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重庆页岩气公司“逐”绿而行 持续推进低碳发展
今年以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重庆页岩气公司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管好水、治好气、发好电三条路径,进一步抓实污染防治,筑牢生态保护屏障,有力推动勘探开发与绿色低碳有机统一、融合发展。
管好水,保证返排液安全处置。每日动态跟踪产水量数据,实时监控各平台返排液池暂存情况,科学设置监管参数,动态优化调度方案,确保及时拉运,防范外溢风险。修建区域中心池,进一步扩充返排液池暂存能力;定期开展返排液池专项安全检查,保证返排液存储安全。开展返排液卸水作业规程培训,依托视频监控等手段加强对无人值守场站的返排液处置全流程监管,严格返排液拉运过程督查,杜绝装载、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或私拉乱倒等违法违规行为。
治好气,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全链条排查治理VOCs问题隐患,已累计在7个业务领域开展现场排查25次,监测点位超100个,有效识别并消除7个点位泄漏风险。聚焦基础能力建设,新投运足201脱水站甲烷泄漏监测仪,强化甲烷泄漏检测精准性、安全性。稳步建立碳排放管理基础数据库,规范数据采集和审核校验流程,为精准核算甲烷排放量、识别减排潜力和优化管控策略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为整体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发好电,提高“绿电”使用比例。积极推广页岩气发电,持续深化“网电+发电”的电力供应模式。在足201H21平台部署川渝地区最大规模页岩气发电机组,采用稀薄燃烧、电控混合和数字点火等技术,满足安全、环保和降噪要求;根据现场用电实际需求,实时调整发电机负载,全力提升“气转电”效率,目前该页岩气发电机组平均发电效率3.2千瓦时/立方米,最高单日供电量2.4万千瓦时,有效推动节能降耗与绿色发展并行。
文/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重庆页岩气公司 衷敬睿
党旗在现场,服务在一线
从思想入手到群策群力,从保障装置生产到服务工艺前置……“从心出发保投产,转型发展建新功”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质量检验中心党委把党建工作与服务装置、安全生产以及员工成长有机结合,用“融合式党建”和“零距离”直通服务,为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顺利开车和平稳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由“思”到“实”,从工作上拓宽度。“只有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保障生产运行。”近日,中部质检二车间党员王鑫与班组同事们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不久前,他在中心月度工作例会上被评为“安全环保卫士”,截至8月底,王鑫已排查解决各类仪器问题故障25项。这是质量检验中心党委把党建“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与“保投产、建新功”有机融合,化“思”为“实”的又一实例。
“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是中心党委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在转型升级项目进入集中开车投产关键阶段,全体党员干部围绕项目开车投产的重点、难点、卡点主动作为,通过开展党建项目化管理、党员安全责任区、“质量卫士”评选等活动,让“转型建功”使命具象为党员行动坐标。典型引路,带动全员。中部质检一车间橡胶班分析工李建分析样品过程中,及时发现设备超设温,果断处置,避免了仪器损毁;西部质检一车间苯乙烯班分析工郭敏巡检中发现消防水管线连接处漏点防止隐患扩大……越来越多的一线员工将“冲在前、作表率、争一流”的目标和责任,转化为服务装置、冲锋在前的行动自觉。
不仅于此,中心党委将深入推进“作风再锤炼”专项行动融合推进,下发《打好百日攻坚战,以优质分析服务助力公司夺取项目开工全面胜利的动员令》《发扬军人本色决胜开车攻坚战—致中心全体退役军人员工的倡议书》,带动全体党员以高标准、严要求执行质量标准和检验流程。
由“表”及“里”,从服务上挖深度。随着18套装置陆续投料试车,新、老装置需求各有不同。面对新课题,中心党委给出的方案是:把党旗插在一线。
该中心制定“既定任务,专项任务专人专管,临时重大任务具体分包、集中跟进”的工作方法。面对乙烯新装置开车关键期,成立开车专项保障党建项目,根据开车投料时间节点服务前置,动态调整人员、设备投入,在乙烯控制室设立“分析联络岗”,合理调配机关党支部党员成立驰援小队进行岗位补充,与一线党支部党员技术骨干分班次24小时轮流值守,为工艺提供“零距离”直通服务。
中心党委还进一步盘活一线支部“小细胞”。西部质检一车间化验室搬迁过程中,“党员搬迁突击队”划分成设备搬迁组、仪器校准组、流程整合组三个党员责任区,建立“任务—责任—时限”台账,高效完成化验室搬迁工作。现在,一线各支部已实现从上级主导推动向全员参与的内在转变。
中心党委还把员工培训放在重要位置,针对新装置技术难点,东部老党员精心编制培训课件,开展“一对一”教学,“手把手”实操指导;西部党支部依托“近红外技术推动传统分析方法升级”“ICP光谱仪操作培训”等特色党建项目,激发全员技术学习热情;各支部青年党员全程参与关键节点取样、新装置仪器调试等重要任务,不断在实战中淬炼本领,为公司转型升级发展增添前进活力、动力。
文/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质量检验中心 高筱薇
把见习期利用好
见习期是高校毕业生学习业务、训练技能、了解企业、熟悉环境、融入团队、驾驭岗位的适应期、过渡期、缓冲期。见习期大多只有一年时间,非常短暂和宝贵。珍惜好、利用好见习期,对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加速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至关重要。
见习期的大学生,虽然是员工队伍的正式一员,但还没有明确定岗定责,没有单独承担重要任务,容易产生身无压力的“轻飘感”;由于与团队成员不够熟悉,缺少谈心交心的朋友,人际关系上容易产生游离于集体的“边缘感”;领导或师父安排的任务,由于实践经验缺乏,或多或少存在干不了、干不好的现象,容易产生能力上的“怀疑感”,等等,对此必须充分正视,决不能当鸵鸟。
把见习期利用好,需要多学习、多观察、多请教、多动手、多总结,缩短优秀学生转变为优秀员工的“入职尴尬期”。
多学习,增知识。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不可能与实践所需完全合拍、精准匹配,不可避免存在职场所需的没有学过、学校所教的职场用不上等偏差和短缺。见习期内,要针对职场实际,加强知识补充、完善、拓展、更新,坚持缺什么补充什么、需要什么强化什么,有靶向性地优化知识结构、打牢专业知识基础。
多观察,进角色。见习期没有定岗定责,缺少任务压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观察学习规章制度、决策机制、企业文化、沟通方式、业务流程、作业规范等,尽快地熟悉企业、深入地了解企业、充分地认同企业,为恪守制度、严守纪律、传承文化、规范办事、尽职履责、进入角色提供根本遵循。
多请教,解疑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始终保持学生的本性、姿态和习惯,以企业为学校、现场为教室、任务为课本、难题为考题,把见习期作为“再学习期”“再进修期”,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主动虚心地请教师父、同事、工友,直到吃透弄通,决不能闭目塞听,更不能不懂装懂。
多动手,提技能。百见不如一干。实践是最好的学习。见习期间不能无所事事地甘当旁观者、局外人,要增强眼力劲,主动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和师父、同事一道巡回检查、安装维修、整改隐患、解决难题,在实干中把动手能力训练好。
多总结,促提高。会总结才会有提高。每一天、每一阶段或每一项任务结束后,都应系统梳理、全面复盘、对标对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发扬优点,查找不足、吸取教训、克服缺点,积累知识、把握规律、防范错误,优化方法、改进作风、提高能力。
文/秋果
制度过时犹如药品过期贻害无穷
过期的药品不仅药效降低,导致疗效下降或失效,服用后贻误病情,甚至可能因为药品已经生成有毒物质,产生更强毒性,增加副作用、过敏反应、并发症等健康和生命安全风险。
制度过时犹如药品过期,少了药性多了毒性,不仅不具备严格强制约束与正确指引规范的功能,还有可能误导员工行为,破坏绩效考核、人才培养、岗位安排、职位选拔的公平性和生产经营有序性,抑制员工攻坚克难、创新创效、担当作为等潜能的充分发挥,降低生产效率、经营效益,甚至引发质量、安全、环保等事故。
制度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规章制度唯有随着任务性质、生产方式、设备流程、技术工艺、队伍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保证不过时、不变质,始终具备应有的规范性、导向性等“疗效”。譬如: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场景,不能沿用过去人工生产作业的相关制度,否则,必然药不对症,用这样的制度进行管理,既管不好,也管不了,极有可能越管越乱,越管问题越多。
过去,由于技术工艺升级、设备设施更新和市场环境变化较慢,有的规章制度可能管10年、20年;但在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绿色发展和市场竞争持续加剧的今天,规章制度“保鲜期”不断变短,一两年就可能落后过时。
保持对规章制度过时的警惕性,是企业管理者应有的品质。站在推进企业管理精细化、精益化,生产方式数智化、绿色化,发展战略高端化,不断增强产品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的新的起点上,企业应全面检查、仔细梳理、深入思考、充分论证哪些制度该淘汰了?哪些制度该升级了?哪些制度该新建了?定期性、跟进性、持续性、针对性做好新制度建立、旧制度刷新和过时制度报废工作,坚决防止和杜绝“制度过时”现象,“破”“立”并举,确保制度管用、适用、能用、好用;“制”“治”融通,确保制度权威性、严肃性、约束力、执行力。
文/牧牛
学以致用—让学习更有效
在石油石化企业中,一些单位组织学习时,热衷于印发操作规程、开展集中授课、组织闭卷考试,看似学习氛围浓厚,实则效果不佳。这种将学习简单等同于“完成培训学时”的形式主义做法,不仅难以转化为岗位技能,还可能让员工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石油石化行业学习的核心在于“学以致用”,既要学有所获,更要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让知识真正成为保障安全生产、提升运营效率的利器。
记规程易,会应用难。有的企业把学习简化为签到打卡、笔记检查,满足于“学过了”的表面成效,却忽视了知识向实操技能的转化;有的企业虽然采购了海量在线安全课程,员工完成了学习进度却仍在现场操作中沿用老习惯;还有的企业考核仅看理论成绩,导致员工“为考试而背规程”,考完就忘。这种学习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现象,使得大量学习资源被浪费,也让员工陷入“学无用武之地”的困境。
知识是基础,应用是关键。推动石油石化企业有效学习,要构建“岗位需求导向”的内容体系,通过调研钻井、集输、炼化等不同岗位的操作痛点,精准设计学习内容;采用“事故案例复盘+现场实操演练”等方式,将抽象的工艺知识转化为具体操作方法,让员工知道“学了能用上”;同时建立“学习成效跟踪制”,把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纳入评价体系,而不是仅看考试分数。学习必须从“课堂”走向井场、站库、车间,通过场景化设计、常态化应用、动态化复盘,让知识真正落地生根。例如,可在班前会上设置“学用分享”环节,让员工结合当班任务讲操作要点;在设备检修中成立“技术学习组”,将新工艺知识直接应用于故障排查;在新员工培养中推行“师徒带教+任务驱动”模式,通过实际操作检验学习成效。
领导干部更要带头践行“学以致用”,在方案评审中引用新技术标准分析问题,在现场指挥中运用新知识优化流程,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绝大多数”的自觉。企业还可建立“学用转化台账”,记录员工将学习内容应用于安全生产的具体案例,定期评选“学用标兵”,营造“学了就用、用了见效”的良好氛围。唯有如此,才能让学习真正成为石油石化企业员工成长的阶梯、发展的动力。
文/中国石化上海工程公司 顾家瑞
干出精彩人生
干部干部,干是首位,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是首位。基层干部作为企业生产发展的主力军,唯有激活干事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破除种种障碍,把工作干到位,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好。
主动谋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思想懒惰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不主动谋事,等会议部署、等上级指示、等现成经验。以这种“坐等”心态干工作,纵有良机也会失之交臂。成绩都是干出来的、拼出来的,绝非等出来的、靠出来的。基层干部要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就要立足岗位主动谋事,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使命,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状态,做一个工作上的有心人。对职责范围内的事,主动想在前、谋在先,变“等令而行”为“谋定后动”;善于见微知著,提前预判风险,主动思考应对之策,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务实做事。担当作为、干事履责,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然而现实中,少数干部身上仍存在不担当不作为的痼疾:有的自甘躺平、懒散无为,遇事先想退路而非出路;有的推诿扯皮、击鼓传花,将矛盾问题上交、责任风险下移;有的大喊口号、虚张声势,只见表态不见行动……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坚决纠治。对于基层干部而言,担当意味着干实事、求实效、出实绩。要树牢“干”的导向,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面对分内之责,主动认领、迅速行动,做到“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锤炼“实”的作风,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把担当体现在具体行动和工作成效上,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拳绣腿,以经得起检验的实绩实效诠释担当本色。
潜心干事。干事创业,从无坦途。困难就像磨刀石,潜心砺之则锋愈利;倘若怕出错、怕担责、怕碰硬,就会裹足不前、错失良机。基层干部要主动破除畏难情绪,涵养“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在困难挑战面前敢于亮剑,愿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善接烫手的山芋。面对复杂局面和深层次矛盾,不回避、不敷衍,沉下身子、静下心来,深入调查研究,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解,直至问题彻底解决。如此终能将担当的决心转化为解决生产发展难题的力量,在攻坚克难中成就事业,推动工作,出彩人生。
文/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公共事务中心 何永胜
川庆国际工程公司启动“外语实战坊”
以语言赋能全球发展战略
近日,中国石油川庆国际工程公司“外语实战坊”正式启动,标志着这个公司外语学习计划全面落地,旨在以语言能力建设支撑服务其全球业务拓展战略。
这个公司坚持以“语言筑基、服务全球”为理念,面向全体员工,特别是50岁以下人员,搭建石油商务外语专项学习平台。该举措是贯彻落实川庆公司全球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也是对海外业务发展中跨文化沟通需求的积极响应。
作为一家深耕国际市场的综合性油气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川庆国际工程公司业务现已覆盖全球多个油气产区。随着海外项目规模持续扩大,这个公司深刻认识到,跨语言、跨文化沟通能力已成为从现场技术交流、商务谈判到本土化员工管理、文化融合等各类国际业务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外语水平不仅直接影响项目获取与执行的质量,更关乎企业在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交融和价值共创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
“外语实战坊”突出石油行业特色,采用“沙龙交流+专业培训”双轨模式,每周安排2小时沉浸式学习,通过外语角、场景模拟等实战练习强化口语应用与跨文化思维,着力破除语言障碍。
“外语能力的提升必将有助于我们工作效率的提升”,首期参训学员纷纷表示,“这必将深化我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为公司持续开拓国际市场奠定重要基础。”
下一步,这个公司将根据学员反馈持续优化课程内容,整合更多优质学习资源,进一步巩固语言学习成效,为海外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文/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国际工程公司 王建国 吴泓璇 张冬勤 丁彦心
栏目漫画 朱天明
88
点击量
1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5.09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邮 发 代 号:2-336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