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由短缺经济进入到过剩经济,这是规模经济的结果。对石油产业而言,过剩的结果就是上游资源不再增加,产品不再增加,资源盈利能力出现边际递减。上游资源过剩,导致整个产业链利润下移,而行业管控又会导致油品零售终端稀缺,最终推升终端利润空间。但这种空间不是传统油品带来的,从欧美加油站发展经验来看,油品已不再是加油站利润的唯一源泉,非油品业务正在成为油品“退潮”之后的新希望。
当企业主营利润率逐渐下降且难以逆转时,通过“利润池平移”—将利润增长点向主业外转移几乎成了欧美石油公司共同的选择。根据美国石油协会(API)数据,美国加油站油品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60%,而形成的利润却仅占总利润的30%;便利店销售收入仅占总收入的30%,但所形成的利润却占总利润的50%以上。销售量与利润的“反差”,折射出传统油品销售的窘境。
在新零售时代,原有商业模式和演进逻辑正在被重构,成为一种新业态。里面既有互联网+零售,也有品牌营销整合,更有创新增值服务。但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加油站物理空间的依赖,从传统零售业“人、货、场”基本商业元素来看,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对零售站点进行重塑,才是传统零售向新零售转型的目的所在。
零售业在不同时期,其三要素排序也不尽相同。物资短缺时代,“货”是第一位;传统零售时代,供大于求,“场”占据了核心位置;到了互联网时代,作为商业核心的“人”才脱颖而出,成为零售要素的核心。
事实上,新零售核心是“人”,是对“人、货、场”三要素的重构。对油品终端企业而言,提高单店销量、增加非油品业务占比最关键的就是销售。拥有近5万线下门店,易捷、昆仑好客拥有优质的平台和流量,不需要考虑引流,自有人来,但来了怎么留住,如何零售要素重构为商品注入灵魂的温度,将潜在客户变成忠实用户,如何穿越侧重零售博弈的“货本主义”,走向顾客至上、效率先行的“人本主义”,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增加销量,完成从“商品到货币惊险的跳跃”,是每一位加油站经理人都要深思的问题。
通过改变消费者感官体验,影响其潜意识和行为,应该成为非油业务拓展的空间场景。商品颜色、气味、开启包装的声音、触摸的舒适感,以及单店温馨的氛围,都可以改变用户的认知与行为。带有体验式的营销非常讲究“触点”设置,比如,味多美让用户可以透过玻璃作业空间,亲眼看见厨师以巧妙的手艺制作的一个个面包,具有极大的视觉冲击力。用户在舒缓的音乐背景中,闻着刚出炉的面包香味,这种强烈嗅觉将会成为消费者眷顾的理由,而嗅觉体验能够激活用户关于一个品牌的记忆。
在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里,没有消费者会老老实实地接受传统数字广告所传递的信息,对于非油业务而言,一个个穿梭在便利店里、每天与消费者面对面接触的销售员,才是传递品牌价值的最佳符号。这些“符号”如果不具备“人格化”属性,不能通过“情感”“行为”“认知”“信任”等多种要素,与消费者建立亲密关系,那么这种品牌传播一定是冰冷、生硬的,也注定是失败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去说服任何人,起作用的因素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关切与真诚。营销界有句名言,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完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人的关怀。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广阔的视野,都有独特的判断力,怎样的商品谓之好,什么样的内容值得分享,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而情怀正是这个标准之一。讲个好故事,容易引发用户共鸣。这个故事,就是销售的灵魂,但如何才能讲好一个故事?却需要销售者为每一件商品注入灵魂的温度。

452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3.8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