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石油央企攒足“底气”迎保供“大考”

作者:朱昌海 李文翎 | 作者单位:中新国际能源研究院

寒潮来袭,我国石油央企厉兵秣马、攒足“底气”迎保供“大考”,用心守护“温暖防线”。

中国石油:用心守护“温暖防线”

11月9日,我国最大的储气库—呼图壁储气库开始了今冬的供气工作。随着呼图壁储气库注采井采气阀门的开启,600万立方米清洁天然气进入管网,呼图壁储气库正式启动第十一周期供气运行。今年,呼图壁储气库夏季按照应储尽储、力争多储的原则,完成注气储备任务29.7亿立方米,较去年多注气6000万立方米,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储气库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长峰表示,“冬季保供期我们将以新井逐步扩容达产、老井优化压差增供等有效措施,多措并举提升储气库调峰保供能力,切实发挥储气库压舱石作用”。呼图壁储气库储气量达百亿立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储气库,承担着西气东输干线沿线城市、新疆北疆地区应急供气和季节调峰双重功能。截至目前,已累计注气213.17亿立方米,累计供气159.07亿立方米,居全国首位。

中国石油高度重视冬季保供工作。中国石油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强调,要提高站位、扛起责任、狠抓落实,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中国石油提前谋划、精心部署,先后召开天然气冬季保供领导小组会议、天然气冬季保供动员部署会,严格落实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保供责任。中国石油智能运营中心充分发挥运营监测和调度指挥核心职能,滚动制定天然气产销平衡方案,执行全产业链“日指定”“周平衡”管理,采取增加储气库采气量、提高LNG气化外输量等增供措施,全面保障民生用气需求。

作为国内首个500亿立方米大气区,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紧抓老气田稳产,冲刺新井投产投用,截至目前,该油田累计生产天然气421.88亿立方米,“全副武装”进入冬供应战状态。塔里木油田稳步提升天然气生产能力,进入用气高峰期后,日产气量将由8100万立方米逐步攀升至1亿立方米。西南油气田致力于精细气田开发生产,积极推动新井快建快投和老井产能维护,以保障天然气产能释放。除主力气区外,青海油田、大庆油田、吉林油田等油气田企业同样提速加码,全面迎战冬供“大考”。

长庆油田气田开发事业部副经理李莲明表示:“今年春季供暖结束后,我们就着手编制了新一轮冬季保供工作手册,对19座天然气净化处理厂、300座集气站、3万多公里天然气集输管网进行拉网式‘体检’,确保每一口气井以最佳状态迎峰保供。”

天然气销售公司优化完善冬季保供方案,做好资源统筹与优化调配,动态调整产业链运行节奏,有序推动资源平衡、安全保供、客户服务等各项工作,扎实做好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工作。11月6日,哈尔滨遭遇今年首场暴雪。天然气销售哈中庆分公司二、三级维抢修13支应急队伍536名应急人员24小时待命,全力以赴保障市区燃气管网安全运行。11月5日,曹妃甸新城地热供暖项目顺利升温供暖。冀东油田积极开拓地热供暖业务,地热供暖面积达1173万平方米。华北油田提早按下冬季保供“快进键”,任丘、霸州等地的地热清洁供暖区域已开始供暖,许百姓一个清洁暖冬。

中国石化:为保供季夯实资源基础

11月2日,我国首座27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储罐在中国石化青岛LNG接收站正式投用。中国石化介绍,该储罐将新增储气能力1.65亿立方米,可满足216万户家庭供暖季5个月的用气需求。同日,中国石化天津LNG接收站二期工程完工,3座22万立方米储罐投用,将新增储气能力超4亿立方米。至此,中国石化天津LNG接收站储气能力达10.8亿立方米,居全国首位。截至目前,中国石化青岛、天津2座LNG接收站总储气能力可达16.8亿立方米。

近年来,中国石化持续加快储气能力建设,目前已形成储气能力近50亿立方米,天然气调峰保供作用显著提高。中国石化表示,目前已建成中原储气库群、金坛、文96、江汉盐穴等12座天然气储气库,并有序推进天津、青岛LNG接收站扩建工作。其中,青岛LNG接收站7座储罐、天津LNG接收站9座储罐已按期投入使用。“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继续建设多座储气库和LNG接收站,进一步增强储气调峰及天然气供应能力。

截至10月23日,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已形成储气库有效工作气量超25亿立方米,可满足1.6亿户家庭1个月用气需求。天然气分公司科学合理筹措资源,全力抓好普光、元坝、涪陵、大牛地等主力气田综合调整和精细管理,保持自产气稳产上产。他们不断拓宽优质资源获取渠道,加大资源筹措力度,合理安排船期计划,全力做好长协资源的执行与接卸,充分利用有利时机,提前开展现货LNG资源采购,提升资源保障能力。该公司还全力提升储气调峰能力。他们提前组织开展重点设备设施检维修工作,确保注采流程切换顺畅,使高峰月可供采气量达2000万立方米/日。

中国海油:推动在建气田提前投产

进入冬季供暖季,中国海油持续加大海陆勘探开发力度,精心组织采暖季产能建设,推动在建气田提前投产,努力提升在产气田供应能力,为千家万户温暖过冬全力以赴。

中国海油依托“多气源调度决策系统”,生成海上天然气输送管网的总体运行情况,并根据下游用户需求实时调整海上平台的产能配置,可保证环海南岛海上气田群的日产量始终稳定在2000万立方米以上,为冬季保供提供充足的资源。

作为保供主力之一的“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在保供季开始前便已做好生产处理系统的维保工作,保证关键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气田采用“一井一策”精细管理策略,精心呵护气田11口深水气井,确保在下游用户需求增加时能有效提产。

高栏终端是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处理终端,“深海一号”、荔湾3—1气田等近10个气田分两路在此登陆。目前,每天超过23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汇入陆地管网,可实现“南气北上”,支援北方用气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白云气田正满负荷生产,创新挖潜开发模式,成功推动2批新井顺利投产,全面推进降压开采项目,进一步释放产能。番禺34—1气田产能释放提升近40%,日处理量突破400万立方米。历时4年打造的国内首个气田地下数智化系统正式广泛应用于气田群调整挖潜、降压开采及产量联动优化等多种场景,整体预计提高全气田采收率3%—5%。此外,中国海油也加强了横向统筹协调,积极推动在建项目尽早释放产能。

渤海首个大型整装千亿方凝析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Ⅰ期开发项目已于11月14日成功投产,预计高峰每日可以供应天然气超530万立方米,进一步夯实今冬明春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天然气保供的底气。

国家管网:多措并举保障天然气供应

为确保迎峰度冬期间北京天然气保供平稳有序,国家管网集团统筹资源,多措并举保障天然气供应。

陕京管道高丽营站位于北京顺义区,是向北京市供气的重要站场之一。该站汇聚了来自大唐煤制气管线和陕京四线的天然气。陕京四线在高丽营站为密马香支线转供,实现了北京环网的互联互通。由于供暖日提前,这里的供气量超过1900万立方米。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密云作业区主任韩铭表示:“入冬前,我们完成了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按照冬季保供方案全面落实安全升级管理措施,采取了增加专业巡检频次、强化天然气泄漏检查、开展防冻防堵应急演练、优化配备物资等措施,全力备战冬季保供。”

国家管网集团所辖陕京管道系统被誉为“首都城市供气生命线”,北京市95%以上的天然气由该系统输送。每年冬天,陕京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四条主干管网将中俄天然气、中亚天然气、长庆天然气、塔里木天然气等源源不断地输向北京的16座站场,形成了环北京10兆帕高压环城供气网,对保障首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起到重要作用。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生产调度中心副主任赵天浩表示:“目前陕京管道系统单日输气量已达2亿立方米,预计今冬明春单日最大输气量将超3亿立方米,总输气量将超过400亿立方米,确保首都及管道沿线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点击下载PDF

469

点击量

1

下载量

2023年, 第12期
刊出日期:每月上旬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