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科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受境内外经济环境影响,2023年上半年我国并购市场交易数量同比有所回升,但交易规模延续年初下滑趋势。
上半年,国内并购市场共完成并购交易1302起,同比增长8.5%;涉及交易金额4299.82亿元,同比下降9.5%。受小规模交易案例增多影响,平均交易规模3.3亿元,同比下降16.6%。
二季度并购市场中交易数量有所回升,但交易规模仍较为低迷,完成并购交易722起,同比增长25.1%,环比增长24.5%;市场交易规模1503.21亿元,同比下降9.5%,环比下降46.2%。
尽管上半年并购市场交易数量和规模乏善可陈,但仍不乏亮点。普华永道8月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并购市场回顾及展望》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行业并购交易数量达395笔,较去年同期增长7%,总交易金额达1371亿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23%。其中,共有2笔超过百亿的大型交易,总计近326亿元。
跨境并购交易环比上升
上半年并购市场交易规模收缩主要源于跨境交易。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上半年共发生1226起境内并购交易,同比增长7.4%;披露交易金额4068.25亿元,同比上升2.9%。相对而言,跨境并购虽然交易数量有所上升,但交易规模大幅下降。上半年共完成76起跨境并购交易,同比增长31%;披露交易金额231.57亿元,下降71.1%。
在跨境交易中,外资对于境内企业并购活动和规模下降更为明显。根据统计,上半年外资并购共16起,同比下降33.3%;披露交易金额108.84亿元,同比下降80.5%。境内企业并购境外标的在上半年共完成60起交易,同比上升76.5%,交易规模122.73亿元,虽然略好于外资并购,但同比仍下降49.6%。
值得关注的是,二季度跨境并购情况比一季度有所好转,共完成跨境并购交易44起,环比上升37.5%;披露交易规模133.86亿元,环比上升37%。其中,外资并购规模第二季度环比扩大325.1%,主要由摩根资产以72.41亿元收购上投摩根剩余股权案例推动。
科创行业并购依然活跃
上半年,与科技创新相关的IT、半导体及电子设备、机械制造、化工原料及加工、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等行业内并购活动依旧活跃。其中,IT行业发生并购116起,交易金额76.6亿元,主要涉及网络系统设计、智慧家居、物联网、云计算、信息安全和专用软件等领域,但单笔交易金额较小,标的企业多为在细分领域具有特定技术的中小企业。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发生并购112起,交易金额151.48亿元,主要集中在光电、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是电路板、超级电容、功能模块等元件制造领域。机械制造行业发生并购111起,交易金额190.22亿元,交易规模较大的案例多为具有产业上下游联系的企业间并购交易,如主营风力发电塔架的天顺风能收购从事海上风电基础业务的江苏长风。化工原料及加工行业发生并购97起,金额252.84亿元,多数为同行业、清洁技术、医疗等行业企业为整合业务或资源而开展的并购,但也有以国企改革或债务重组等资产调整为目的的跨行业并购。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共发生96起并购,总金额为190.45亿元。其中,大额交易集中在医药领域,如共青城胜帮英豪投资收购派斯双林。
新能源行业并购整体呈蓬勃态势
上半年,我国新能源行业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风光储氢等各细分领域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外延拓展,叠加技术迭代进步、新模式和新业态也不断涌现,进一步印证了新能源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和广阔前景,也持续驱动相关领域的投资并购交易活动保持火热。根据清科研究院报告,2023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行业并购交易数量395笔,较去年同期增长7%,其中储能产业与风电、光伏产业增速明显。随着经济环境与市场预期的逐步向好,加之政策端持续发力,新能源行业并购整体呈蓬勃态势。
报告披露,上半年锂电池产业链并购披露交易金额为523亿元,同比下降约49.9%,发生交易数量105笔,降幅24%。尽管新能源车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加之上游碳酸锂价格震荡,锂电池板块在上半年仍维持了100笔以上的交易数量,但随着行业成熟度提高,交易机会主要在分布在细分赛道,故交易金额较上年同期下滑。其中行业核心环节格局稳定,预期未来头部厂商将逐步转向海外市场拓展以寻求业务增长。行业上游材料工艺改进机会仍然存在,降本增效将成为下一步重点。同时,固态电池和电池回收将继续成为关注热点。
根据储能领跑者联盟(EESA)统计,1—6月国内约16.35GWh新型储能项目投运,带来资本市场热度增加。上半年储能产业并购披露交易金额为147亿元,同比增长81%,交易数量为60起,增长约150%。储能新型技术,尤其是钠离子电池相关的创新型企业成为新的“吸金兽”。PE/VC为储能行业投资并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关注重点以成长期、初创期的创新技术企业及储能集成商为主。预计未来源网侧大储需量将持续高增,工商业储能的盈利性将进一步增强,同时消费电池企业也将进入储能电池赛道,并推动新型储能技术的商业化。同时,光储融合和储能出海将成为储能行业产业端两大主要趋势。
风光电站装机量驱动了风电光伏产业链并购交易的增速提升。报告指出,上半年风电光伏产业链披露交易金额达到273亿元,交易数量59笔,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80%及13%,平均单笔交易额上涨约50%。财务投资人为风光行业交易主体,主要关注新技术路线下的太阳能电池与组件,以及具有技术领先性的产业链细分环节。后续海外风光需求的释放有望进一步加速中国企业出海,同时技术、品质及交付能力将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帮助龙头企业赢得更大市场份额及更高溢价。
上半年基础设施领域披露交易金额为400亿元,较2022年下半年有所回升。报告认为,2022年以来的国补核查使得央企对存量电站的收并购更加审慎,而随着平价时代盈利质量的改善,叠加项目大型化、基地化的趋势,以央企产业方为主导、以银行险资等金融机构为参与方的新一轮风光基础设施基金浪潮已到来。另一方面,2022年底多个省份发布集中式电站现货交易的试点政策,进一步推动电力交易市场化,在此背景下,投资人主要青睐配置用电需求旺盛、调峰能力充裕的省份。与之相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中游开发运营企业的第一梯队格局基本成型,融资需求及资本关注度有所下降,上游的超充快充、移动充电、光储充等技术环节更受资本青睐。
随着制氢产业项目频频落地,装备及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趋势及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上半年氢能赛道并购交易保持活跃,交易数量较2022年上半年上升近60%,到达34笔。报告指出,由于新玩家数量增加导致资本集中度分散,加之投资轮次较早且金额较低,上半年披露交易金额为1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32%。国内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为绿氢的制备奠定了基础。从短期来看,氢化工及其产品出海或成为绿氢消纳突破口,从中长期来看,下游交通领域有望从政府引导转向市场化。

450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3.9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