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国之大者’,中国石化坚定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引领我国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职责,争当油气增储上产的推动者、洁净能源供应的引领者、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全方位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马永生说。
从产量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石化油气当量产量2.5亿桶油,同比增长3.2%。其中,原油产量1.4亿桶,与上年同期持平;天然气产量6608.8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7.6%。从销量来看,上半年中国石化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0.9亿吨,同比增长17.9%。其中,零售0.6亿吨,同比增长16.7%;直销及分销0.33亿吨,同比增长20.1%。
1983年7月12日,中国石化正式成立。40年来,从原油加工能力0.74亿吨、乙烯产能仅60万吨,到原油加工能力3.02亿吨、乙烯产能1400多万吨;从营业收入仅272亿元,到营业收入达3.3万亿元、多年位居世界500强前五,为建立发展我国现代石化工业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能源高质量发展,既要安全高效,也要清洁低碳。万吨级绿氢炼化项目全产业链贯通、“西氢东送”管道建设启动、中深层地热供暖面积国内最大……近年来,中国石化统筹推动氢能、地热、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展,形成了多能互补格局。同时,发挥全产业链优势,促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能源产品绿色化,助力供给端和消费端同步降碳。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能源“新宠”—氢能,中国石化也早已谋篇布局。采用“油氢电一体化”新模式,在现有加油站基础上配建加氢站,建成国内第一座油氢合建站,已在佛山、上海、浙江等省区建立油氢混合站,并将在广州建20座集加氢、加油、充电、非油、光伏发电等“五位一体”的混合加氢站。2022年,中国石化氢气产量达43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氢气生产利用主体,加氢站国内网络占有率超30%,新建充换电站1004座、光伏站1199座,新增风光装机规模较上年增长2倍,新增地热供暖能力1000万平方米,建成我国首套10万吨/年生物航煤生产装置,获亚洲首张RSB(全球可持续生物材料圆桌会议)生物质可持续航空燃料认证证书。
近年来,中国石化积极向地球深部进军,打造“深地工程”油气项目,自主研发的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制的高温高压测井仪器打破国外垄断,形成了万米特深井安全高效钻井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实现了从“打不成”到“打得快、打得准”的跨越。
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稳步推进油气增储上产。40年来,中国石化建立了我国最大的海相深层高含硫气田普光气田、首个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首个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元坝气田,保持了主力油田稳产上产,实现“东部硬稳定、西部快上产、天然气大发展”。截至2022年底,中国石化累计探明石油储量94.6亿吨、天然气储量4.2万亿立方米。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大国际能源合作力度。中国石化在油气和炼化投资、国际贸易、石油工程和炼化工程服务等多个领域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执行油气勘探开发项目30余个、累计权益产量3.64亿吨油当量;中国石化和沙特阿美公司合资的延布炼厂生产运行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累计提供1.29亿吨清洁油品。

420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3.9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