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大国博弈持续加剧,地缘冲突、气候变化、汇率波动与能源转型相互交织,对国际能源市场冲击的广度和复杂性前所未有。面对诸多挑战,国际石油公司在油气业务投资和能源低碳转型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其转型发展战略呈现明显差异性,这既反映了能源转型大背景下,各公司对未来能源形势研判的分歧,也反映了各公司战略实施的不同特点,由此所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值得深入分析和思考。
埃克森美孚:“化石能源+清洁低碳技术”发展模式路径清晰
埃克森美孚的低碳转型策略更多聚焦公司自身具有优势领域,运用加大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等多种方式,保持其在CCS领域和清洁燃料等低碳领域的领先地位,其“化石能源+清洁低碳技术”发展模式路径愈发清晰。
路径一,结合公司业务重点实施减排方案。2020年12月,埃克森美孚发布《能源和碳排放摘要》报告中确定了2025年碳减排目标:上游排放强度下降15%—20%,甲烷排放强度下降40%—50%,燃烧排放强度下降35%—45%;到2035年,实现行业领先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但并未提出零碳目标和计划。与欧洲石油公司相比,埃克森美孚的减排力度并不算大。从范围上看,壳牌等欧洲石油公司都公布了囊括范围1(公司自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范围2(公司原材料在产生过程中的碳排放)和范围3(油气产品消费中产生的碳排放)的净零目标,而埃克森美孚只承诺范围1和范围2减排目标。欧洲石油公司减排目标基本覆盖集团全产业链,而埃克森美孚减排目标只与其核心上游油气领域相关。尽管如此,市场依然对这家顽固的石油巨头表达了前所未有的宽容与善意。
路径二,与多方合作推进CCS项目。2021年2月,在投资者和社会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埃克森美孚宣布创立新的业务—埃克森美孚低碳解决方案公司,旨在通过销售碳减排技术和服务获利,实现低碳技术组合商业化。新业务将在2025年前投资30亿美元,开发低排放能源技术,用于碳捕获和储存项目,这些投资每年约占其计划年度资本支出的3%至4%。目前,低碳解决方案公司正在评估多个CCS项目和合作伙伴关系,这些新项目将补充埃克森美孚目前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卡塔尔的碳捕获能力。考虑到去碳化技术成本较高,获得政府部门资金和政策支持是保证顺利实施的前提。
路径三,埃克森美孚在全球共有21家炼厂,2020年炼油能力总计达到2.39亿吨/年,其中68%分布在美国、欧洲等相对成熟的市场。作为全球主要的化工生产商之一,埃克森美孚有15个化工生产基地分布在全球10个国家,其中约80%的化学品产能分布在北美和亚洲地区。拥有乙烯产能1080万吨/年、聚乙烯产能1060万吨/年、聚丙烯产能270万吨/年、对二甲苯产能410万吨/年。近5年,该公司乙烯、聚乙烯产能明显增加。埃克森美孚在低碳领域的策略是选择避免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如可再生能源发电等),而是采取以传统油气业务“去碳化”为主的低碳策略,如加快碳捕集与封存等技术的研发应用,达到减少传统化石能源排放量目标,如生物燃料、塑料和氢等。在低碳投资方式上,该公司更强调建立伙伴关系共同研发,而不是更直接的投资模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较低的资本支出和研发风险来研发低碳技术,还可以充分利用其现有的内部技术。埃克森美孚在全球范围内与80多所大学、5个能源中心和美国国家实验室合作,推进新兴能源技术的发展。
壳牌:以“赋能进步”重新平衡业务组合
早在2020年初壳牌就提出“2050净零目标”,在2021年提出“赋能进步”低碳转型战略,并表示将对公司结构进行重组,但迟迟没有公布其具体调整方案。公司组织结构仍是按照上游、一体化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下游、项目和技术4大业务板块运营。
与几年前的优化收缩策略相比,壳牌将开始大举扩张销售业务,这是公司基于油价持续中低位的判断而作出的决策。一是扩大零售网络。目前,壳牌拥有4.4万多座加油站,遍及75个国家,已是全球第一大成品油供应商。公司计划,到2025年,成品油零售市场扩展至全球90多个国家,投资新增加油站1万多座,其中在中国、印度、印尼、墨西哥、俄罗斯五大市场新增5000座。届时壳牌在全球的加油站数量将达到5.5万座。二是做强非油业务,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非油业务已成为石油公司零售业务新的利润增长点,主要包括便利店销售、润滑油相关服务,以及汽车服务等。壳牌计划到2025年,在全球新增5000家便利店,届时油品销售业务50%的毛利来自非油销售。
化工业务向低排放的功能产品转型。壳牌预计,未来石化产品需求增速将高于GDP的增长水平。公司认为,功能性化工产品的资源密集度较低,抗周期能力强,创效水平稳定,有望在降低碳强度、应对能源转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有效的管理总是致力于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多年来,围绕能源转型,壳牌不断探索组织创新,致力于提高组织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比如早期出现的战略经营单元(SBU)、扁平化组织、弹性或柔性组织,以及流程再造、项目管理等。2023年伊始,壳牌宣布公司结构调整新方案:拆分壳牌综合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解决方案部门;综合天然气业务和上游业务将合并为一个综合天然气和上游部门;将下游业务与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解决方案业务合并,组成下游与可再生能源部。这是该公司3年来寻求能源转型的第二次内部重组。
重塑业务组合,是壳牌打造综合能源供应商的转型路径。近年来,公司大力发展天然气一体化、化工和新能源业务,尤其是收购BG集团,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天然气产业链的竞争地位。同时,壳牌公司利用专业知识、技术和创新成果,开发高能效技术、低碳技术,以期满足世界不断增长的清洁能源需求。在“赋能进步”计划推动下,壳牌正在加速新能源领域投资。以2022年为例,壳牌投资额将达到250亿美元。其中,42亿美元投资于可再生能源,38亿美元投资于所谓的非能源产品,如化学品,开发加油站等,这两者超过80亿美元。2024—2025年,壳牌计划在电力(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资本支出约为每年20亿美元,在低碳燃料(生物燃料)方面的资本支出为每年10亿美元,在氢和CCS方面的资本支出为每年10亿美元,在电动汽车充电站方面的资本支出为每年5亿美元。
未来10年,壳牌计划在化工业务年均投资30亿—40亿美元,用于建设相关生产设施,投资布局集中在有原料优势的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和中东地区,以及有市场优势的中国。随着电气化和低碳能源转型的加快,壳牌将电力业务作为推进能源转型的新兴业务,目标是电力业务能够与石油、天然气和化工业务并驾齐驱。壳牌认为,电力业务能够很好地将油气业务与低碳业务、可再生能源紧密连接,而且公司在贸易和项目管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雄厚资金将有助于壳牌在电力业务取得成功。
道达尔能源:加速解锁能源转型密码
拉德芳斯是法国经济繁荣的象征,也是欧洲最完善的商务区之一。它拥有巴黎都会区中最多的摩天大厦,除此之外地标建筑新凯旋门也坐落于此,办公场地达300万平方米,各类企业1500家。国际石油巨头道达尔能源总部就坐落于此。与大气磅礴的道达尔能源大楼相距4个小时车程,其便是位于里昂附近的Solaize研发中心。这里汇集了全球最先进的设备和顶尖专业团队,自然也诞生了无数优质的解决方案。Solaize研发中心与众多世界知名的设备制造商(OEM)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这里都会研发出超过1000种新的石油产品。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道达尔能源建立了由研发中心构成的遍布全球的创新网络。
距离巴黎850千米的波城,人口不到10万,在任何一份世界地图上,都难以找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但波城并不平庸,这里有直通巴黎拉德芳斯的专属光纤,还有法国最大的超级计算机,道达尔(Total S.A.)研发中心也坐落在这里。2019年9月,道达尔在波城正式揭幕了公司全新的超级计算机Pangea Ⅲ。这台理论峰值性能达25 Pflops的超级计算机,拥有相当于13万台笔记本电脑的计算能力。Pflops,指的是每秒运算能力达1000万亿次,是衡量电脑计算能力的标准。25 Pflops,意味着每秒运算能力达2.5万亿次。由于目前排名前10的超级计算机都归属各大研究所或各国大学所有,因而私营性质的道达尔Pangea Ⅲ坐上了工业第一超级计算机宝座。
除了不惜重金投资超级计算机之外,道达尔能源还与谷歌合作,成立人工智能团队以处理庞大的数据量。随着Pangea Ⅲ的上线,道达尔能源数个超算的总存储容量已达到7600万GB。
“我们需要如此强大的运算能力,从地震波的数据处理和成像,到鉴别寻找地质结构中可能的圈闭,再到确定油气开采的最佳策略,一次运算就是数百万美元。”道达尔勘探开采部门总裁布勒亚克(Arnaud Breuillac)表示。“Pangea Ⅲ将主要用于地震成像、模拟开采模型,以及通过分子建模优化炼化工艺。”道达尔首席技术官司明漾称,道达尔能源认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将彻底改变能源行业。它可以应用于能源行业自上而下的整条产业链,有助于提升企业运营的安全性,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效率。传统企业需要借助新生力量,撬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命脉,这也为传统公司与新兴平台的联动提供了机会。
数字化浪潮已经到来,传统能源企业要么拥抱数字化,大胆迈出转型步伐;要么被边缘化,逐渐退出竞争的舞台。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兴起,油气行业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全新运营模式。为适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需要,油气领域跨界合作日益普遍,如道达尔+谷歌云、雪佛龙+微软、壳牌+惠普等,通过建立创新联盟、风险投资涌入,形成更深入和广泛的创新融合。
在近百年发展中,道达尔能源以创新技术、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宗旨始终没变。虽然其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历经多次变革,但始终是围绕技术创新价值链重塑组织构架和管理流程。这也是这家百年老店独立潮头、长盛不衰的秘籍。
bp:从“超越石油”到“重塑bp”
壳牌和bp为能源转型较快的公司,两家公司大幅下调产量预期,油气产量已提前达峰,未来一段时间内产量将保持负增长。壳牌业务组合重点将逐步转移到可再生能源和电力市场,预计其油气产量将通过资产出售及自然衰减等方式每年降低1%—2%,至2050年将削减多达40%。按照“重塑bp”计划,未来bp油气产量也将大幅下降,预计2025年产量将在现有基础上降低20%,2030年将降低40%(不含俄油)。
20年前,bp聘请广告商奥美为其打造新的未来形象,高调发起一场耗资2亿美元的品牌重塑活动,宣布将向“超越石油”迈进,承诺将自己重塑为一家有环保意识的能源和综合服务公司。然而,10年后,轰轰烈烈的能源重塑活动随着2010年bp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的爆炸而灰飞烟灭。在超600亿美元的巨额赔偿压力下,bp最终出售了大量太阳能和风能资产,放弃了品牌重塑计划。
20年后,bp再度出发,提出“重塑bp”计划,将公司业务定位在“极具竞争力的油气业务、低碳电力和能源、便利零售和移动出行”三部分,并制定了较激进的能源转型战略。出售全球化工业务,并从传统油气业务领域逐渐撤资,既优化了bp的资产负债表和投资组合、改善了碳排放情况,又为公司在天然气及新能源领域不断加大转型投资力度提供了资金支持;全力推进低碳业务和可再生能源业务,在扩大天然气业务的同时,重视负碳原料、负碳技术和终端固碳业务,加快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业务开拓,以及CCS、CCUS项目实施和碳汇储备;重视颠覆性技术储备和效率提升,提早布局超前技术研发,为公司转型奠定基础;通过过程优化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借助自动化技术和数字化转型,增强分析、预测及响应能力,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度,助力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地缘危机带来的能源短缺让bp重新审视“能源三重挑战”,即能源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意识到能源转型需要平稳过渡和有序发展,bp在最近发布的《2023年世界能源展望》中提到,碳中和大势不可逆转,但在中长期油气仍然在全球能源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油气供应的减少应与油气需求的下降节奏相一致,才能保持能源供给稳定,即使在“净零”情景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需对油气领域进行持续投资,以满足油气需求。bp预计,在2025年之前,新能源业务都很难实现盈利,油气业务仍是公司主要利润来源,在中长期内将持续为新能源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雪佛龙:能源转型离不开传统能源支撑
虽然国际能源署(IEA)明确表达了化石能源需求即将见顶、化石燃料时代“正逐渐走向终结”的观点,但国际油气巨头显然持有不同意见,埃克森美孚、雪佛龙首席执行官均在公开场合反驳过相关结论,并表示化石燃料需要更多投资,否则不仅能源供应、能源安全将受影响,能源转型也无从谈起。理念是行动的先导,2022年,雪佛龙以31.5亿美元价格收购生物柴油制造商可再生能源集团(REG),这是该公司在替代能源领域完成的规模收购。在氢能方面,作为炼化大户的雪佛龙一直是零售灰氢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每年生产约100万吨灰氢。10月23日,雪佛龙宣布以530亿美元(约合3878亿元人民币)价格,收购美国本土油气公司赫斯全部流通股票。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雪佛龙2023年第二笔令人瞩目的收购案。同年8月,雪佛龙完成对美国页岩油气生产商PDC能源公司的收购,这笔价值63亿美元的收购交易,帮助雪佛龙至少新增10亿桶油当量的油气探明储量,以及位于二叠纪盆地2.5万英亩净面积的页岩油气资产。
从雪佛龙和埃克森美孚公布的资本支出结构可以看出,二者都将投资二叠纪盆地作为上游发展的优先事项,并通过近年来的收购加强了在二叠纪盆地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反映出能源市场正进入一个不确定性增加的新时代。如果绿色转型整体趋缓,以石油和天然气为首的化石燃料仍将在中长期内发挥关键作用,这意味着谁拥有最快投产的油气储量、谁能实现油气低价量产,谁就有能力和底气应对波动的能源市场,这种运营的灵活性在动荡的价格环境下很有吸引力。
2014年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以来,国际大石油公司围绕价值增长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战略举措。国际大石油公司通过优化资产结构、修正高油价时期的发展策略,从以出售为主转向以收购为主。在资产类型上向深水、非常规和天然气资源集中,构建低成本、高抗风险能力的资产组合,实现从“大而全”向“精而强”转变;在地域上,北美二叠纪盆地成为投资热土。国际大石油公司收购的资产均为与公司战略发展相符的类型,通过收购有前景的资源富集区资产,实现核心业务补充,巩固上游优势地位。例如,埃克森美孚收购重点是美国页岩油、巴西盐下深水领域,以及莫桑比克天然气业务;道达尔能源成功收购了美国墨西哥湾、圭亚那和阿联酋等地资产;bp大笔收购美国页岩气资产,继续扩大天然气业务。
在炼化领域,国际大石油公司以生产低成本化、产品高端化、技术先进化和炼化一体化为原则,持续优化炼油产能全球布局,转型升级化工业务,强化核心炼化优势,以进一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加快从“燃料型”向“材料型”炼化业务转型,在有效控减炼油能力的同时,持续扩大化工产能,形成“基础型+高附加值”产品发展路径。据统计,国际大石油公司基础化工品产量已由2014年的6800万吨增至2020年的7950万吨,增幅超过10%。在区域布局上,国际大石油公司以“需求高增长区”及“原料优势区”为重点,充分利用北美和中东价格低廉、储量丰富的乙烷等原料,瞄准亚太等高成长市场,在美国、中国、伊朗、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和泰国等地扩建化工厂及增加装置设置。例如,埃克森美孚公司计划投资墨西哥湾200亿美元扩建或新设化工厂,并在沙特阿拉伯设置两套蒸汽裂解装置,未来在亚太和中东的化工产能将占埃克森美孚全球总产能的34%。埃克森美孚还将提高茂金属产品产量,打造差异化竞争产品。bp化工厂资产未来重心在欧洲和中国,主要靠近原料优势区和高需求区域。
在新能源领域,各大石油公司普遍认同新能源业务是向低碳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但面对不同新能源领域,国际大石油公司作出不同策略选择,对公司新能源业务机构设置和管理方式也作出了不同安排。以埃克森美孚公司为代表的北美国际大石油公司,对新能源业务的态度较为保守;以bp为代表的欧洲国际大石油公司,态度和行动较为积极,为更好地促进新能源业务的发展,专门调整了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在组织机构设置上,欧洲国际大石油公司在传统天然气板块(事业部)基础上,整合新能源与发电业务,成立了天然气、电力与新能源板块(事业部),在提升新能源业务地位的同时,明确天然气业务与新能源的协同关系。道达尔能源在2016年将新能源与天然气业务整合,成立了继勘探开发、炼化和销售之后的第4个核心业务部门,即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电力事业部(GRP)。同年,壳牌也将新能源与一体化天然气业务整合,成立了一体化天然气和新能源业务板块,在发展天然气的同时,开发生物燃料、氢能、风能、太阳能等业务。相比而言,北美国际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没有为新能源业务进行组织机构的相应设置。
在数智化转型方面,近年来,基于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的巨大潜力,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加大数字化布局。埃克森美孚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能源创新,在自动钻井、油田大数据、智能炼厂、数字运营等领域广泛布局。埃尼石油公司将大数据处理能力看作竞争优势,推出强大的工业用途计算机—HPC5超级计算机。哈里伯顿与埃森哲、微软签署战略协议,以帮助提升其在微软Azure云端上的数字化能力。
目前,国际石油公司已将数字技术布局到油气产业链各环节。特雷斯数据显示:2022年,3000多家油气公司在油井及相关基础设施运营方面花费约1万亿美元,如果加速自动化和数字化进程,可减少约10%开支。斯伦贝谢预测,未来10年,全球油气市场业务数据预计以16.5%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从2022年的316亿美元增至2032年的1459亿美元。数据业务增加是油气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趋势的反映。近年来,国际大石油公司普遍加快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以驱动传统油气产业转型升级和能源转型,实现净零目标。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石油行业数字化趋势预测报告显示,智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能够让油气生产成本降低10%—20%,让全球油气技术可采储量提高5%。

491
点击量
3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4.01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