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和伊拉克建交65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自2015年中国和伊拉克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以来,两国多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尤其是中国石油(伊拉克)哈法亚公司(以下简称哈法亚公司),积极参与伊拉克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建,改善民生条件,提高伊拉克石油产能,支持伊拉克的经济建设,实现了共享、共建、共赢、共同发展。
图为哈法亚公司伊拉克籍员工在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装备展览会上,体验中国石油产品。 摄影/胡玮斐
哈法亚公司在海外十余年风雨兼程,是中国石油人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辉煌之路、是展现华夏科技优势、文化优势的前进之路,是增加中伊友谊、促进文化交流的奋进之路。可歌可赞,可敬可佩。
迎难而上,科技攻关,推动油田可持续发展
1976年发现的伊拉克哈法亚油田位于伊拉克米桑省阿玛拉市,是伊拉克7大巨型油田之一。
2009年12月,中国石油和法国道达尔公司、马来西亚石油公司,组成联合体,中标伊拉克政府第二批国际公开招标的哈法亚项目。
哈法亚项目是中国石油在海外的最大单体作业项目。哈法亚油田自然环境非常严酷,有半年多的时间气温均在40摄氏度以上。中国石油人进驻哈法亚油田后,面对的是杂草丛生的沼泽、如树干粗的芦苇、大量未爆弹药的雷区和60多个民族部落……更让人作难的是:偌大的油田,仅有8口井的钻井资料,和47年前采集的二维地震数据。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困难难不住具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中国石油人,他们发扬“会战精神”,吃住、办公在伊拉克米桑石油公司大院角落的简陋办公室里,用4个月的时间,在6平方千米的营地,搭建7道物理安防体系,安放164辆营房车;提前15个月完成496千米三维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工作,给钻井作业和油藏分析提供可靠依据,为制定油田开发方案奠定了基础。
哈法亚油田位于两伊边境,是典型的巨厚型碳酸盐岩油藏,油藏岩石及流体类型多样,开发难度特别大。自项目运行以来,哈法亚公司便将中国石油成熟的油田开发方法和技术引入伊拉克,成功解决了哈法亚油田多项开发难题。
图为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项目建设现场。 摄影/李晨光
哈法亚公司与科研支持团队联合开展了巨厚碳酸盐岩油藏系列开发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在近十年的科研攻关过程中,形成了微观储层研究及建模;油藏井网部署、调整与优化;油田产能建设整体优化部署与高效开发等几十项技术成果。2019年,以哈法亚项目为依托之一的“中东巨厚复杂碳酸盐岩油藏亿吨级产能工程和高效开发”获得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自2010年12月11日哈法亚油田首口新井开钻以来,哈法亚公司应用多项科研技术实现诸多第一,助力油田的高效开发,伊拉克境内的第一口多分支水平井、第一套多井型立体井网、第一个巨厚碳酸盐岩油藏分层注水、第一口多段水力加砂压裂水平井等。其中水平井多段水力加砂压裂技术,不仅保证了产能接替及油田稳产,还为中东其他类似油藏的储层改造提供了重要借鉴,为伊拉克低渗碳酸盐岩油藏的高效开发树立了标杆。
哈法亚公司以科技为利器,走出了哈法亚油田开发的“中国速度”:2012年6月16日,完成油田一期500万吨产能建设项目,提前15个月实现合同约定的初始商业产量目标;同年12月14日,“梦想”号油轮满载原油驶向中国,标志着哈法亚项目提前跨入投资快速回收和滚动高效发展阶段;2014年8月,二期产能建设提前两年投产,建成1000万吨产能规模;2018年9月,仅用18个月建成年处理能力1000万吨的第三原油中心处理站;2019年3月,哈法亚公司实现2000万吨产能跨越。至此,中国石油成为在伊拉克国际石油公司中第一个完成高峰产能建设的作业者。
哈法亚公司仍在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尽显中国企业履约决心。面对湿地保护区限制,安保形势严峻,储层资源品质差于伊拉克其他油田同类型油藏等内外因素双重挑战,2023年哈法亚公司总经理方甲中提出锚定日产40万桶目标的“一二五”总体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全面完成石油合同义务、推动哈法亚公司高质量发展”、笃定两个坚持“坚持依法合规治企、坚持精细管理提升”、做好“产能建设、提质增效、绿色安全、队伍建设和党建引领”五篇文章,全面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指标,为哈法亚油田的发展赋能增效。
同时,哈法亚公司立足关键,谋求长远,开展了地质油藏、钻完井工程、地面工程等10项先导性试验,为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提供详实数据,为高峰稳产保驾护航。
莫道前路多险阻,再闯关山千万重。中国石油人不惧艰难,用8年的时间,将沉睡几十年的哈法亚油田,变成年产2000万吨级现代化大油田。中国石油人凭借自立、自强,自主、创新的科技实力,在哈法亚油田勘探开发建设中稳稳站住脚跟,让五星红旗在底格里斯河畔高高飘扬。
绿色环保,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七月盛夏,在哈法亚公司的天然气处理厂项目(GPP)建设中,冷却塔、脱硫塔、储气罐等林立在烈日下,经受着酷暑的考验。据悉,这个项目工程已经接近尾声,预计9月将机械完工,年底前点火。
GPP在伊拉克民众的地位日显重要。今年1月,伊拉克米桑石油公司总经理侯赛因·卡齐姆·拉埃比等相关高级技术官员到现场进行考察,充分肯定了哈法亚油田的良好业绩和社会公益贡献;3月22日,伊拉克副总理兼石油部长哈扬·阿卜杜勒·加尼携电力部长泽德·阿里、石油部副部长巴西姆·穆罕默德等石油部及电力部高层来到哈法亚油田视察,听取了哈法亚公司总经理方甲中就项目整体概况、工艺流程、现阶段施工进度和计划以及试运投产准备情况的介绍。
哈扬在留言簿上欣然题词:“感谢所有人为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项目建设所做的努力,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取得更大进步和成功”“天然气处理厂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希望能尽快建成项目,以解决米桑省能源短缺问题”。他在之后接受当地多家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石油哈法亚公司积极克服困难,为保障天然气供应及GPP项目建设提供强力的支持,为当地民生问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哈法亚公司承担强大的社会责任,履行夏季天然气供应承诺,6月下旬,便开始日外输气量达370万立方米/天以上,有效解决了当地电力短缺问题。
图为哈法亚第4批伊拉克青年培训计划启动合影 。 摄影/刘亚东
哈法亚公司是“一带一路”的先行者。虽然远在万里之遥,他们秉承中国石油“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宗旨,坚持“合规、履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油田开发理念,实行“环保优先”,建立健全绿色油田发展长效机制,将开发能源和保护生态紧密结合起来,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油区环境。
为加强油田环保工作,哈法亚公司对合同区块内环境的主要特征包括当地气象气候、水文地质、水源、空气质量、噪声环境、生态环境、文物保护、放射性等,进行环境基线调研,列出了关键环境事项;分阶段、多层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每季度监测油田的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空气质量、NORM等;立足源头控制,采用绿色技术,全方位节能减排,最大限度保护环境不受损害。
通过技术创新,哈法亚公司采用原油返排技术进行清井作业,在伊拉克境内首次实现原油回收不落地。不仅降低环保风险,还缩小了井场征地面积,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米桑原油外输管道是伊拉克米桑省原油外输的生命线,全线272千米,沿途地形复杂,仅穿越的河流、水渠就有上百条之多。其中,阿拉伯河穿越,是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
施工期间,总承包商中石油管道局哈法亚项目部多次现场调研,对河流周边环境进行科学评估、综合对比分析,最终确定采用定向钻穿越施工方案,并选取环保泥浆材料及泥浆回收系统,泥浆重复利用率达80%以上,避免了对河水进行截流影响河流生态、因开挖河流导致环境破坏、水污染及污泥对环境污染等现象。成功穿越阿拉伯河流之后,哈法亚公司专门购置了1万多尾鱼苗放入河中,对生态保护、渔业发展起到积极地保护作用,充分体现出哈法亚公司绿色环保的责任担当与技术实力。
米桑原油外输管道的绿色穿越,成为伊拉克两河流域的工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样本。埃及Enppi公司总监由衷地夸赞:专业、高效的施工作业经验,体现了国际管理水平。
文化交流,合作共赢,讲好中阿友谊故事
“简直太美妙了!”今年6月2日,在第23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简称“展览会”)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展台前,哈法亚公司井下作业专家阿里·卡里姆·哈希姆饶有兴趣地戴上连续油管作业智能眼镜,不禁发出感叹。“分簇定向射孔器”“电动立式安全自锁快开盲板”“低温无缝三通”……在展览会上的中国石油装备展厅,伊拉克籍员工也被中国石油测井公司、石油管道局、大庆油田、渤海装备等单位的先进、自主生产装备深深吸引,他们兴致高涨地向展台人员询问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设备性能特点、使用优势等。哈法亚公司副总经理何艳辉介绍此次“中国行”时谈道:“带领8名伊拉克籍员工跨越万里到中国参观,这也是哈法亚公司践行‘一带一路’,促进文化交流的具体行动,利用此次机会让他们,多层面了解中国石油先进技术与设备,为进一步加强中伊合作打下基础。”
展览会后,伊拉克8名员工又登上八达岭长城、参观了西安兵马俑。他们激动万分,表示要把在中国的感受告诉周围的亲人朋友,回到公司后努力工作,为中伊友好交流作出贡献。
哈法亚公司以人为本,积极促进当地青年就业,助力伊拉克油气行业人才培养和未来产能建设战略。从哈法亚项目开始后,哈法亚公司一直积极致力中伊文化交流融合、制定并组织实施员工本地化战略,注重对当地承包商、供应商的培育和开发。
2014年,哈法亚公司专门为本地员工建设的培训中心,可同时培训200名学员。同时,还开发了大学毕业生培养项目,先后3批,共计266名当地高素质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完成培训,走上工作岗位,部分人员已成长为副经理、科长和项目主管,在当地社会引起极大反响。
5月11日,哈法亚公司第4批伊拉克青年培训计划启动,有150名当地大学毕业生将参加为期18个月的系统培训,成为油气行业的机械、仪表、地质油藏、电气等专业工程师的后备军。米桑省省长和当地大学校长参加了开班仪式,他们鼓励大学生们努力学习,学有所成,为中伊友谊作贡献。
截至目前,哈法亚公司所辖油田作业区伊拉克本土员工已达到6426人,为解决当地就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多年来,哈法亚公司在做好跨国文化交流融合的同时,注重维护中国石油品牌形象,积极开展各项公益事业和社会项目建设,其中包括捐助小学、建设活动房学校;援建难民营活动房;援建社区和军队水厂;铺设饮用水管线、援助老年中心、体育中心及油区贫困居民;卡哈拉及巴尼哈西姆镇供电线路升级、照明设施和道路改造等医疗卫生、基础教育、供水供电和道路建设等民生公益和基础设施项目,受益民众达50万人次。
目前,哈法亚公司拥有三个采油厂、两个水厂。最受人青睐的哈法亚公司营地,那里是伊拉克当地学生教育活动的实践基地,有餐饮、卫生、文化娱乐等多种服务,可谓是当地最温馨最安全的小社区。当地民众以去营区为荣,甚至这里还成为大学生热捧的网红打卡点。
“中方在哈法亚项目建设中,为当地发展带来福祉。”伊拉克贸易部负责对外经济合作的一位官员曾表示:“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为共建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石油人用智慧和汗水铸造精品,靠真诚和进取赢得友谊,充分展示了“中国技术”“中国制造”“中国速度”“中国质量”和“中国文化”的强大力量,为中伊“一带一路”合作树立了榜样和典范。

514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3.8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