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首个交易日,特斯拉即遭闷杀,当日下跌12.24%,收于每股108.10美元,市值缩水至3414亿美元。而一年之前,特斯拉股价还处于“山巅之上”:2021年中创下414.50美元每股历史最高价,当年12月31日收盘价也位于352.26美元相对高位,仅仅一年时间,其股价缩水65.03%,市值蒸发超过6700亿美元,距巅峰时的1.2万亿美元,整整蒸发了8000亿美元。这是特斯拉“至暗时刻”,其市值自2020年11月以来首次跌破5000亿美元大关。
特斯拉大空头、GLJResearch分析师GordonJohnson语出惊人:预计特斯拉股价到2023年年底将跌至其23美元目标价。换言之,按其预计,特斯拉股价或还有超85%跌幅。Johnson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们发现特斯拉只是一家普通的汽车公司,产能超过了他们的销售能力。”他认为,特斯拉不是一家科技公司,不应像科技公司那样定价,并补充说,他预计特斯拉的股票将继续面临抛售压力。
空头和多头谁将取胜,还言之尚早。但这场股价暴跌,马斯克或是最大输家。
痛失世界首富宝座
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在2022年12月31日美股收盘后,全球最富有的500人在2022年财富累计蒸发了1.4万亿美元。昔日加密货币“神童”山姆·班克曼–弗里德(Sam Bankman-Fried)涉嫌诈骗锒铛入狱、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富豪阿布拉莫维奇财富大幅蒸发、世界首富、特斯拉(Tesla)创始人马斯克由于收购推特(Twitter)而质押和抛售大量特斯拉股份,很大程度上导致2022年股价重挫近70%。
伴随着特斯拉巨大跌幅,特斯拉CEO、前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甚至创下一个新纪录:史上第一个净资产损失2000亿美元的人。自2021年9月超越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成为世界首富之后,马斯克过去一年多以来一直占据福布斯富豪榜榜首位置。但随着2022年底特斯拉股价大跌,其身家随之缩水了1320亿美元,减半至1380亿美元,是榜单中净资产跌幅最大的亿万富翁,将全球首富宝座拱手让给了奢侈品行业巨头LVMH集团首席执行官伯纳德·阿诺特。
业界把马斯克丢掉全球首富宝座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在收购推特后,马斯克“移情别恋”。据《福布斯》网站报道,知名投资机构MillerTabak首席市场策略师马特·马雷表示,特斯拉股价下跌的最大问题是许多投资者对其失去信心,因为他将太多注意力放在了推特上。2022年12月1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文件显示,2022年12月12日—12月14日,马斯克共出售2200万股特斯拉股票,共计价值近35.8亿美元。SEC资料显示,在过去一年里,马斯克出售特斯拉股票总额达到近400亿美元。投资者担心马斯克收购推特可能分散他在特斯拉投入时间及精力,以及后续可能不断抛售特斯拉股票来填补被其私有化推特的巨额债务。
事实也是如此,自马斯克在2022年10月底完成与推特的交易以来,特斯拉股价就开启疯狂下跌模式,而同期标普500指数累计上涨3%。对于特斯拉股价下跌一事,近75%的受访者认为是受推特拖累;但是马斯克甩锅给了美联储,称股价暴跌是美联储加息导致的,特斯拉公司本身没有问题。华尔街一位分析师认为,当前全球电动汽车竞争日益激烈,特斯拉产品线窄且定价高。同时,特斯拉还面临中国竞争对手的紧追。再加上全球经济低迷,需求似乎愈发成为特斯拉面临的一个问题。
综合而言,2022年对于马斯克来说是“大喜大悲”的一年,喜的是在年初的时候他成为全球首个身价突破3000亿美元的首富,并且成功将推特收入囊中。悲的是顺利开年之后,他一直麻烦不断,其中就包括了多起诉讼。
特斯拉走下神坛
2021年特斯拉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时,马斯克难掩激动,发文称“疯狂的万亿时刻”!对于2022年,马斯克更是信心满满:预计交付量年平均增长率50%,2022年电动车交付量达150万辆。
然而现实并没能让特斯拉如愿以偿。当2022年翻过最后一页的时候,特斯拉只能面对150万辆年销量目标兴叹。雪上加霜的是,近期上海工厂停产事件,也令其再次置于舆论漩涡之中。虽然特斯拉中国工厂后续回应停产消息“并不完全准确”,但需求下滑、股价暴跌等因素叠加,让特斯拉这个冬天很难熬。在海外,特斯拉新一波折扣已开启,优惠力度达7500美元之多。国内是否会有新一轮价格调整,也在这次工厂停产中酝酿。2022年12月27日,特斯拉上海工厂收到了停产通知,绝大部分员工休假回家,初步确定是停产一周时间,1月3日开始全员复工。
目前特斯拉几乎1/3业务依赖于中国制造。不过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认为,特斯拉将在未来12个月内告别其在中国的“巅峰时期”。这一方面是由于特斯拉全球工厂产能将进一步提升,以满足海外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特斯拉正面临来自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竞争。届时,特斯拉在中国的地位可能会进一步弱化。
在交付不及预期的同时,特斯拉也发生了高层人士变动。路透社称,特斯拉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负责人朱晓彤已接管北美地区销售、服务和交付工作。据悉,朱晓彤新职务与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对推特的收购案存在联系,投资者对马斯克过度投入收购和管理推特不满。法新社认为,特斯拉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主要因为其在电动车市场一枝独秀的时代已结束。摩根士丹利的亚当·乔纳斯认为,2023年将是电动车市场重构的一年,宝马、奔驰,以及中国比亚迪等对特斯拉的挑战巨大。香港《南华早报》称,比亚迪乘用车2022年销量达186万辆,再创新高,巩固了其全球最大的非化石燃料汽车销售商地位。英国广播公司(BBC)称,随着利率上升和对经济放缓的担忧,特斯拉在2023年仍将面临需求放缓的挑战。
技术过度抑或技术反噬
不仅如此,特斯拉的品牌质量在全球都遭到了质疑,这对于安全为先的量产车辆而言是致命打击。在中国,特斯拉频繁出现刹车失灵、车辆超速失控等恶性案件,特斯拉官方、交通管理部门、消费者等多方纠缠不清,致使其信誉严重受损;在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对特斯拉“幽灵刹车”立案调查,涉及40余万辆在美行驶的Model3和ModelY车型;在韩国,特斯拉因涉嫌夸大充电续航里程、充电站性能等被重罚28.5亿韩元(折合人民币1542万元)罚金……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目前电动汽车领域的相关技术仍然不够成熟,虽然特斯拉被公认为业界电动汽车技术领先者,但其刹车失灵、电池爆炸等新闻也屡见不鲜。美国加州经对特斯拉汽车发生的27起撞车事故展开调查得出结论,其中多起事故或与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有关。作为一个全球知名品牌,特斯拉原本在各方面都应该是值得信任的,但从近期发生的事件来看,无论是作为公司员工还是其产品消费者,对这个品牌都将无法再给予信任了。
据悉,当初特斯拉为领先对手花费20亿美元建造Model3全自动生产线时,引来业内一片惊呼,毕竟这种投资手笔实在少见。行业分析师马克斯·沃伯顿直言,“这远远超过我们所看到的任何其他汽车公司在新产能上的花费,在现有工厂的基础上花费20亿来新增一条生产线实在是个惊人的数字。”但最后这个甩开对手几条街的生产线,拖了特斯拉后腿—2017年Model3大规模生产时始终无法完成每周5000台的量产目标,直到2018年6月才勉强达标。对此,马斯克在推特上承认,“特斯拉工厂过度自动化是个错误。确切地说,是我的错误,人类被低估了”。
特斯拉困局并非个例,很多公司都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前沿技术,以为凭此就能独步天下。但它们恰恰忘了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领先技术也会带来巨大风险,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正所谓“先人一步真英雄,快人两步成烈士,先人半步是领袖”。纵观商业文明发展的近现代史,有相当一部分创业精英手握领先于时代的技术而一不小心成了“先烈”,只有那些技术领先半步的人或企业才最终成为行业领袖,比如华为。
在信息泛滥的当今时代,很少有企业会因为没有看到大的市场机会而扼腕。多数企业一看到新的机会点就火急火燎地进入,唯恐错失先机。但有时候,所谓的机会点只是昙花一现的陷阱。前几年,深受资本市场热捧的无人机市场就因为政府的管制,以及消费级市场萎靡不振,从而让曾经风光一时的无人机厂商如Airware和lily等纷纷退场。曾经风靡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也因市场的不景气陷入沉寂,悟空单车、小蓝单车和町町单车等先后进入破产清算。所以,跨一步进去很简单,进去之后是否能安全生存很关键。
企业首先是个营利组织,在有限资源下必须认真评估投入产出比,尤其是对新技术的投资应更为谨慎。当年作为无线电设备巨头的摩托罗拉提出了革命性的“铱星计划”—依托66颗近地卫星组成星群,让用户从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打电话—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设想。如果实现,摩托罗拉将甩开竞争对手一大截。于是,在当时摩托罗拉总裁罗伯特·高尔文的大力支持下,耗时7年、花费50多亿美元的“铱星计划”终于在1998年11月1日正式完成并开展了通信卫星电话服务。可惜,最终因为费用高昂、替代产品的出现和自身技术上的缺陷等因素导致市场并不认可。即使有当时的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为其背书,使用者依然寥寥无几。或许摩托罗拉最大的错误是没有真正意识到消费者的需求,以为最先进的技术就能超越消费者预期。事实上,很多时候消费者并不需要太过先进的技术就能获得满足,物美价廉才是王道。

410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每月上旬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