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精耕细作“建新疆大庆”全国引领性劳动竞赛

作者:张瑾 孙阳洋 秦浩然 王奕淇 |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劳动和技能竞赛是群众性社会实践活动,是助力人才成长、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自“建新疆大庆”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启动以来,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简称油田公司)以打造示范引领和旗帜标杆竞赛项目为目标,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组织保障,突出时代特色,激发创造活力,广大干部员工锚定“建新疆大庆”,建功新时代、比学赶帮超,积极投身建设我国最大超深油气生产基地、世界一流大油气田的实践中。

一、构建一个体系,强化竞赛组织保障

油田公司坚持“一家人、一盘棋”思想,按照“突出时代性、注重全员性、强化创新性、增强针对性、发挥实效性”总体思路,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油田甲乙方40余家单位4万余名员工齐心共“建新疆大庆”。

夯实竞赛思想基础。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甲乙双方资源共享,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油田干部员工重要指示精神,成立理论政策宣讲团宣讲队宣讲小组,开展送理论进机关进基层进队站进岗位“四进”活动,开通“岗位云讲述”,搭建“劳模心语”桥,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用油田“1251”发展目标统一思想行动,广大干部员工以“建新疆大庆”为己任,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做一流贡献。

建立竞赛工作机制。以“建新疆大庆”劳动竞赛为主线,成立塔里木油田公司劳动竞赛委员会,建立“劳动竞赛委员会+牵头部门+支撑单位”为主体的三级组织体系,整体部署勘探增储、开发上产、地面建产、科技创新等14个专项竞赛,支持和鼓励基层各单位广泛开展多内容的特色竞赛,搭建起“1+14+N”竞赛架构,形成了点面结合、重点突出、各有特色的生动局面。

完善督导考评体系。制定《劳动竞赛评比奖励办法》,注重过程实效,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并重,按季度评选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及个人,举办专项劳动竞赛表彰大会,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广大干部员工见贤思齐、奋勇争先,立足岗位对表对标,人人事事比效益、比技能、比质量、比创新、比贡献,以对标促管理,以管理促提升,推动竞赛目标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

二、围绕两个重点,精准施策高效推进

油田公司胸怀“国之大者”“企之大事”,坚持将“建新疆大庆”劳动竞赛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结合起来,与开展“转观念”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围绕增储上产和观念转变,把握突破点,选准着力点,精准施策、高效实施。

围绕增储上产开展“五赛”活动。一是赛高效勘探。扎实推进物探技术攻关劳动竞赛,强化“四新”领域风险勘探,加快富油气区带集中勘探、精细勘探,取得两个风险勘探重大突破、14个预探新发现、6个评价进展,荣获集团公司油气勘探重大发现4个大奖。坚持寻找战略接替区域,加强探井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富满油田及周缘预探工作,满深11、英西3井获得新发现,叶探1井在昆仑山前新层系获得重大突破,展现出巨大资源潜力。二是赛油气上产。大力提升油气生产能力,扎实推进富满、博孜—大北上产工程劳动竞赛,地面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富满油田Ⅱ区地面骨架工程建成投产,博孜天然气处理厂一次性投产成功,标志着我国最大超深凝析气田—博孜—大北气田年处理能力跨上百亿立方米大关。三是赛科技创新。持续攻关超深层“卡脖子”技术难题,充分依托中国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6大技术创新联合体,破解一线生产难题百余项,培养技术型人才12名,首次获得自治区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双料冠军”,实现解决现场难题、培养高技能人才双丰收。油田公司勘探事业部刘锋报荣获“第三十二届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四是赛工程技术。持续攻关超深层钻井技术,大力开展钻井提速提效劳动竞赛,助力西部钻探、川庆钻探、中原钻井、渤海钻探、派特罗尔等承钻单位“三比三赛”,油田单部钻机、单支钻井队年度累计进尺首次跨越3万米大关,刷新我国陆上8500米和9000米以深最快钻井纪录,全年安全高效完成进尺超85万米,创造了58项区域纪录。五是赛绿色低碳。坚持一手抓节能降耗减碳扩绿,一手抓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上库高新区低碳转型130万千瓦光伏项目90天完成形象进度78%,叶城、伽师光伏项目一次并网成功,建成田河、博孜、轮南等5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以及117口油气井、98口水源井单井光伏,光伏项目建设跑出“塔里木加速度”。

围绕观念转变开展“三比”活动。一是比创新,推动科技支撑从局部有效向解决深层次问题转变。油田公司深刻把握产业变革大势和油田发展所需,突出目标引领下的问题导向,实施创新第一战略,开展跨界、跨专业、跨行业联合攻关,打造万米深地利器,配套清洁利用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多个领域荣获自治区和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4项、专利奖5项、优秀标准奖3项,在集团公司油气田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年度优秀单位中排名第一,劳动竞赛成果丰硕,深地科技种子队的实力更加强劲。二是比效益,推动发展方式从注重产量增速向量效齐增转变。通过健全全员全过程全周期成本费用管控机制、升级油气水井措施管理、按月开展已开发油气田效益评价等一系列措施,产量效益实现“双擎”增压。截至目前,石油液体、天然气产量和油气当量均超计划运行,较同期实现增长,阶段油、气自然递减率较同期实现降低,产量对效益贡献实现最大化。三是比优化,推动产业结构从油气为主向综合性能源融合发展转变。树牢“能源当量”理念,积极探索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供给方式,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建设,10个光伏项目对接和申报工作接力推进,喀什110万千瓦光伏发电量突破8亿千瓦时,4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单月生产绿电突破1亿千瓦时,成为产业兴疆的新动能。

三、突出三个维度,激发创造活力

油田公司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为重心,围绕素质提升、提质增效、示范引领,不断为员工群众构筑建功平台、拓宽提升渠道、畅通转化通道,多措并举推动整体提升,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工匠队伍。

加强人才培养,以竞赛育新人。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油田公司工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聚焦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工作,不断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广泛深入开展“第四届全国石油石化专业职业技能竞赛暨集团公司首届技术技能大赛油藏动态分析竞赛”“第二届井控技能竞赛”等职业技能竞赛,引导员工群众干一行爱一行、做一行精一行,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各领域的行家里手。抓住主要短板重点突破,围绕“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形成新质生产力”目标,举办“首届培训师大赛”“首届采油工艺技术(采油工程师)竞赛”等多个“首届”技能竞赛,不断拓宽专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让广大员工学习技术有热情、钻研技术有奔头、掌握技术有实惠,员工群众更加自觉地投身油气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

坚持自立自强,以竞赛提素质。立足深地科技自立自强,参与组建超深油气重点实验室、岩石力学领域实验室等国家平台,管好用好中国石油超深研发中心,引入12个院士创新团队,组织科研人员共同参与和主导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行工程师+技师“双师”培养模式,打造形成一支具备优秀实操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工匠队伍。张明工作室入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塔里木油田工匠学院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匠学院建设点,10个工作室分别被授予全国、自治区示范性创新工作室,41个集体和个人在省部级及以上技能竞赛中摘金夺银,12人获得新疆工匠、石油名匠、铁人班组长等称号,带动更多员工学技术、练技能、强本领,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批”辐射效应。

注重内化转化,以竞赛增活力。聚焦生产现场瓶颈问题,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在劳动竞赛中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五新五小”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2024年申报创新成果1077项,获得自治区创新活动表彰535项、油田创新创效暨提质增效合理化建议成果127项,创效超669亿元,持续激发广大员工的创新智慧和创造潜能。着力推进创新工作室建设扩面升级,强化“红工衣+白大褂”联合攻关,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数智赋能互联共享,聚力打造首个全员创新创效成果线上展厅,云端展示各级创新工作室27个、基层创新创效成果53项,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和高技能人才培养“量质齐升”。

点击下载PDF

246

点击量

1

下载量

2025年,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