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文化是维系企业内部管理的无形纽带,同样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取得优势的核心力量。基层单位作为企业文化实践前沿,其文化建设的成败直接决定了企业文化整体生态的构建与持续。本文从基层单位实际出发,探索如何围绕核心业务建设企业文化的实践方法。
关键字: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核心理念;理论提升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培育形成的、各具特色的、获得认可的、受到遵循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企业形象等的总和,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软实力”。国务院国资委在《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国有企业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基层单位在文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文化建设价值导向模糊。部分国有企业的价值导向不够清晰明确,存在企业文化要素多元、相互矛盾等情况,导致企业在决策和行动中缺乏统一的价值指引,员工在执行和落实上感到困惑和迷茫。二是文化建设缺乏创新活力。部分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趋于固化,过于强调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没有根据新的时代、新的环境、新的要求与时俱进,企业发展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变革,导致企业缺乏吸引力、竞争力。三是文化建设缺少强力保障。部分国有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两张皮”现象,企业文化成为镜中月、水中花,没有体现应有的价值。对上述违背企业文化的做法没有制定具体的监督惩戒措施。四是企业文化传承方式单一。部分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传承往往依赖于自上而下的灌输,缺乏员工的主动参与和互动,导致企业文化在员工心中难以真正扎根,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
(一)聚焦文化建设: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与整合。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的精神纽带和对外展示的形象特征,必须源自中心工作、融入中心工作、代表中心工作。
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形成。一是聚焦工作环境、团队互动、领导方式和职业成长等多个维度广泛调研,收集能够代表最广大员工的理念认识。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特殊员工群体,如具有杰出表现、身处关键岗位、长期居于一线的员工进行深入访谈,挖掘特殊群体面临严峻挑战、甘于奉献青春、作出突出业绩的心路历程和坚守的信仰信念,将其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重要要素和价值导向,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案例丰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使其更加具象化、更有生命力、更富感染力。
注重企业文化的深度整合。一是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相关性,结合企业具体实际,丰富企业文化内涵。通过融入企业实际,促进提升企业文化相关性和协调性,使其对企业发展、员工成长更具指导意义和内在价值。二是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指导性,通过解剖企业中心工作、收集员工思想观念,提炼升华为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旨在通过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对中心工作起到反向促进作用、对员工思想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二)加强文化传播:强化企业文化的推广与应用。企业文化具有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作用,通过组织集中宣讲、开展主题讨论、利用多媒体渠道传播等方式,深入解读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深层含义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努力将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渗透到日常的业务运作与管理之中。
创新传播策略。利用数字媒体等渠道及时分享与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文章和实例。如充分发挥企业网站、微信公众号、社交媒体账号等平台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高的优势,常态化、多渠道开展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宣传学习。开发定制化的传播材料和多样的沟通方式。针对一线员工实际操作较多的特点,通过生动的图表和宣传画来普及安全操作知识;针对基层管理人员脑力劳动较多的特点,通过详尽的报告和数据阐释企业的长远目标,确保教育传播全面覆盖并深入人心。
深化学习宣贯。运用理论视角解读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深层含义,注重发挥企业文化作用,深化基层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对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理解运用,做到工作目标紧扣核心理念、工作作风对标核心理念、工作思路遵循核心理念、工作成果丰富核心理念,将核心理念贯通工作全过程、各领域,不断挖掘蕴含在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中的磅礴力量。
(三)注重文化支撑:强化企业文化的培育和涵养。企业文化的活力源头来自实践应用,通过加强教育宣传、实践培养和制度支撑等手段,促进企业文化理论根基稳固并与时俱进。
培育涵养的路径与方法。在岗位工作实践中,设定清晰的工作目标和挑战,激励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发挥潜力,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效率与品质,以实际成就展示核心理念。在文明团队建设中,强调团队精神、沟通协作和相互支持,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重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通过表彰奖励和宣传推广,激发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制度支撑的构建与优化。建立激励机制,通过鼓励行为、奖励成果、组织参与等方式,激发员工践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内在动力。建立惩戒机制,通过建立负面清单、制定惩罚措施等方式,提高员工违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成本,维护企业文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如在员工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中增加违背企业文化的条款,督导员工以与企业文化一致为荣,以与企业文化相悖为耻。
(四)加强文化浸润:企业文化的内化和转化。企业文化深入人心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要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方式、工作方法、精神状态的影响和改变,将全体员工凝聚成思想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的强大合力。
发挥示范作用。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头雁作用,通过带头学、带头信、带头用,引导员工将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刻在心里、挂在嘴边,做到逢会必讲、逢事必提,通过逐级示范、层层传播,达到人人学、人人信、人人用的效果,最大限度提高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普及度。发挥文化标兵标杆作用,选择优秀示范者作为践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标兵,组织员工分享学习运用企业文化实现个人发展的心得体会,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全体员工相信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是可信的、正确的,文化标兵的成功案例是可参考、可复制的,激发更多员工参与企业文化的践行和传播。
引导深度参与。深度参与文化传播,定期组织员工参与蕴含企业文化的企业活动或社会活动。例如,通过组织慰问、扶贫、环保、社区服务等活动,增强员工社会责任感,带领员工投身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传播,促进企业文化具象化和显性化。深度参与成果共享,将国家、社会以及人民群众对企业的认可转化为对企业员工的认可和福利,让员工感受到奉献企业的归属感,进一步提升践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形成人育文化、文化育人的良性循环,为企业长期保持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提高重视程度。国有企业应将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级领导在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和分工。企业高层领导要带头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定期听取基层文化建设工作汇报,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人力和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文化建设氛围。
二是创新建设形式,避免形式主义。基层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新文化建设形式和载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如线上文化知识竞赛、短视频创作大赛等,提高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同时,将文化建设与基层单位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通过设立文化示范岗、开展技能比武等活动,将文化理念融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使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坚持立足实际,打造特色文化。基层单位要深入挖掘自身的业务特点、历史传统和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具有个性的基层文化。例如,从事工程建设的基层单位可以突出“工匠精神”,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融入文化建设中;服务型基层单位可以强调“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通过文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打造特色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拓宽参与渠道,实现全员动员。基层单位要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互动,广泛征求员工对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员工座谈会、文化建设金点子征集等活动,让员工参与到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形成全员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五是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基层单位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建立文化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和领导干部的绩效挂钩,确保文化建设工作有效落实。同时,加强对文化建设的动态管理,及时总结经验,根据企业发展和员工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文化建设内容和方式,推动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基层单位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都至关重要。尽管当前国有企业基层单位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建设形式、打造特色文化、加强员工参与和建立长效机制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基层单位文化建设水平,为国有企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略)
71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5.09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邮 发 代 号:2-336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