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大型油气田经济评价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实践探索

作者:董烈 |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 要:经济评价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通过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实现管理集成创优,在常规油经济评价基础上,研究适应页岩油、CCUS、海外项目、储量提交等专项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编制计算程序并形成界限研究成果,创新高效并联工作流程,助力油田经济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实现了经济评价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的转变;评价时机由开发部署后评价到开发部署前的转变;评价对象由常规油向页岩油、CCUS等非常规的转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有力的支撑了油田高水平效益开发。 

主题词:经济评价;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界限

目前,油田进入了新的高速发展时期,迫切要求我们从思想、理念、机制等方面加快转变,构建新常态、新形势下的经济运行新模式,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实施低成本、高效益、动态化、最优化的弹性经济评价运行机制,做到无效变有效、有效变高效、高效再提效,实现产量、利润、投资、成本、工作量的最佳匹配与最好效益。油田经济评价工作作为油田开发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现行经济法规的指导下,通过预测目标的支出和利润等指标来分析拟建项目和新增储量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坚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方针和控投资、降成本目标的提出,经济评价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保证产能投资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面对资源劣质化、开发对象变差,以及储采状况失衡等复杂严峻的形势,经济评价工作面临着多方面挑战,亟需合理优化产能结构,靠实经济评价,为效益建产提供经济评价技术支持。面对页岩油、CCUS等新技术、天然气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能源等多元化开发,亟需研究发展新领域经济评价方法,明确各类技术的开发经济界限。亟需建立标准、优化流程、研发评价软件,提高经济评价工作效率。怎样挖掘组织管理优势,促进各部门相互协作,如何保障油田开发经济评价工作的科学合理安排,成为经济评价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加强数据质量控制

通过经济评价工作的梳理,建立了经济评价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技术共享、信息共享,并通过加强质量控制,保证了经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1.建立并优化经济评价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通过优化组织结构管理、加强课题管理和融入团队建设理念,强化矩阵式组织协调管理,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实现了经济评价工作创新发展(见图1)。这种互相关联、互相反馈的管理模式保证了管理纵向到顶,横向到边,管理力、执行力、研发力得到有机结合。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准确、统一的评价结果,为油田稳产提供科学决策目的。

结合自身业务需求,研究制定了产能项目经济评价的评价参数确定标准和业务流程,由流程涉及的各相关单位通过补充、完善后,由公司主管部门审核并下发执行(见图2)。公司总体负责制定经济评价参数的选取标准,研究院按照油田公司的统一组织和部署,通过制定相应的经济评价技术流程和标准,提供准确的技术支持和工作平台。同时建立科室专家双层审核模式,确保了数据的可靠性。 

2.加强数据质量控制保障经济评价结果准确可靠。通过制定相关业务基础数据采集标准,编制基础数据审核程序,实现了数据的来源统一、准确和唯一性,避免了数据来源不清,多种数据来源,以及重复数据的问题,使经济评价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经济参数(包含投资参数、成本参数及其他参数)根据已实施区块的真实数据进行分析,由公司出台《产能区块评价参数选取标准》,在具体的产能区块评价中根据区块的实际情况按照标准进行选取。建立一套数据质量控制流程,编制配套的数据审查程序,实现了数据准确化、流程规范化,避免了人工核查数据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的缺点。

二、完善评价标准体系,创新经济评价技术 

针对经济评价标准体系不完善和相对滞后的现状,完善和修订相关标准,实现了经济评价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积极探索古龙页岩油、CCUS等专项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实现了评价对象转变由常规油向页岩油、CCUS等非常规的转变。 

1.完善评价标准体系支撑技术发展。对2005年制定的《聚合物驱油经济效益评价》进行了修订,标准名称改为《化学驱油经济评价方法》,将聚合物驱扩展到化学驱,新标准针对性更强、适用性更广。新标准增加完善了投资测算指标及测算方法,更改了操作成本测算方法,完善了财务盈利能力指标,完善了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并增加了经济评价相关附表,使得评价工作更加标准化。按照《石油天然气经济可采储量评价和管理细则》要求,修改和完善了油气储量起算标准4项关键指标,后期将实时维护底层经济参数,为新增油气储量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2.创新完善经济评价方法体系。在常规油、化学驱,以及致密油等常规经济评价的基础上,提早谋划适应古龙页岩油、CCUS、海外项目、储量提交等专项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形成了覆盖全部开发方式的经济评价方法体系,强化产建项目效益排队,坚持事前算赢、效益倒逼,实现产能建设对效益开发的正向拉动。近几年,通过对古龙页岩油、CCUS、蒙古国20区块进行的专业技术经济评价,为大庆油田产量有效接替提供决策支持,强力支撑油田的3000万吨持续稳产。

image.png

三、编制评价程序,形成效益开发界限成果 

在优化产能评价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经济评价相关参数,编制评价程序,并应用评价程序,开展相关效益开发界限研究,指导油气项目试验开发。 

1.基于评价流程、标准,以及方法编制产能评价程序。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大庆油田经济评价方法及参数选取标准》的相关文件,编制形成了一套集数据质量控制、产能区块评价,以及满足不同工作个性化输出为一体的计算程序。产能评价计算程序包含产能指标预测、单区块评价、多区块评价、评价结果汇总、界限倒算等功能。应用程序将原来的人工手动单方案评价转变为计算机自动化批量评价,将一周的评价工作量压缩到4小时,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2.应用评价程序形成界限成果。应用经济评价计算程序绘制了致密油,以及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效益开发的界限研究成果,在明确评价油价和单井投资限额后,通过界限图版即可确定产能区块的日产界限,达到日产界限标准即可以通过经济效益评价。应用界限图版成果能够快速评价产能区块是否达到经济效益标准,有效减少经济评价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在某一油价下,对应投资限额下的单井日产达不到界限标准,则区块经济效益不达标。并对于未达到评价标准的区块给予提高单井日产或降低投资两种方法来使区块经济效益达标相关建议。

四、创新“并联”协调机制,提高产能项目通过率

在发展完善产能项目经济评价技术的基础上,对产能建设工作模式进行了创新,打破原“串联”工作流程,建立新“并联”协调机制,提高了产能区块的方案编制效率,缩短经济评价,以及开发建设周期。

1.打破原“串联”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油田原有产能建设项目工作流程为串联流程,由油藏开发方案为起点,再到钻采工程方案,最终以地面工程方案结束。编制油藏开发方案预测产能项目未来10—15年的产油量并预估钻井投资,审核通过后进行钻采方案的编制,确定钻采工程技术并估算钻采工程投资,审核通过后进行地面工程方案的编制,确定地面工程技术并估算地面工程投资(见图3)。原有流程的弊端在于,前期方案开展经济评价时后期未完成的方案中涉及的投资为类比估算,与方案完成后概算投资有一定的误差,可能导致后期经济评价效益不达标。所有工作需从起点重新开始,流程时间较长,耽误产能项目建设进度,造成人力和物力不必要的浪费。

image.png

2.创新“并联”协调机制,缩短项目建设时间

产能建设项目“并联”工作流程打破原有的串联工作流程,建立高效并联工作流程(见图4),油藏、钻采、地面方案编制单位提前信息共享,编制工作齐头并进,提前介入经济评价,保证开发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优化方案、节约投资、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缩短产能项目建设时间,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有限的人力和物力,提高产能项目通过率。

image.png

五、定期培训交流,提升经济评价技术水平

通过开展经济评价相关工作的培训、技术交流和传承师带徒等模式,提升经济评价技术水平,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专业化评价队伍,为油田培养了大量的业务精英。 

1.重点培训,铸造高水平团队。加强经济评价方法培训,提升产能评价体系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油田公司每年都对产能评价的工作开展培训和交流,统一评价方法和要求,在平时的工作中,采油厂也积极与研究院沟通和咨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交流,提高了数据采集准确度,完善了工作流程,增强了产能评价程序的可操作性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经常性组织各种相关培训,包括产能评价、储量提交,以及评价软件的培训。 

2.传承师徒形式,提升业务水平。针对新上岗员工不熟悉产能评价工作业务流程、专业技能不足的现状,传承传统“师带徒”模式,师傅“手把手”教徒弟,指导新员工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的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评价程序,直到出徒,确保了技术的传承和工作的有序衔接。

六、取得较好的实施效果 

近年来,通过开展以规范工作流程、加强数据质量控制为核心的经济评价工作,形成了高效、稳定的组织模式,提高了评价工作的水平和工作效率。 

1.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大幅提升。在该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向专业化、简捷化迈进,通过该管理模式的应用,实现了矩阵式管理,并为此培训了大量相关业务的骨干。实现了向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的转变,实现了评价时机由开发部署后评价到开发部署前的转变,实现了评价对象转变由常规油向页岩油、CCUS等非常规的转变,建立了标准、优化了流程、研发了评价软件,实现了经济评价技术的创新发展。 

2.评价结果可靠性显著提高。通过实施流程优化,以及数据质量控制等工作,使经济评价工作的内容、方法更明确。应用标准化技术流程,尽可能避免工作纰漏,打造评价方法、参数、软件“三者统一”的评价体系,保证产能评价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利用标准化技术流程和相关计算程序有序开展经济评价工作,确保了产能项目和储量提交工作顺利开展。 

3.油田开发社会效益正向带动。通过管理模式的实施,把各自独立运行的管理体系整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了经济评价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更有效规避投资决策风险,保证了产能项目顺利实施,同时释放更多的开发潜力,助力大庆油田“一稳三增两提升”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力支撑大庆油田高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点击下载PDF

455

点击量

0

下载量

2023年, 第8期
刊出日期:2023.8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