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系统部署,提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企业高质量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一场深刻的发展理念和方式变革。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来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大国博弈的战略基石,是应对风险挑战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必然选择。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勇挑重担、主动作为。从能源化工行业趋势来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行业竞争的关键支撑,是企业提升创新驱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以创新链突破赋能产业链发展、引领价值链提升,为勇立时代潮头、站稳行业排头夯实科技基础。从高质量发展行动内涵来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创新领先的根本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迈向创新领先,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吉林石化公司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一”“四个面向”等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贯彻落实中国石油集团党组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战略部署,牢牢把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着力点,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和转型升级主线,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着力打造创新型企业,为中国石油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世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一、着力建强高能级创新链,集聚发展动能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聚焦行业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技术。完善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加强行业形势和科技趋势研判,强化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布局攻关,集聚创新要素、深化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提前“站位”、准确“卡位”,持续提升基础研究的实战效能。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1+4”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以研究院、ABS技术中心、碳纤维研发中心、合成橡胶研发中心、聚烯烃研发中心为科技创新主体,以各生产厂为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更加科学高效的科研开发管理制度和项目制管理组织架构。加快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发力,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和基础研究,充分挖掘市场需求,把新产品研发、新材料开发放在突出位置,推动研产销融合发展,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大技术瓶颈攻关力度。聚焦制约装置效益提升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深挖创效潜力,推进技术进步。围绕炼油乙烯能效提升等开展“揭榜挂帅”,围绕辛醇降耗等开展十大技改攻关,围绕加热炉热效率提升等开展调优攻关,围绕增产乙烯原料等开展炼油乙烯联合优化攻关,提高技术把控水平。
二、着力构建高质量产业链,塑造产业优势
紧紧抓住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坚持与绿色低碳转型紧密结合,高效统筹“双碳”“三新”,推动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增强发展接续性,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按照“设定节点、盯住重点、保证内部、协调外部”的总体工作思路,以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建设为关键线路,确保2024年末大部分装置实现中交、2025年上半年全面开车,全力打造国内传统炼化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工程、炼化企业新建项目数字化转型样板工程,加快推进由“燃料”向“化工产品及有机材料”转型。提升规模实力。深入谋划转型升级项目投产后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升级完善碳纤维等自有技术,打造百万吨级新材料生产基地,建成中国最大ABS生产基地,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实现发展新突破。加快推进“三新”工作。加快实施新材料提速工程,建设ABS原创技术策源地,将ABS打造成为中国石油“十大”卓越产品;持续提升新材料比例,加大新材料产品市场推广力度。持续开发高端化、系列化、定制化新产品,实现ABS增产拓销、乙丙橡胶保质保量、碳纤维上量扩销。推进PMMA、碳酸二甲酯等新材料项目前期论证,以及高强型48K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技术、新型钒催化体系乙丙橡胶合成技术等开发与应用,完善5万吨/年PMMA成套技术。加快推进“双碳”工作。聚焦2027年碳达峰目标,扎实推进“五大重点任务”。围绕现有生产系统“减量”、转型升级项目“控增”“两条主线”,规划实施管理、技术、项目三类减碳降碳工程。建立碳成本评估机制,优化用能结构,严控排放增量;强化碳资产管理,做好碳资产交易和碳金融服务,更好支持“双碳”工作开展。积极参与全国绿电交易,推进老系统终端电气化率适应性改造,增加绿电消纳能力。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坚持“以老带新、新老结合”,快速推进转型升级智能化工厂项目;推动数字技术为管理赋能,提升依法合规、精益管理水平。
三、着力构建高富集资金链,增强创新支撑
以基础性、前瞻性、原创性科研为着眼点,紧盯科技创新“源头活水”,集聚财力,持续“输血”,激发创新活力。落实资金支持政策。紧盯增值税留抵退税、研发费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合理税收筹划。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紧扣科研需求,以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绿色低碳科技攻关等为抓手,增加“三新”项目投入,促进科技创效。规范科研经费管理,落实部门分工责任,独立核算、专款专用,有效保障科研项目顺利实施。合规利用外部资金资源。在重点研发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优势企业开展合作,严格合同履约,确保依法合规。抓紧抓实知识产权保护。落实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要求,在ABS树脂、乙丙橡胶、碳纤维等重点新材料领域,挖掘创新点和保护点,设立知识产权专项经费,保护自有技术安全。
四、着力构建高水平人才链,构筑人才高地
全面推进“人才强企”工程,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的本质提升。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依托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打造特色优势领域专家领衔科研团队,通过传帮带等多种方式培养挖掘科研和技术人才,努力培养作风过硬、业务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骨干和装置“大拿”;完善育才机制,加大引才力度,拿出爱才诚意,加快“双序列”改革步伐,推动高层次人才市场化薪酬,精准引进短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培育和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实力。拓展发挥技术专家和技术人才作用。以炼油、乙烯、合成氨、ABS、丙烯腈、乙丙橡胶、丁苯橡胶等炼化生产核心装置为主体,为技术专家参与生产难题、项目攻关、新技术研发等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行家里手型”干部人才脱颖而出。优化激励政策。制定落实科技人员考核奖励制度,加大创新成果奖励力度,通过典型选树、精准奖励等形式,鼓励引导技术人员心无旁骛地搞创新、搞攻关、搞研究,最大程度激发创新内生动力。

424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3.9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