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作者: | 作者单位:

图片.png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再次提出,要大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从“培育”到“加快建设”再到“大力建设”,体现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坚持建设速度与建设力度相统一的根本要求。 

何谓“世界一流”?业界公认的世界一流企业有三个标准:一是进入世界500强;二是进入世界同行业前20名;三是必须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知名品牌或国际标准。满足其中一个标准可认定该企业是世界级企业;满足两个标准,可认定其为世界级优秀企业;同时满足三个标准,则认定该企业为世界一流企业。从体量上看,目前我国央企中有45%的企业已进入世界500强名单,称得上世界级企业。但从资产效率、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来看,与世界一流企业还有一段距离。

“只有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中国石油才能真正做到供给高效、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才能真正做到基业长青,成为永续发展、广受尊敬的企业。”戴厚良表示,我们要围绕中心任务,加快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打造增长新引擎、塑造竞争新优势,努力把中国石油建设成为伟大的基业长青的能源与化工企业。

“中国石化在新征程上的新任务就是,扛稳新使命,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走向世界领先,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石化新篇章。”马永生强调,中国石化已整体进入科技创新加快突破、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公司治理加快完善、社会形象加快提升的关键转折期,能源安全、产业变革、绿色转型、自主创新迎来新的大考,资源接续、动能接续、市场接续、队伍接续等难题亟待破解,解决“大而不强不优”问题更为紧迫,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任重道远。

“今年上半年,中国海油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锚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统筹推进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重大成果。”汪东进强调,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是当前中国海油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切实用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两个途径”,充分发挥央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以推进“三大工程、一个行动”和“四个中心”建设为主轴主线,力争到2025年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取得实质性进展,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央企新典范。

2023年年中工作会议,各大石油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在工作报告都将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这表明,在全新历史方位下,我国石油央企将开启新航程,目的地就是“世界一流”。

为何要锚定“世界一流”?原因很简单,从国家层面来讲,大企业群兴盛与衰败,意味着国家的兴盛与衰败。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所言,“我们找不到一个公司体制不发达,它的国家经济可以发达;找不到一个公司不强大,这个国家可以强大的例子。所以,现代社会财富创造、国民财富积累与公司快速发展和效率提升,它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这也从侧面验证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强大企业的支撑,而强大企业的本质就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论述。

任何一个世界大国,大型企业都是国家脊梁,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观测大型企业对于本国经济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从经济、社会和科技三个方面,分为6项具体指标对比中央企业同美国进入世界500强的非金融类企业各自对于本国综合影响力,研究表明:中央企业对我国整体综合影响力指数达到0.172,美国则为0.160,两者相比结果非常接近。这也说明中美大企业在本国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趋于一致,中央企业对中国发挥着同美国大企业对美国同样的重要作用。而在对综合影响侧重点差异分析后可以发现,中美大企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社会责任的担当。中企纳税占全国税收比例为20%,近年来呈现稳步增加趋势;而美企纳税占比整体维持在4%以下,且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我国中央企业属于国家所有,不仅要承担一般企业税收责任,进一步转移支付国企红利,而且还要承担国家发展过程中非经济的战略责任,其重要性远超美国大企业在其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因而,做强做大国有大企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质上是同一个问题,同一种理想、目标和方向。

具体到油气产业,是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也是国有经济规模和体量最大的工业行业之一。其迎头赶上,加速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不仅对企业本身,对整个国家的意义也不言而喻。

事实上,能源资源富集速度和财富增值速度存在正相关性,资源富集和转移与国家兴衰密切相关。1580年以来,世界上出现的三个政治经济中心(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都与能源资源富集有关。美国著名环境史学家约翰·R·麦克尼尔称,尽管能源资源富集不是大国崛起的惟一条件,但却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媒介。

点击下载PDF

508

点击量

0

下载量

2023年, 第9期
刊出日期:2023.9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