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经济基础的中央企业,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价值追求,具有重要保障意义。20多年来,长庆油田第二采气厂因地制宜,始终传承与践行榆林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与血脉,将其融入气田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
内涵丰富的榆林红色文化
榆林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榆林发生了许多重大革命事件,构成了陕西乃至中共历史长卷中的重要篇章。20世纪20年代初,榆林建立了中共组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榆林建立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后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统一,形成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抗战的出发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陕甘宁边区设立五个分区,其中榆林就占到两个,分别是绥德分区和三边分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368天的时间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贺龙、习仲勋等革命先辈和无数革命先烈在榆林留下了光辉足迹。
榆林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地之一,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转战陕北的主要地域,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边区的北大门。人们在实践中已形成了坚强的党性修养、英勇的斗争精神、顽强的革命意志、高尚的思想品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
传承弘扬榆林红色文化的路径探索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夯实红色文化传承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弘扬红色文化首先应在理论诠释上下真功夫,做到学懂弄通做实。第二采气厂党委立足战略全局,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了以厂主要领导为组长,厂党委宣传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各科室、下属单位为成员的榆林红色文化挖掘整理工作专班,建立健全榆林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协调工作制度,科学定位红色文化的重要作用,明确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作的内容领域,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指明新时代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实践路径。不断建立健全宣传普及制度,将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文化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目标管理和精神文明单位考评体系,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原则,加强监督管理,坚决防止低俗化、简单化、形式化开展红色教育,确保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坚持系统梳理,开展红色资源挖掘整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的“富矿”,要充分发挥其补钙铸魂、凝神聚气的重要作用,“让干部群众切身感受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从而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开创新局面。
通过文献研究、交流座谈、现场走访等方式,第二采气厂挖掘梳理榆林地区红色文化印记,先后走访调查了杨家沟、高西沟等地村委和村党组织,榆林革命纪念馆等革命战斗遗址、红色教育基地,形成了榆林革命纪念馆、榆林市档案展览馆、绥德郝家桥纪念馆、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杨家沟、高西沟等推荐名单,并绘制了榆林“红色资源地图”,走访了革命前辈和民间收藏人士,收集整理了红色文献、红色事件、红色人物等历史资料,并进行了归纳总结和统计分析,编研形成红色基因档案。
三是丰富内宣形式,推动红色文化深入人心。积极开展各类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对前期挖掘整理的榆林红色文化成果进行深入分析,提炼核心文化意象和代表因素,运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从形式和内容上赋予其新的活力,将其转化为党员干部员工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著作和文化歌曲,如《浩气战歌》《采气人之歌》《天地红黄》《高原红玫瑰》等,将红色经典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使其表达更加生动鲜活,重绽时代光彩。第二采气厂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红色文化与各种新媒体的优势整合,不断创新传播方式,从不同角度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阶段披荆斩棘、矢志不渝的前行足迹和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奋斗主线,提高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注入鲜活生命力,促进干部员工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让有时间跨度、历史厚度和现实深度的红色党史融入每个党员的血液中,扎根于广大干部员工的心中。
四是建强外宣矩阵,助力红色文化“走出去”。企业将符合时代特色、富有红色基因的文化与产品输出给社会群体和消费者,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宣传企业和品牌的良好契机。红色阵地作为弘扬红色文化的载体,在文化宣传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采气厂党委坚持以内聚合力、外树形象为出发点,专题研究红色文化阵地建设工作,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党建阵地建设的内容规划中,紧密结合发展实践,突出特色,持续深化红色文化品牌培育,致力于打造宣贯党的主张、展示红色形象的重要窗口,相继建成了榆林天然气处理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坪村乡村振兴基地、杨家沟区域联合党建品牌、员工活动中心党史学习教育室、党员活动室等红色文化阵地,将其打造成为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思想教育基地和精神塑造平台,为政府、社会团体、院校学生提供沉浸式的科技与爱国主义教育“课堂”,让红色阵地转化为对外弘扬红色文化的教育资源和绝佳载体,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
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经验启示
弘扬红色文化要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前者是国企发展之魂,或者说是国企姓“国”的根本,后者是国企发展之策,是国企要实现做大做强的现实路径选择。第二采气厂坚持党的领导,将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融入党的建设,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打造国有企业“根”与“魂”。
第二采气厂将传承红色文化纳入中心组学习、党支部活动、党员培训中。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实现党建铸基、管理筑魂,让党旗在党支部高高飘扬,让党支部成为红色堡垒,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弘扬红色文化要立足地域实际。第二采气厂立足地域实际,将榆林红色文化深度融入自身发展历程。满腔的热血打开致密气开发新局面,仅用5年时间,在榆林气田南区建成了年生产能力20亿方的配套工程,形成了独具上古气藏开发特色的气田开发模式—“榆林模式”。深入当地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面对子洲地区山大沟深的新环境新挑战,将革命战争的经验应用到气田开发中来,对诸多困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个击破。科学编制“1+5”格局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积极践行绿色清洁能源的理念,率先建成作业七区绿色低碳智能化示范区、绥德智能化天然气处理厂、榆37智能化储气库“三项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示范单位建设工作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弘扬红色文化要凝聚全员力量。第二采气厂从建设文化强国的高度去理解、认识、弘扬红色文化,一体思考、贯通理解、统筹学习。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勇于攻坚克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充分组织起来的员工队伍,不断激发员工队伍的爱国主义情怀、历史使命感和国有企业主人翁意识。打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阵地,引导干部员工深入思考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激励干部员工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奋斗精神,使红色文化的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把对党的忠诚写在波澜壮阔的实践中,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石油铁军,构筑石油企业先进精神文化,并以红色文化引领改革发展,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为推进中国石油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建设高质量绿色低碳智能化百亿方采气厂提供坚强保障。
弘扬红色文化要融入企业发展。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作应该融入企业发展各项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血脉交融,互为表里。把石油的红色文化理念融入岗位责任、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制度规范,以刚性制度约束提高干部员工践行党的路线和宗旨的自觉性,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以体现红色精神特质的石油精神引领企业发展建设,提升干部自觉运用这把“金钥匙”破解难题的能力水平,使红色文化传统成为干部员工的行为导向、道德方向和价值取向,把广大干部员工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推动红色基因、红色传统融入日常、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实现文化软实力与企业生产建设“双匹配”。
第二采气厂将红色基因根植于企业发展,以“党旗红、思想红、作风红、效益红”为核心,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气田”为主线,以“技术引领,精细管理,提质增效”为主题,以“共建、共融、共赢、共享”企地携手发展新机制为宗旨,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推动气田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期长庆油田弘扬红色革命精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推动企业持续稳健发展的新典范。

402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4.04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