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互联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作者:熊伟 |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管理干部学院 

“互联网+党建”是党建数字化、云端化的智能形态,它依托互联网海量数据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准确动态掌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促进党建工作的整体统筹和效能优化。该课题结合互联网时代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意义、所面临的挑战,探讨“互联网+党建”创新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同传统党建工作相比,“互联网+党建”具有科学性、多元性、实时性、便捷性,积极发展和运用“互联网+党建”意义重大。一是“互联网+党建”是适应时代潮流趋势的必然选择,使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真正为我所用。二是“互联网+党建”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实现从严治党从全面覆盖到向基层延伸。三是“互联网+党建”是激发党建工作活力的有效途径,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和内容载体等不断创新。

“互联网+党建”面临的新挑战

一是“互联网+”新技术给思想观念建设造成大幅冲击。互联网新型技术手段的层出不穷给基层党组织共同价值观的凝聚带来新的难题。互联网时代下,过去单纯服从党组织思想的模式已经开始发生蜕变,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媒体,每名员工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多元思想的相互冲撞下,怎样在基层党组织内形成互联网时代下的稳固与和谐,这是当下一个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二是“互联网+”新特质给舆论引导能力带来多重考验。互联网新媒体多渠道分发、多终端覆盖、多平台联动的传播模式,提升并优化了信息传播的效率效果,但也暴露出信息的准确度和可靠性难以保证。新媒体很容易变成负面情绪的发泄场,这就给宣传宣传工作提出“舆论引导”的挑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是“互联网+”新媒体给党员队伍素质提出严格要求。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注意方式方法,一言不慎就被传播到网上,给党员形象带来减分因素,互联网等新媒体使用方便,传播速度快,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布在论坛、微博、微信上的言论,若是被别有用心之人断章取义,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党的形象。

“互联网+党建”工作的新思路

一是接受新思想,学习新技术,彰显党建工作时代性。“互联网+党建”运营已成为一门专业课程,但是如何在党建中使其发挥巨大潜力还需要党务工作者在实践中去总结经验。企业可以定向选拔相关技术人才进行培训,打好基础,与有经验的相关单位进行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在工作中边学边做,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是缩短磨合期,适应新环境,担当党建工作新使命。每一样新鲜事物的产生都有一段其适应的过程,对全新的挑战也都将有一段磨合的时期。为快速适应新的工作方式,要不断的学习完善自我,提高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

三是找准平衡点,把握节奏感,实现党建工作新融合。当前,互联网新媒体运营已经成为党务工作者日常工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抛弃所有的传统。要找准“新老交替”融合的“平衡点”,充分运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进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互联网+党建”工作的新举措

一是创新基层党员培训教育,推进“微学习”。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把传达精神、组织学习、开展形势教育等转移到手机客户端、电脑端,尤其是员工关注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可以采用PPT图解、动漫画讲解,提高受众集中注意力,将被动教育变为主动学习。

二是深化形势任务舆论宣传,打造“微阵地”。把握互联网圈子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增强自媒体思维,应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传播新媒介,做好日常宣传渗透,通过发布准确消息,减少信息误传漏传,提高员工的知情权和甄别谣言的能力。还可以针对员工普遍关注的话题如就业、高考等组建交流群,用“过来人”指路、优秀经验借鉴等方式为员工排难解忧。

三是推进无纸高效线上党务,搭建“微平台”。搭建互联网党建信息一体化平台,加速内部信息传播速度,提高办事效率,扩大信息传播面,加快无纸化办公进程,化简工作量,进一步降低劳动成本。利用相关软件建立理论学习教育等跟踪反馈机制,策划一系列督促员工定期自学、检验自学成果的活动,收集最直观的反馈信息。

“互联网+党建”管理新模式

一是上下联动,精心统筹,健全组织机制。“互联网+党建”各项工作运行之前,党群部门应制定详细的组织机制和周密的设计方案。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主动配合。如信息部门要提供技术支持,在互联网上实现党组织的引领、服务、培育、管理职能。不断丰富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积极建立“网络党支部”、“党员之家”等基础媒体框架,创新党建组织方式,丰富员工精神生活,更好、更快、更优地服务党员群众。

二是多措并举,迭代调研,实时维护升级。“互联网+党建”在起步阶段时,功能较为单一,吸引力不强。为摸清基层党员的使用习惯,在不影响平台运行的情况下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的方式深入了解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合理诉求,据此对平台进行持续维护和升级,切实提升平台的针对性、时效性,不断增加平台功能、丰富平台内容,“互联网+党建”才能被更多人认可,不断增强其辐射力、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三是舆情监测,信息管控,营造良好环境。 “互联网+党建”互动性较强,必须加强对其监管。要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监督制度,大力推进党建实名制,提升全体党员行为主体责任意识,从源头上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成立由组织、宣传、纪检、技术等职能部门参加的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不良信息的监督管理,确保消除和清理不实信息及时坚决。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的力量,把思想政治坚定、热爱新闻宣传工作的人员安排到平台运维岗位,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网络舆情宣传队伍,确保“互联网+党建”健康运行,营造良好的网络政治生态。

点击下载PDF

345

点击量

0

下载量

2024年, 第9期
刊出日期:2024.09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