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多能互补新型能源体系加速构建

作者:李月清 | 作者单位:

作为推动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的主力军,我国新能源企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实现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已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最大增长来源。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其中全国风光(风电光伏)总装机突破10亿千瓦,在电力新增装机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巩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截至2023年11月底第一批已建成并网4516万千瓦,第二批、第三批已核准超过5000万千瓦,正在陆续开工建设。风电光伏发电量已超过同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突破15%。预计全年核发绿证约1.76亿个,绿电交易电量累计达到约611亿千瓦时,分别是去年的7.8倍和10.5倍。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一幅幅“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大美图景,在9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徐徐铺展。

这是世界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面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深刻解答。保障安全稳定供应,落实“双碳”目标任务,中国向世界贡献了全新方案。

image.png

—中国石油新能源业务加速扩能提级,推动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等地区新能源项目落地。全年获取清洁电力指标 2620万千瓦、新增风光装机374万千瓦、年发绿电22亿千瓦时,分别为上年的3.1倍、3倍和3.4倍,新增储能41.5万千瓦/147万千瓦时;新签地热供暖合同面积4732万平方米,新建面积1045万平方米。塔里木油田建成110万千瓦光伏电站(叶城50万、伽师60万),华北油田建成北京首个中深层地热供暖示范项目,玉门油田光伏制氢示范项目建成。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达到1150万吨标煤、增长44%。全年CCUS利用二氧化碳159万吨,产油49万吨。

—中国石化积极布局加氢站、充换电站、光伏电站等新兴业务,累计注氢量、充换电量、光伏发电量同比均实现翻番。着眼市场需求,积极融入市场新格局。中国石化坚持以自建自营为主、站内站外同步推进方式,开启加油站转型成为集加油、加气、充电、换电、加氢于一体的综合补能服务站,服务全种类能源车型。2023年1—8月,充换电量同比增长140%,光伏发电量同比增长119%。

—中国海油加速探索“海上风光发电+油气产业”“风光发电+天然气发电”“天然气+氢能发电”等融合发展新模式,与国内外油气公司、电力企业、专业服务公司和设备制造企业广泛合作,积极打造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2023年5月实现我国首座“双百”(水深过百米、离岸距离超百公里)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投产,年均发电量可达2200万千瓦时,每年将节约燃料气近1000万立方米,可满足3万人1年用电需求,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按照规划,公司将持续提高绿电替代水平,2024年预计消纳绿电超7亿度。预计到2025年,公司对新能源业务的投入将达全年资本开支的5%—10%。

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可以有多种维度理解,但能源短缺是最大的不安全。多维度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等多轮驱动的能源供给体系,是我国实现从供给短缺、单一,到宽松、丰富的巨大转变,是提高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的战略举措,也是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

江河奔流,升腾万千气象;扬帆远航,更须激流勇进。“十四五”行至中程,扎实推动能源安全新战略走深走实已集聚起磅礴之力。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三大石油央企积厚成势、步履铿锵,正以劈波斩浪、砥砺奋进的姿态,加速构建“风光无限”新图景。

点击下载PDF

471

点击量

1

下载量

2024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2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