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流泽生生不息,丝路精神薪火相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提倡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各国之间的互利合作,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0年来,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推动国际油气合作加快“走进去”“走上去”,当好世界优秀企业公民,为构建国际能源合作利益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石油力量。
历史的指针回拨十年,指向两个载入史册的永恒时刻。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倡议。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当悠远的驼铃声穿越历史的星空,昔日的落雁孤烟幻化成一条条蜿蜒的铁轨,古老的丝绸之路再一次熠熠生辉。
从“小舢板”,投石问路,积累经验,到组建合作项目“国际联队”,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再到“跨国舰队”,以投资带动国内工程技术服务队伍走出国门;从传统资源国如南美、北非、中亚及亚太等,向北美及澳洲等能源高端市场迈进;从投资常规油气项目,扩展到油砂、超重油、煤层气、页岩气、深水等非常规油气项目;从立足上游勘探延伸至下游石油销售、贸易仓储等油气全产业链……10年来,我国石油石化企业海外业务体现的是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智慧。
截至目前,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运营和管理260多个油气投资项目,2022年油气作业产量当量3.8亿吨,较2012年近乎翻番。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的26国投资了100多个油气项目,2022年作业产量当量2.7亿吨,占海外总产量的70%。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骨干力量之一,中国石油在32个国家参与管理运作88个石油石化合作项目,在3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营销网络,拥有海外工程服务队伍1200支,业务遍及80多个国家。中国石化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执行石油工程项目合同314个,每年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口原油1.8亿吨,开展成品油贸易2000多万吨、LNG贸易近700万吨。目前,中国海油海外业务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净产量占比超50%,累计投资超520亿美元,实质性地拓展了“一带一路”沿线油气合作深度和广度,切实为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清洁低碳转型和促进能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海油方案”。
不同版本的油气故事正在丝绸之路上演,故事背后共同的书写者,是一批深耕细作、放眼全球的中国石油石化企业。
优秀的企业公民懂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回馈于民的朴素道理。走向国际市场以来,中国石油累计为资源国贡献财政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投入社会公益资金超过1.5亿美元,惠及当地逾300万人;中国石化在海外发展中,按照“人才国际化、用工本地化”原则,优先雇佣本地员工,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超75100个。中资企业先后帮助苏丹、乍得、尼日尔等多个资源国建立了一体化石油工业体系,以产业发展带动资源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超越以实力抗衡为基础的丛林法则、霸权秩序,摒弃你输我赢、你死我活的零和逻辑,跳出意识形态对立、地缘政治博弈的冷战思维,遵循的是规则,传递的是友谊,实现的是共赢,播种的是希望,开拓的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将以更高远的视野、更开阔的心态、更宏大的布局、更积极的姿态、更灵活的策略、更有力的措施,深度融入全球油气产业体系中,推动建立一个以互惠互利为核心、能够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的能源合作共同体,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再出发。

513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3.11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