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陆上油田已进入储量发现高峰期后缓慢递减阶段,新投入开发储量逐年减少,目前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后备资源储备不足,部分主力开发单元已进入二次采油中后期或三次采油阶段,稳产任务难度异常艰巨。面对资源劣质化加剧、资产折旧折耗剧增、吨当量人工成本只增不减、桶油运行成本居高不下、成本结构不合理、用工总量大等难题,中原油田聚焦提效率增活力,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科改示范行动和三项制度改革,加大外闯市场力度,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截至2022年底,该油田外部市场拓展至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12个国家,安置员工超7000人,每年创收超13亿元,边际效益率超70%,提升了油田整体劳动效率,创树了中原气服、中原服务“两个品牌”,打造了油田重要经济增长极。
深化改革是推进油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原油田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加速推进管理模式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以提效率增活力为目的,油田突出油气主业核心地位,变革采油管理区生产组织及运行方式,做精油气生产单元,建立内操外操一体化高效运行模式,人均产量、人均管井数等技术经济指标大幅提升;打好“瘦身健体”攻坚战,优化职能相近的机关部门,油田中层机构减少8个,基层级别机构减少136个,管理人员减少400余人,管理人员占比指标位列油田企业前列。
对内盘活“存量”,突出油气主业核心地位,变革采油管理区生产组织及运行方式,做精油气生产单元,建立内操外操一体化高效运行模式,人均产量、人均管井数等技术经济指标大幅提升。对外拓展“增量”,积极探索“轻资产、重技术、高端化”外部创效模式,持续优化存量、做大增量,提高中高端市场占比,扩大市场效益空间,提升外部市场对油田整体效益的贡献。
“存量变革”释放人力资源活力。通过外闯市场,中原油田既培养锻炼了一大批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又促进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把人多的“包袱”变成了创效财富,推进了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企业与员工共赢。
《老油田开拓外部市场提升劳动效率的实践与思考》表明,开拓外部市场是改善劳动效率的有效途径。在推进“存量变革”过程中,该油田积极引导员工树立“哪里有活哪里干、哪里创效哪里去”理念,富余人员成为开拓国内外市场的生力军。目前,油田有1万多名员工奋战外部市场,年创收保持15%的增速。由于近年来新的重大油气产能建设项目较少,现有油气产量难以吸收安置老油田富余人员,需要向下游板块和新能源、新领域、新业态延伸。但下游板块炼油化工、煤化工、LNG和CNG、矿井水处理、热电一体化运维、工业互联网应用等领域,以及新能源、新领域、新业态所需的关键技术人才、技能操作人员短缺,老油田现有员工年龄老龄化,能转岗的人员有限、难度加大。为此,油田搭建人力资源共享平台,打破单位壁垒,推动富余人员“动起来”。他们畅通人员借聘、人员调动、业务承揽等3个渠道,保障了人员在油气开发、油气服务和内外部市场间的跨界流动,实现了借入单位“他有我用”和借出单位“自有他养”的双赢互动,促进用工高效配置。
国企改革越是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触及的利益主体越多,调整利益格局的难度也越大。就“存量变革”而言,目前最大的压力在于控制总量,最大的困难在于调整结构,最大的挑战在于激发活力。中原油田正是“刀刃向内”化解这些难题,取得了质效并举所谓效果。“存量变革”的成功实践,达到了盘活人力资源存量、挖掘人力资源潜力的预期效果,值得其他企业学习、研究和借鉴。

436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3.9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