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巴彦勘探开发分公司(简称分公司)牢记“国之大者”“企之要情”,锚定打造世界级油田开发水平的战略目标,以“五个二”模式为发力点,向“质”蓄力,向“效”而行,加快推进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持续培育打造提质增效巴彦范式,连续三年获评股份公司采油厂综合对标排名第一。
开源和节流两手抓
分公司将提质增效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事前算赢”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推动成本持续控降,利润水平持续提升,夯实巴彦油田原油效益上产基础。一是谋划管理“增值版”。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落细落实“四精”理念,坚持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管理上精雕细刻、生产上精耕细作、经营上精打细算,推动精细管理、精益管理双管齐下,价值创造、深挖潜能双措并举,助力实现发展质量、运营效能、经济效益“三线提升”。二是打造管理“对标版”。抓好横向对标,在找准差距争一流上做文章,秉承“规模实力接近、管理技术先进、经验可借鉴、资料可获得”的原则,精心选取地区公司、油田公司内部以油藏开发为主的采油厂,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抓好纵向对标,在超越自我重发展上做文章,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四全”对标管理方法,选取分公司近3年历史关键成本效益指标,抓住关键业务和短板指标完成立标,确保立标有向、立标有循、立标有道。三是打造管理“升级版”。深入贯彻落实油田公司提质增效专项行动部署及三年行动方案,科学制定涵盖资源提质、资产提质、运行提质、营销提质、管理增效、降本增效、科技增效、合规增效等8个方面28项提质增效具体措施。坚持将经营理念、效益意识贯穿于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经营等全过程、全要素、全环节,早诊断、严整改、固优势、补短板,进一步压实成本管控,吨油完全成本下降超40%。做严做实“三个升级”,升级零基预算,进一步推动预算走深走实;升级提质增效,进一步助力效益稳提升;升级资产创效,进一步加大盘活利用力度,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常态化再上台阶,资产创效始终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精管和治理两手抓
将提质增效作为一项稳中求进的全局性工程,打好一流油气开发指标的“先机战”。油田开发基础在于可开发技术储量,巴彦油田将其作为快速扩大规模的“定海神针”。一是念好“一体化”真经。以协同之光照亮油田开发路,将原本独立的“串联”模式变为相互协作的“并联”模式,推动勘探、开发、工程等多专业一体化协同,最大程度上形成更加强劲的增储动能。 敢为人先的巴彦油田采用新时期会战模式,推行“一线工作法”,实施“一把手工程”,推动四个“一体化”运行,高效推进北部兴隆构造带两亿吨增储、百万吨产能建设。用好一体化实施,在河套盆地连续两年上交亿吨级储量,夯实巴彦油田长期稳产资源基础;近三年支撑华北油田SEC替换率连续大于1,巴彦油田平均产量增长率超过 30%,年产量完成率均超过100%,支撑华北油田原油产量快速回升。二是念好“精益化”真经。以精益之剑掘开油田开发路,锚定华北油田油气重上千万吨的战略目标不动摇,围绕“对什么、跟谁对、怎么对、怎么改”四个方面,积极构建对标体系,通过选标、对标、析标,找准巴彦油田开发提质增效的“甜点区”,进而分类施策,巩固领先指标,提升一般指标,突破弱项指标,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精益管理良性循环。明确指标计算方法,系统性开展指标计算工作,找出影响指标关键因素,超前谋划各项生产运行,科学制定针对性举措。三是念好“精细化”真经。坚持研究更细一点,深入地下综合研究,释放油田开发活力,通过精细刻画油藏单元,掌握油藏特征,进行精准注采调控,建立油藏地质模型,开展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优化合理注采参数,老油田产量实现持续稳定。治理更精一点,首创整装砂砾岩新油藏注气开发方式,坚持潜山“分区分策、精细调整”治理思路,老井自然递减率明显下降。以合理举措控制年度含水上升率。以间开、压锥等系列措施,将含水大于30%的井进行动态优化调整,同时降低部分井组的注采强度,配套开展卡堵水治理措施,助力年度含水上升率实现“负增长”。
夯基与升级两手抓
将提质增效作为一项集成化工程,打好开发体系深层升级“攻坚战”。作为中国埋藏最深的陆相碎屑岩油田,巴彦油田储层埋深在5000米以上,一直以来采取人工水驱方式采油,加快实现节水、减碳目标至关重要,可以说百万吨级CCUS示范基地建设大有可为。一是全盘式统筹,坚定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全力推进巴彦油田500万吨CCUS大基地建设。靶向“四个不同”,针对不同含油层位、不同油层类型、不同井网井距、不同试验目的,以增加经济可采储量为核心,遵循“成熟一块、动用一块”的思路,探索深层高温油藏早期二氧化碳混相驱开发新技术,开辟3个先导试验区,涉及40多口油井。践行全生命周期的工作思路,日注气能力超过500吨。为提高油气开发能力提供技术支撑,逐步构建起集二氧化碳捕集、管输、埋存和驱油采油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二是联合式攻关,依托国家级CCUS创新联合体,联合攻关CCUS高效开发关键技术,逐步形成井下层段生产参数实时监测技术序列,持续探索智能调控功能的超深层砂岩油藏CCUS分层注采技术,推动开发体系实现全方位升级、深层次升级。打破传统“一步到位”的开发思路,转变为“持续研究、不断逼近”的探索模式,在一般混相驱认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CCUS高压混相机理。以技术促管理,巴彦油田先后创下国内液态二氧化碳注入井最深、注入剖面测井最深等多项纪录。三是深化数值化模拟,超前开展精细开发技术储备,巴彦油田技术团队依托HiSimPro软件启动CCUS先导试验区块数值模拟工作,指导注气见效状况及生产能力变化规律分析。针对二氧化碳驱流体相态变化核心难点,软件PVT模块通过拟合闪蒸分离等组分膨胀等实验数据,将精度提升至95%,精准测算最小饱和压力等参数,为混相驱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该软件不仅填补了我国油气田开发领域的技术空白,更在巴彦油田兴华区块的二氧化碳驱开发中展现出强劲的实用价值,为快速建成内蒙古西部首个CCUS示范项目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智控与运维两手抓
将提质增效作为一项智能化工程,打好优化生产管理指标的“集群战”。针对新建油田“人员少、标准高、管理跨度大”的挑战,坚持“三步走”发展策略,加快生产全链条数字化重构。第一步,统一数字底座,整合集团A11生产物联网、勘探开发梦想云等系统,搭建“数据湖+智能平台”,消除自建系统与统建系统的数据壁垒,实现设备状态、生产参数、安全监控“一屏可视”。第二步,再造业务模式,推行“无人巡检+远程操控”,井场安装智能传感器,抽油机启停、注水量调节等指令远程控制,站库关键设备设置自动联锁控制,异常工况自动响应。第三步,数据驱动决策,构建单井动态分析模型,通过电参分析模型诊断油井故障,达到高效预警。目前厂、站、线完成数字化覆盖率100%。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核心,构建“两级中控+维护维修班组”管理体系,建立“报警四级响应机制”,全面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油水井分类管理,利用功图量油软件在线巡检、实时调参,强化现场管理,及时排查“病井”,减少躺井井次;开展油气田地面生产管理对标分析,根据不同类型油气田典型区块对标,提高经济效益,优化工艺参数,降低集输系统运行成本。其中针对巴彦油田原油凝固点高的特点,在兴华1—192X井试验下入保温隔热油管,年节电20余万度,单井年创效逾10万元;优化兴华区块集输系统掺水工艺参数,月节约电量6.9万千瓦时,多措并举实现吨液能耗三连降。
固本与转型两手抓
将提质增效作为一项全面性工程,打赢经营管理水平升级的“破袭战”。大集中ERP彰显“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巴彦油田全面统筹加快推进大集中ERP上线。一是强化业务培训。为破解传统集中培训与实际业务脱节的难题,坚持将培训场景直接搬到日常工作现场,抽调业务精英组成培训团队,下基层到一线进班组,针对订单采购、费用报销、账务处理等诸多核心业务模块,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实时问题解答”的方式,一对一指导、面对面操作,传授系统流程、操作技巧、注意事项,从数据录入规范到审批节点把控,从异常情况处理到报表生成逻辑,确保每位操作人员都能学得会、用得熟、管得好,分公司高质量完成项目、财务、合同、销售、物资等专业类别测试任务,50名ERP系统最终用户的操作率、业务单据生产率均为100%。二是优化运行参数。为了保障合同系统正常使用,进一步减少冗余数据,累计完成500余条合同系统数据在线归档,含税更正300余份,未决事项合同进行回转,确保系统集成上线后顺利推进合同履约申报和结算。随着大集中ERP在分公司正式上线,顺利完成工资发放、社会保险缴纳、铁路运费支付、税费缴纳、土地招拍挂尾款支付等,同时该系统与银行、供应商数据直连,资金审批效率提升95%,初步实现“业务在线化、管理可视化、决策智能化”目标,标志着油田数字化转型迈出关键一步,为油田降本增效注入新动能。三是深化一体化管理。结合实际,不断优化完善大集中ERP的项目、物资、设备、销售、财务和风控审计等六大核心模块一体化管理,进一步规范业务、统一数据标准,推进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优化、生产与经营协同,加快推进价值链全局优化,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价值流“四流合一”,全面提升巴彦油田标准规范能力、资源统筹能力、价值创造能力。
71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5.09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邮 发 代 号:2-336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