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品牌竞争已成为国际市场新一轮竞争焦点,对世界格局的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品牌培育和建设,将品牌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围绕提升品牌竞争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中国品牌建设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油气田企业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排头兵,必须自觉肩负起责任使命,着力提升自身品牌价值,为品牌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油气田企业品牌建设探索与实践
油气田企业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长期以来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创新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培育竞争优势,充分发挥了品牌建设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作为我国油气产量当量最大的油气田企业,长庆油田面对着攻克“低渗、低压、低丰度”的“三低”油气藏的世界级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长庆油田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创和谐典范、建西部大庆”重要嘱托,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加强品牌建设战略规划,持续提炼品牌理念,逐步搭建品牌架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着力打造“磨刀石”文化,加速拓展品牌传播渠道,品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了油田攀上6500万吨油气当量新高峰,助推鄂尔多斯盆地建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第一大油气生产基地。
(一)将品牌建设纳入公司战略管理体系
制定完善资源保障、创新驱动、效益优先、绿色低碳、人才强企、品牌价值“六大业务战略”,明确提出“十四五”末率先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目标,以及建设基业长青百年长庆的发展愿景。推进品牌战略实施和管理,立足油田发展实际,以中国石油企业精神、愿景、价值追求等为遵循,科学构建长庆品牌理念体系,探索形成了以“我为祖国献石油”为核心价值观,以“奉献能源 创造和谐”为宗旨,以“建设基业长青的百年长庆”为发展愿景,以“建设世界一流中国式现代化大油气田”为品牌定位,以“大强壮美长”为品牌气质的品牌理念体系初级框架,并聚焦品牌个性等相关要素开展专题研究。
(二)将文化建设作为品牌建设的主要抓手
传承弘扬延安精神、南梁精神、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熔铸形成“忠诚担当、创新奉献、攻坚啃硬、拼搏进取”的新时期长庆精神,培育“磨刀石”精神、“好汉坡”精神、“山丹丹”精神、“苏里格”精神,持续丰富长庆精神文化内涵。统一油田安全观、质量观、合规关、经营关、事业观、人才观等工作观念,编印并发布《长庆油田企业文化手册》,进一步筑牢全员共同价值追求。系统梳理企业品牌资产和文化财富,征集并发布多个具有代表性的长庆格言、长庆金曲、长庆故事,推动了长庆企业文化的通俗化阐释。积极打造长庆文化阵地窗口名片,构建了长庆油田和延安、陇东、宁夏、苏里格四大片区展览馆的“两级展馆布局”,挂牌52个“长庆油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油田整体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三)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塑造品牌形象的关键一招
助力地方政府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定点帮扶五十余个贫困村,千余户贫困家庭脱贫,被评为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集体。发挥优势实施产业带动,助推了地区物流建材、餐饮商贸蓬勃发展,促进了地方老百姓实现稳定就业。主动投身陇东、陕北洪涝旱情救助工作,以及河南洪灾救援,长庆救援队受到国家应急管理部门表彰。建立了企地常态化沟通机制,出台革命老区融合发展指导意见,并连续两年发布了《长庆油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政府、供应商、居民等利益相关方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四)将拓展传播渠道作为提升品牌感知的重点举措
在做好报刊、户外、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工作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在抖音、喜马拉雅、微博等主流平台开设官方账号,构筑多层级、多种类新媒体矩阵, 成员超过50家,“长庆油田”官微粉丝突破20万,“两微一端”总阅读量突破800万次。公司、部分职能部门,以及基层单位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各自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宣传工作。公司层面主要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建设、能源保供、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等内容进行宣传,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围绕其业务工作,宣传报道安全、生产、经营、党建等各方面动态,形成了“上下联动”的一体化传播格局。
二、油气田企业品牌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油气田企业品牌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外部来看,由于能源行业的特殊性,社会公众长期以来将油气田企业与“老国企”“铁饭碗”等刻板形象相联系,造成一定的传播壁垒,致使油气田企业优秀品牌品质和公众感知并不匹配。内部来看,油气田企业对品牌建设的意识相对薄弱,缺乏行之有效的工作规划设计,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品牌价值提升困难的境地。
(一)品牌建设意识较为薄弱
油田内部存在“以我为主”思想,对品牌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品牌概念模糊,在品牌资产管理、品牌价值评估、品牌危机管理等方面意识薄弱,未能建立舆情危机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对舆情进行常态化监测与管理不足,易导致品牌声誉遭受风险。近年来,受外协纠纷等负面事件的影响,品牌美誉度受到损害,品牌形象维护较为困难。
(二)品牌定位及品牌架构仍需进一步完善
品牌影响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以中国石油油气田企业为例,大庆油田“共和国工业的长子”形象深入人心,得到了广泛认可。目前,油田子品牌主要包含管理品牌、精神品牌、技术品牌等内容,品牌内涵和外延丰富,但品牌定位及自身特色不够聚焦,不利于准确向外传递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核心价值,企业社会影响力与公众感知度不高。
(三)品牌管理体系还不健全
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程,中国石油在2004年就设置了品牌管理委员会,全面加强基础管理,构建公司品牌架构,发布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自上而下合力打造统一品牌形象,最大限度发挥品牌协同效应。目前,油气田企业品牌建设缺乏统一归口管理,品牌培育目标不明确,品牌建设系统规划不足。对外传播的体制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各层级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品牌推广和形象打造合力发挥不够。
三、加强油气田企业品牌建设的对策路径
(一)梳理公司品牌资产,搭建公司品牌架构
对公司现有品牌资产进行梳理整合,构建复合式油田品牌架构,推动母子品牌相互支持、相互保护,形成“大品牌”格局聚合效应,实现公司品牌形象的不断提升和品牌资产最大化。
(二)提炼品牌核心理念,建立品牌理念体系
遵循品牌建设规律,在保持品牌理念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持续凝练总结品牌主张、定位、愿景、个性及口号等品牌核心要素,完善油田公司品牌理念体系。
(三)完善品牌管理组织体系和品牌管理制度
成立品牌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品牌体系建设、品牌传播、品牌管理与维护等重大事项的组织领导。制定油田品牌建设规章制度,明确品牌建设程序标准,完善品牌管理运行机制及考核评价机制,构建形成油田公司品牌建设闭环管理模式。
(四)拓展品牌传播渠道,构建品牌传播矩阵
在抓好报刊、电视、社区宣传栏等传统载体宣传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喜马拉雅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品牌文化、品牌理念,持续构筑多层级、多种类的媒体矩阵,推动形成媒体融合、广泛互联的品牌传播体系。
(五)推动品牌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打造优势子品牌
统筹资源力量,加快建设科技长庆、数智长庆、绿色长庆、法治长庆、平安长庆、清廉长庆、文化长庆等特色子品牌,形成品牌合力,多维度打造油田公司“大、强、壮、美、长”品牌气质。
(六)优化品牌管理机制,提升品牌资产价值
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加强对商标、专利、原创作品等资产的保护,预防恶意侵权行为的发生。建立品牌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和风险响应预案,有效应对公众投诉、运行故障等负面舆情影响,切实维护品牌形象。优化品牌人才管理机制,加强与高校交流合作,抓好品牌人才引进及培养工作,加快建设品牌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
(七)创新优质品牌传播内容,塑造央企典范品牌形象
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创和谐典范 建西部大庆”重要嘱托,结合油田各业务领域岗位工作实际,常态化开展品牌故事、品牌案例征集活动,打造优质品牌传播内容,积极搭建社会公众与品牌文化之间的认知桥梁,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积极塑造油田良好品牌形象。
(八)加强品牌活动策划,激发品牌建设活力动力
依托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等,办优办好“媒体开放日”“阵地开放日”线上、线下品牌展示活动,让社会公众和媒体近距离感悟、了解、宣传油田品牌文化。积极参与国内品牌领域含金量高的专业评选活动,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建、以评促优,激发品牌建设工作潜能。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延安精神示范教育基地”等长庆名片,积极创建“长庆油田品牌示范基地”,加大宣传展示力度,有效助力品牌文化传播。

525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4.04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