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两深一非”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李月清 | 作者单位:

2024年的工作会议,各大石油央企有着一个共同特点,董事长、总经理在工作报告中,都将“两深一非”(深层深水非常规)新领域作为重要接替区,赋能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阶段,新区新领域突破难度越来越大,风险也越来越高,夯实国内油气供应压舱石地位,需要在传统勘探开发领域深耕和油气资源新领域革命性拓展“两条腿”走路。

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已全面进入陆上深层、深水、非常规领域,三大领域油气资源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但也是工程技术难度最大、地质赋存规律与开发生产规律科学认知程度最低、所需技术装备尚在发展、成本高企且投资巨大的领域。因此,形成新一代适应深层深水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理论、技术、装备与施工作业队伍能力是实现油气高效低成本开发的关键。发展先进海洋与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是未来一段时期要发展的关键技术。

—2024年1月14日,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持续向万米钻进,冲向“万米时代”的号角更加激昂。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是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设计井深达11100米,预计钻井周期为457天。这口井肩负科学探索和油气发现两大使命,即深入探索地球内部结构和演化规律,完善万米深层油气成藏理论。随着深地塔科1井顺利开钻,我国向地球深部探测系列技术正式跨入世界前列。

—中国石化“深地一号”跃进3—3井,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是我国“深地工程”重点油气项目,经过177天的钻探,井深达到9432米,刷新亚洲最深井纪录。目前,中国石化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落实4个亿吨级油气区,钻探垂直深度超过8000米的油气井达41口,其中千吨井达15口。

—2023年12月14日,中国海油的“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完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A12井成功钻井作业。这一壮举不仅刷新了国内深水开发井的压力等级纪录,也标志着该项目所面临的挑战已经取得显著进展。近年来,中国海油持续加大增储上产力度,目前已建成渤海3000万吨级、南海东部2000万吨级两个大型油气生产基地,海洋石油增产量连续4年占全国石油总增量的60%以上,成为我国能源上产的关键增量。

我国油气资源已进入常规和非常规并重开发新时代,非常规油气占全国累计探明油气储量的43%,非常规油气产量占油气总产量的25%。从定位上说,我国已实现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的跨越式发展,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革命性突破,在近几年实现了商业化发展。

—2023年,我国页岩油产量突破400万吨,进入商业开发新阶段,巨大潜力正在加速释放。在勘探开发方面,我国已成立3个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 新疆油田吉木萨尔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大庆油田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新疆页岩油示范区建立咸化湖盆页岩油富集模式,通过技术和管理双向发力,“黄金靶体”钻遇率从43.4%提至83.6%,资源动用程度由50%提至89%,钻井、压裂引入市场化竞争模式,单井综合投资降至4500万元。2023年页岩油产量63.5万吨,实现了效益建产。大庆示范区建设形成了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体系,单井初始产量提高46%,单井EUR提高17%,落实探明地质储量超2亿吨。胜利示范区实现“五个洼陷、三种岩相、两套层系、多种类型”全面突破,博兴、渤南等多类型页岩油取得重大突破,新增页岩油三级储量超9亿吨,年产量突破30万吨。

image.png

—页岩气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长宁—威远页岩气田精细划分开发单元,针对性制定调整措施,钻获威215、自208等一批评价井,展示外围区良好潜力,有力支撑长宁—威远区块全年稳产超95亿立方米。涪陵页岩气田立体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持续提升,焦石坝区块形成“中北区三层立体开发、南区中上部气层联合开发”模式,有利区采收率最高可达44.6%,实现储量效益动用,年产量超85亿立方米。

—煤层气突破深度禁区实现重大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突破煤层气勘探开发地质理论“深度禁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大宁—吉县、神府、大牛地等区块均获重要进展,深层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超3000亿立方米,成为我国非常规天然气重要突破点。

从油气资源维度分析,我国已经进入油气勘探的下半场。在原油方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高强度开采,我国易开采的油气资源消耗殆尽,今后勘探面临的形势将比以往更加严峻。数据显示,松辽盆地、渤海湾陆上、鄂尔多斯盆地资源探明率分别达到70%、53%、50%。曾经扛起资源量“半壁江山”的三大主力盆地勘探难度日益加大,剩余资源日益分散,新增储量以低渗、低丰度、小断块为主,开采难度与效益不言而喻。在天然气方面,国内资源劣质化加剧和过高的开发成本直接导致天然气大幅增产难度上升,供应保障能力持续下降。统计显示,全国超过35%的待探明天然气分布于低、特低渗透储层,在新增探明储量中,低品位天然气比例达70%以上,且页岩气、煤层气开发经济性较低,制约其大规模增产。

挑战与机会相伴而生。伴随易开采油气资源渐趋枯竭,油气勘探下半场—“两深一非”油气资源渐渐浮出水面,成为我国油气勘探迷惘中的一道靓丽风景。从发展角度看,深层、深水、非常规油气资源将成为新一轮油气替代主阵地。但“难动用”油气资源开发存在技术、安全、运营和市场等多重风险,这也对石油公司经济可动用边际油气藏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挑战。

点击下载PDF

567

点击量

0

下载量

2024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2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