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概念
核心竞争力理论最早出自《哈佛商业评论(1990)》,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并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多年来,国内外不同学者基于整合观、知识观、组织观、系统观、文化观等视角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多种解读。
核心功能是企业存在的价值和地位作用的集中体现,2015年我国发布的《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对国企功能概念进行了明晰。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核心功能主要体现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重点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大作用。
二、动因分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构建多元清洁、安全韧性的能源供给新体系。大型油气田企业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既符合党和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也顺应当前能源转型对油气产业功能作用发挥的需要。
(一)国企改革要求
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国企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股份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四个阶段,从完善治理结构和并购重组到全面提升企业活力竞争力,呈现出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新国企的风貌。2020年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五力”。第二十一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增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安全支撑等核心功能,提升效率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随后,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被相继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把国有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重点内容,全面系统布局了今后一个时期国企改革相关工作。
(二)外部环境变化
近年来全球格局加速演变,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持续增多,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油气行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来看,国际能源市场剧烈震荡,能源贸易格局历史性重塑,产业链供应链遭遇严重冲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更加凸显。从能源转型的趋势来看,全球能源供需发生结构性改变,中国正引领全球能源转型,新能源快速崛起,大型油气田企业落实国家“双碳”行动要求责任在肩,转型升级面临巨大变革与挑战。
(三)自身发展需求
油气田企业资源依赖性强、资金和技术密集,发展基础和竞争力由油气资源储量和分布决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显现出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在非常规领域、战新产业、数字技术等方面科技研发节奏缓慢,高质量发展与自身科技供给不足、管理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二是在新能源业务方面布局较晚,受资源限制、人才短缺、成本攀升、技术储备不足等制约,面临战略转型与核心业务协同的深层挑战。
三、内涵分析及指标构建
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是能源央企迈向世界一流的必由之路和战略支点。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回答了“企业需要具备什么能力”的问题;核心功能是外部视角对企业特色和贡献的评价与要求,回答了“国家要企业做什么”的问题。
(一)大型油气田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构成要素
结合油气田企业资源禀赋、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本文认为大型油气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能力。表现在党领导下的先进企业文化、高效的油气供给水平、优异的经营业绩、作风良好的领导集体。二是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掌控能力。表现在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充足,灵活高效的科研机制,数量充足的技术领军人才。三是资源整合和产业引领的能力。表现在产业规模大、具有较强生产能力和市场影响力,能够带动形成产业集群。四是风险防控和危机应对的能力。表现在极端条件下稳定可靠的油气保供能力、数智化程度先进的风险防控体系、行业领先的安全生产水平等。
(二)大型油气田企业的战略定位及核心功能
大型油气田企业是国内油气供应的顶梁柱,在能源需求不断攀升和能源结构深刻转型的当下,其战略定位和核心功能如下:一是安全支撑,表现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二是价值创造,表现在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保持高水平经济贡献。三是科技创新,表现在掌控油气勘探开发核心技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四是产业控制,表现在处于产业链链长地位,在油气产业延链、强链、补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大型油气田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具体内涵分析
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明确提出,其核心功能主要体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顶梁柱”、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现代化能源与化工产业的“领头羊”、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国民经济增长的“稳定器”;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世界级的经营规模和综合一体化的产业结构、清洁高效的能源化工产品和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自主领先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现代化的公司治理和精益化的企业管理、党的全面领导和独特的企业文化。紧扣中国石油“双核”内涵,结合长庆油田实际,本文认为核心功能主要体现为:在建设鄂尔多斯能源超级盆地、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中发挥中坚支柱作用;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当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队”中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在发挥上下游一体化优势、当好现代产业链“链长”中发挥支持服务作用;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器”中发挥示范表率作用。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油气并举、风光无限、伴生矿丰富”的突出资源禀赋;世界级的油气生产规模和全国领先的天然气保供能力;地处“一带一路”枢纽、毗邻黄河“几”字湾的区位优势;成熟配套的低渗透致密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少人高效的新型“油公司”治理模式;党的全面领导和独特融合的红色文化。
(四)大型油气田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指标体系构建
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坚持了以下原则:一是把握大国博弈、数智变革、产业链安全的新形势,二是把握中央企业经营考核“一利五率”要求,三是把握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内在要求,四是把握油气田企业的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内涵。基于此,指标体系构建以资源掌控能力、价值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为一级指标,设置了13项二级定量指标,具有一定普适性、实用性、参考性。

四、大型油气田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策略探析
立足中国石油大型油气田企业视角,以长庆油田为例,结合相关要求、企业实际,建立指标体系,基于相关评价分析提出油气田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具体策略。
(一)把安全支撑作为责任使命,强化能源高效能供给
筑牢油气保供压舱石,保持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减,提升未来油气供应能力和行业竞争力。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实现更高水平的油气生产用能清洁替代,稳步扩大天然气能源占比。持续加大风、光、电、热等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开展战略性资源分布及富集规律研究,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构建油气业务效益发展模式,突出增加规模经济可采储量和SEC储采平衡,优化储量结构、提高储量价值,夯实资源接替基础,以高水平储采平衡支撑可持续发展;重视新区建产与老区稳产,强化技术、经济指标对标,不断提升开发效益和能源保供水平。统筹发展与安全,生产经营联手控降折旧折耗,持续改善资产质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把产业控制作为固本之基,强化高水平价值创造
打造世界一流的财务管理体系,推动各类资源为价值创造提供服务,促进公司整体价值不断提升。深入挖掘各业务各环节控投降本潜力,从财务绩效、市场供给、管理运营、创新成长等维度演进升级,以低成本的确定性应对低油价的不确定性。营造公平、竞争、开放、规范的市场环境,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积极培育优质的战略合作“三商”,通过市场化机制控制成本。强化市场化管理,健全内部市场化运行管控办法,推动各类人、财、物生产要素向高价值地方流动,实现市场化高效配置。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打造精简、高效的敏捷型组织,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长庆特点的现代化油公司。
(三)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引擎,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
加强技术攻关与研发投入,聚焦“快速突破”支撑当前,聚焦“久久为功”引领未来,全面建设非常规、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创新高地。建设“大科研”体系,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构建由油气田企业牵头、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支撑、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推进人才强企和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机制,加快提升整体工作效能。加快业务数智化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全业务链条、数据和资源数字化,着力推动业务模式重构、管理模式变革,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参考文献略)
74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5.09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邮 发 代 号:2-336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