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成品油市场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身处市场一线的销售人员深有体会。5年前,苏州被视为东部沿海地区成品油市场的南北分水岭,向北代表着资源聚集地,向南则是需求高地。如今,这一界限基本消失,准入门槛一降再降,市场格局和竞争主体快速变化,供需关系变化带来客户需求与竞争策略的多元化进程加速,全国成品油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局面。
以浙江市场为例,过去几年,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一鼓作气拿下178块加油站建设用地,远景规划是在全省布局700个加油站点,更引人关注的是,它直接以加油站3.0版本起步,所有站点都定性为综合能源供应站。早在2016年,中国(独立炼厂)石油采购联盟宣布成立,联盟囊括东明石化等取得原油进口和使用资质的5家地炼企业,约占有进口资质的地方炼厂总数的60%。
被压抑的投资冲动一旦释放出来,其能量是惊人的。目前,山东省加油站总数已突破1.1万座,其中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石油央企在鲁网点占比仅30%。比邻的河北也是如此。打开我国成品油销售版图可以发现,全国11万座加油站中,社会加油站已占据半壁江山。随着炼油产能规模持续扩大,成品油产量将持续增长,国内资源过剩加剧。“十四五”期间,我国成品油需求有望达峰或临近达峰,国内石油消费增速将放缓,显露达峰迹象。
2020年,我国成品油实际消费量约为3.8亿吨,占石油消费总量的50%。2016—2020年,我国成品油实际消费量从3.34亿吨升至3.8亿吨,年均增速为3.3%,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降低了2.6个百分点,其中汽柴油增速明显放缓是主要原因。2022年,中国成品油消费量3.45亿吨,同比增长0.9%,其中汽油同比下降4.6%,柴油同比增长11.8%,航空煤油同比下降32.4%。
受经济增速放缓、增长动能转换、能源转型加快、能效水平提升等综合影响,未来我国石油消费增速大概率进一步放缓。“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速分别为8.8%、4.8%和5.4%,预计“十四五”将降为2%左右,期末总体规模将降为7.4亿吨,届时净进口量将达5.4亿吨,对外依存度约为73%。
应对气候变化将成为影响石油表观消费的重要变量。在努力争取“2030年前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指引下,我国石油需求将受到明显制约。一是在道路交通领域,石油将面临更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替代。从2020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看,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达20%。届时,新能源汽车的替代规模将达1200万吨。二是在工业等领域,将继续面临电力和天然气的替代。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汽油消费产生巨大冲击。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5月,国内汽油消费量1480万吨,环比上涨8.71%,但这个数据仍低于2022年和2021年的同期水平。业内认为,在疫情影响几乎全面消退情况下,汽油消费没有十分亮眼的表现,其达峰正在加速。相比之下,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同比增长67.13%,呈高速增长态势。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看,2018—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7.37%,对成品油消费替代进一步增强。
纵观近5年成品油消费情况,2021年汽油表观消费量为近年峰值,达到14024.72万吨,相较2020年的低位,最高涨幅为20.62%。其中,受汽油产量连跌、出口政策不断放宽,以及国内疫情因素影响,汽油消费量自2018年开始呈现下滑走势,并于2020年触底。随着国内产能扩张及出口端明显收紧导致2021年消费量增幅明显外,2022年汽油消费量再度转为下滑走势。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根据燃油车保有量发展趋势和新能源增长态势看,国内汽油消费已经达到峰值,也就是乘用车碳达峰已经实现。
“蛋糕只有这么大,竞争主体却在变多、变强,且替代能源来势汹汹,我们怎么办?”每一个加油站经营者都会思考这个问题。
欧洲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在《第二曲线》中指出:“一切事物发展都逃不开S型曲线(第一曲线),唯一的变数仅仅是曲线长度。如果企业能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找到带领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且第二曲线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那么企业永续增长的愿景就能实现。”因而,作为成品油销售企业,首要工作就是要在成品油消费萎缩后去寻找“第二曲线”。

444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3.8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