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深度炼化一体化优势有效彰显

作者:李月清 | 作者单位:

在“双碳”目标下,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演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炼化行业“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减碳增绿”不断加速。

2023年,我国经济复苏展现强劲势头,终端用能需求加快复苏,成品油、相关化工产品内需呈现向好态势。炼化企业紧盯市场需求,加大保供力度,及时优化装置资源配置,国内加工原油量、成品油产量、化工商品量均有不同幅度增长;航煤、石油焦等产品产量增幅达两位数,16类炼化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为国内经济企稳回升蓄力赋能。未来石油材料化、控油增化和以化为主的深度炼化一体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2023年,中国石油炼化销售和新材料子集团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效突出。炼油化工16类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升,炼油特色产品实现统一营销,石蜡产量稳居世界第一,船燃终端市场份额跃居国内第一,乙烯产量增长7.8%,化工销售总量突破4000万吨/年,成品油销量大幅增长18.6%,市场份额稳中有增,净利润、非油毛利等指标创10年最好水平。2023年12月31日,广东石化新建2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挤压机首次投料开车一次成功,打通全流程并产出合格产品,这是国内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世界级炼化项目,也是中国石油炼化业务推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中国石化炼销一体运行优势有效彰显。加快提升炼化行业集中度,推进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集约化产能建设,严格行业能耗和排放标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资源梯次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平,建设智慧炼厂,实现智慧化管控和节能增效;加速炼化产业用能结构调整,推动“气代煤”、电动化,加强绿氢供应,推进减排降碳;加强石化产品循环利用体系构建,加大塑料等石化产品的回收利用。中国海油加快优化重组产业布局,稳步推进炼化产业改革重组,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和动力,产业链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推动销售贸易体制改革,加快销售贸易业务战略布局,成立中国海油国际贸易公司。按照“高端、高起点和高效”的要求,组建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炼化企业是保障国家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键环节。我国石油央企积极应对市场形势变化,油气两大产业链保持平稳高效运行,全力保障成品油和化工产品市场稳定供应,助推国内经济回升向好。伴随油品需求逐渐转弱,化工品需求增长空间逐步显现,成为未来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化工基础原料和聚合物需求在全球的占比持续快速提升。这些因素倒逼国内炼厂克服生产运行明显波动的不利影响,持续推进“油转化”。

目前我国炼油产能全球第一,千万吨级炼油厂已增加至36家。虽产能总量略有下降,但通过落后产能淘汰、整合,2023年国内一次装置平均炼油规模达641万吨/年,与世界平均水平770万吨/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经过多年市场竞争,国内形成了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为主,中国海油、中国化学、中国兵器、独立炼厂等为辅的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形成了以东部为主,中、西部为辅的梯次分布,其中华东、东北、华南是我国炼油能力集中地区。

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炼油能力分别是30850万吨/年和22370万吨/年,占据炼油行业龙头地位。2023年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继续对旗下千万吨级炼厂进行全厂优化转型升级,积极布局下游化工产业链条,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石油央企通过自主技术研发大力推进燃料型炼厂向化工型炼厂转型,推动传统石化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转型升级,积极构建符合区域发展定位、能够发挥比较优势、具有鲜明特色的石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在产品布局上,加快化工结构调整,积极布局新材料、高附加值、绿色低碳产品,一体化推进“大宗强基”与“高端跃升”,发力乙烯和可降解塑料。通过优化乙烯和丙烯链、芳烃链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生产聚烯烃等高附加值产品,带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积极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降解材料,推进可降解材料下游应用加工产业发展,助力打造塑料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在绿色化工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在生产运营模式上,充分依托上下游一体化优势,在产业链形成完整的高质量闭环、为上游企业延伸产业链提供有效路径的同时,降低了下游原料成本,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产业链价值最大化。中国石油长庆、塔里木两套“乙烷制乙烯”项目全面投产,是“十四五”时期中国石油“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加速能源转型、产业迈向中高端,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打造新的竞争优势”的具体实践。中国石化海南百万吨乙烯项目和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一期项目投产,进一步拉动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预计2025年,我国炼油经营主体产能分布上,中国石化产能达到3.31亿吨/年,占比34%;中国石油产能达到2.32亿吨/年,占比24%;中国海油等其他国企产能达到1.27亿吨/年,占比13%;独立炼厂产能达到2.9亿吨/年,占比29%。在乙烯方面,“三分天下”生产格局仍将延续。2025年,我国乙烯当量需求约7000万吨,届时缺口约1200万吨。中国石化乙烯产能将达2033万吨/年,占比30.8%;中国石油等央企乙烯产能合计达2215万吨/年,占比33.6%;其他企业产能合计占35.6%。2025年国内炼油能力将迎来达峰期,伴随着合规性政策趋紧,新能源产业提速,深度炼化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新挑战必将带来新机遇。

点击下载PDF

419

点击量

1

下载量

2024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2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