下套管等长水平段高效钻完井技术,实现复杂断裂带中等成熟页岩油2000m水平段钻井持续提速;三是持续完善陆相页岩油体积压裂2.0技术,开展包括岩性、局部应力、微裂缝及射孔方式等多方面的储层综合评价,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明确页岩油井压裂后产量主控因素,提升匹配储层特征的智能优化设计;四是优化排采工艺技术,通过对闷井、自喷排液、机械采油规律精细分析与持续优化,形成“优化闷井时间,充分渗吸置换”“优化放喷制度,保压高效控排”和“优化举升工艺,延长稳产周期”的高效生产三举措,提高页岩油水平EUR。
3 统筹油气生产与储气库、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加快实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为公司加快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带来了难得机遇。我们既要正视面临的严峻挑战,也要抓住宝贵的发展机遇,在大力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积极适应当前能源转型的新形势,统筹发展好绿色清洁能源,将新能源和储气库业务有机融合起来,实现“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格局。
近年来,大港油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集团公司“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公司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以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地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全力跑出老油田新能源发展的“加速度”,积极推进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要加快发展储气库业务,大港地区历经多年发展形成了京津冀地区最大规模的11座地下储气库群,按照“达容达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前期评价一批”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现有储气库的达容达产和稳步扩容工作,加快推进驴驹河储气库的开发建设,积极推进新一轮储气库的选址、评价和建设工作,力争2025年达到36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50亿立方米;二要积极发展地热能业务,精细评价资源潜力,持续完善规划方案,积极开展研究攻关,加快推动零碳院区、零碳厂区建设,稳步发展太阳能业务,持续加强战略合作,大力推动太阳能利用与油气生产产业链精准对接,不断提高太阳能产业化利用、效益化发展水平,2030年清洁能源替代实现50万吨标油。三要扎实推进集约节约用地、高效节能节水、采出水余热回收和达标回注、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努力实现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大力探索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新模式。
4 统筹推进地质理论与工程技术创新,破解资源效益动用瓶颈问题
油田核心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资源的劣质化和效益增储建产需求之间的矛盾,强化地质理论创新寻找更多优质储量、强化工程技术进步提高产量,是解决矛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大港油田积极践行“工程技术为先”的理念,与相关工程公司联合,发挥各自优势,创新形成了以页岩油为代表的优快钻完井、多段多簇密切割体积压裂,以及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稠油油藏二氧化碳吞吐增产等系列配套技术,支撑了陆相页岩油增储建产、埕海新区增储建产、南部潜山勘探重大突破及成熟区带精细勘探与高效开发,达到了增储、增产、增效的目的。
大港油田新区上产的主要对象发生重大变化,由常规油藏向非常规延伸,主导技术必将发生深刻变革,具体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切实推进全过程、全要素地质工程一体化,对于新区增储建产系统来讲主要体现在研究同时、部署同步、目标同向、人员同心,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区带部署、单井设计做到先期融合、共同研究、同步编制,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与地质需求和地质方案高度一致,科研攻关以解决地质难题和勘探突破领域为导向,技术成果以地质成效为标尺;二是切实攻关突破一批制约发展的瓶颈技术,深入推进压裂技术攻关,重点在压裂技术和成本上实现突破,创新压裂技术体系,努力提高单井产量,是效益勘探的关键,强化成熟工艺的集成配套应用,重点突破复杂压力系统、深层复杂结构井钻完井瓶颈;三是切实大幅度实现提质增效,随着深井、大位移井、长水平段井越来越多,钻井提速是实现效益勘探开发的关键,创新设计理念,持续优化钻井工程设计,从源头上促进工程提速;集成应用成熟配套技术,依靠科技促进钻井提速,加强设备升级配套;四是切实加大合作创新力度,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加大国际先进高效新技术引进应用力度,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加大联合创造的力度,构建合作创新体系。
5 统筹推进主营业务与外部市场开拓,扩大企业生存空间
经过60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大港油田在陆相复杂断块勘探、开发及管理领域积淀形成了陆相页岩油富集理论、复杂断块油田高精度油藏描述、“二三结合”提高采收率理论、页岩油勘探开发、老油田地面数字化配套、储气库选址设计与建设运行等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特色技术,利用技术优势抢占国内外市场,拓展油田公司发展空间,已经成为油田公司“四大战略”之一。对于外部市场,大港油田坚持增收与创效并重,按照“稳固油区、拓展国内、扩大国际”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行“1+N”市场开发模式,进一步统筹资源配置和区域管理、优化市场布局和业务结构,积极培育规模效益市场。
大港油田凭借技术优势,国内市场在储气库规划建设、页岩油气勘探、致密油研究煤层气市场和场站运维管理服务等一批新领域合作项目也陆续落地,市场逐步呈现规模化、效益化、优质化良好态势。国际市场方面,大港油田在尼日尔阿加德姆区块、尼日尔二期450万吨产能建设中,勘探开发技术支持、井位地质设计、防砂技术研究、人员技术服务等业务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并进一步达成了尼日尔二期数字化油田建设、生产维护作业、天然气综合利用、防砂工程服务等方面合作共识。近年来,大港油田在市场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挑战愈发激烈。对此,要持续加强内部市场管理和外部市场开拓,多措并举深挖市场管理的节支创效潜力,坚定不移走提质增效的“市场化道路”。市场工作要不断培育优势技术、打造优质产品、提供优良服务,打造大港品牌;要深挖市场潜力,努力扩大市场份额,做大做强规模效益市场。
6 统筹推进公司改革与人才强企,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大港油田现有在职员工1.9万人,人均劳动生产率较低,员工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与当前发展任务不匹配。持续深化组织人事改革是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的政治任务,油田公司密切跟踪党中央、国务院和集团公司改革创新的最新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加快推进传统人事管理向价值型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对公司战略发展支撑更有力、对人才价值提升促进更有效、对员工切身利益保障更到位。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油田公司改革的重点任务是:聚焦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巩固树立与公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发展理念和思维观念,加快建立与油气、新能源、储气库业务协同融合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体制机制。重要抓手是:深入推进“油公司”模式改革、三项制度改革、人才强企提升年等重点任务,统筹打好“改革+市场+政策”三大组合拳,加快推进业务结构优化、组织体系优化、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考核分配政策创新等工作,充分发挥组织人事工作在体制机制改革、结构调整、业务整合、资源集约配置中的牵引保障作用。发展目标是:实现企业效率效益和员工幸福感、获得感“双提升”。在理念创新上,要摆脱传统的人事工作思维和做法,牢固树立“人多管不好是包袱,管好了就是资源”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切实用效率效益衡量和检验人力资源管理成效。在业务结构和组织体系优化上,坚持做优做强主营业务、做专做精保障业务、萎缩退出后勤服务业务和无效业务、坚决消灭亏损业务,加快业务归核化发展,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更能创造价值的单位和业务精准投放。在业绩考核分配上,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健全完善差异化、精准化的业绩指标体系,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改革过程中,着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锤炼更加实干争先的中坚力量。突出德才兼备,统筹选育管用,建设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着力选配精干高效的领导班子,瞄准推动油气、新能源、储气库三大业务发展,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做深做实政治素质考察,在大事难事中选担当者,在实践实战中选实干家。突出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让工作在基层一线、艰苦岗位、年富力强、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尽快脱颖而出,历练和成长一批结构合理、规模适度、技能精湛、充满活力的能工巧匠。
7 结论
新时代新征程上,老油田企业规模、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矛盾问题突出,“坚持系统观念”是老油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做好“六个统筹”,更加积极地扬长补短、砥砺奋进,以改革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保障,助力实现老油田企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常规油气勘探生产仍是现阶段老油田生存的基础,统筹油气生产业务中的矛盾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尊重油气勘探开发客观规律,靠实资源、夯实基础、做实增量,深入推进增储建产、地质工程、生产经营等“六个一体化”,真正把产量提上去、把成本降下来,全力确保增产必增效、增效更长效。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发展非常规油气、新能源和储气库业务,拓展老油田企业发展空间,找到战略接替,利用非常规的资源、非常规的发展理念和非常规的技术手段是实现老油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497
点击量
1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3.8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