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两年,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被赋予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重任。“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不仅需要高水平创新人才的聚集,更需要配套资源的支持。”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赵世堂表示,近十年来,中央企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过6万亿元,拥有研发人员119万人,建有国家级研发平台759个,创新成果高效能产出,创新生态全方位优化,在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基础零部件等领域突破一批短板技术,在相关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成果,有力支撑了国家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中国石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考量、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把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放到“国之大者”中去思考、谋划和推进,基础研究扎实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策源地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从陆相生油理论打破贫油国思想枷锁,改写中国和世界能源格局,到陆相页岩油地质理论推动中国页岩油革命;从“五朵金花”炼油技术横空出世,到国产乙烯技术助力乙烷制乙烯“双子星”拔地而起……一次次超前布局、一件件大国重器,让中国石油人以更加自信的身姿屹立于世界石油科技舞台。
“施工图”精准清晰—2022年,《中国石油重大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编制完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时间表出炉……
“孵化仓”行业领先—打造科技创新“特区”,四个新型研究院相继“入列”,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26个,建设公司级重点实验室37个、试验基地19个,在央企中名列前茅。
一个个数字记录下中国石油的“创新印记”—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0.7%以上,2020至2022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57亿元,获国家级科技奖励2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专利数量居央企第一方阵。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已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23家,拥有公司级重点实验室37个和试验基地19个,在央企中名列前茅;油气勘探开发关键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炼油装备国产化率达90%,百万吨级乙烯装备国产化率达85%,10项成果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2年版)》。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更是生存所需、使命所在!新时代石油科技工作者接过老一辈石油人的接力棒,把“卡脖子”清单变为科研攻关清单,向着一座又一座科技高峰攀登……
—中国石化已整体进入科技创新加快突破、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公司治理加快完善、社会形象加快提升的关键转折期,能源安全、产业变革、绿色转型、自主创新迎来新的大考,资源接续、动能接续、市场接续、队伍接续等难题亟待破解,解决“大而不强不优”问题更为紧迫,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任重道远。
从30多年前关键设备的一颗螺丝钉都要进口,发展到如今重大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中国石化为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中国装备制造行业转型升级作出重要贡献。截至“十三五”末,中国石化重大装备国产化率创新高,基本实现国产化,其中油气勘探开发装备国产化率达92%,千万吨级炼油装备国产化率达94%,百万吨级乙烯装备国产化率达87%。
在上游领域,攻关形成7000—8000米特深层开发配套工程技术体系及8000—9000米特深层勘探工程关键技术,为“深地一号”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在炼油领域,新型硫酸法烷基化等清洁油品生产系列技术开发成功并推广应用,推动我国国6油品质量升级任务如期完成;在化工领域,第三代国产芳烃技术首套装置建成,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和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在公用技术和新技术领域,形成地热绿色高效开发利用技术,不断深化“雄县模式”,地热利用规模大幅扩大;攻关形成燃料电池车用氢气纯化技术,建成上海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等8个供氢中心,燃料电池用高纯度氢气供应能力达1.6万立方米/时……
全球最大绿氢项目加速推进、全国首个深地工程“深地一号”横空出世、全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投运、第三代国产芳烃技术首套装置建成投产、48K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中交、我国首套生物航煤工业装置成功开车、新结构分子筛获国际认证……2022年,中国石化科技成果迎来“井喷期”,成为十年来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注脚。
目前,中国石化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拥有8家直属研究院、2家海外研发机构和50余家所属企业研究机构,建设了28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和43个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涌现出30名两院院士。
—牢牢把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这一要求,奋力打造创新发展、核心竞争力突出的一流示范企业。中国海油2023年领导干部会议强调,要突出抓好科技创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研工作价值导向、科研资源统筹优化,持续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从在被放弃的区域找到宝藏,到另辟蹊径构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生产完整技术体系,中国海油“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的建成投产是我国深海油气开发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海油全力以赴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勇担深海油气开发技术“策源地”的生动诠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海油将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半潜式生产平台和水下生产系统作为自主研发优先方向,依托重点工程项目,采取“产、学、研、用”相结合、工程项目与科研项目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模式,攻克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全海式油气生产装备自主研发制造技术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近5年,中国海油深水钻完井团队获各类科技奖励42项,授权专利33项,建立了区域关键技术体系,实现深水钻完井关键技术升级,形成系列钻完井技术体系,具备多海区的钻完井作业和技术支持保障能力。
悠悠岁月,漫漫长河。从石器时代到现代工业革命,从农业化工业化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回望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每一次突破与变迁,科技创新总是撬动曲线跃升的那个关键“杠杆”。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能源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强烈冲击,石油央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日益成为石油央企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461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3.9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