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赋予石油企业40年发展变革的独特之光——媒体人视角下的《中国石油企业》

作者:王冬梅 | 作者单位:工人日报社

媒体人是时代的记录者,是真相的守望者。我非常幸运,在工人日报社从事能源领域报道20多年,仅采写与石油有关的稿件就有近千篇、百余万字。我也因为采访石油企业,去了国内外的很多地方,尤其是在管道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仅仅是跟着管道延伸的方向就跑了二十多个省(区、市)。

作为中央传统媒体的从业者,我不仅负责采写、编辑石油领域的稿件,同时也关注石油媒体的报道,经常从那里找到灵感、线索和素材等。《中国石油企业》作为石油行业的重要媒体,从创刊那一天起,就是行业的记录者和参与者,记录了石油企业从封闭到开放、从国内走向国际的辉煌足迹。我自然也是格外关注这本杂志,阅读报道,观察选题,自然也是从这本杂志里吸收养分,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本杂志更好地了解石油企业的方方面面。

一、宣传报道:石油企业40年发展变革的助力者

在石油企业最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宣传报道如同一束独特的光,不仅照亮了企业的成长之路,也映照出时代的进步与变迁。这束光,是历史的记录者,是变革的见证者,更是发展的助力者。

在改革开放早期岁月,石油企业宣传报道就是那束照亮初心的启迪之光、奋进之鼓。它唤醒了人们对能源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了对石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它传递着企业的使命和愿景,激发着员工的斗志和热情。石油企业在宣传的鼓舞下,不断发展壮大。每一次技术突破,每一项重大发现,都通过宣传的鼓声,传遍千家万户。它激励着石油工人的斗志,鼓舞着科研人员的创新,推动着石油企业不断攀登新的高峰。这束启迪之光、奋进之鼓,让石油企业的每一步都坚定而有力,让每一次探索都充满希望和勇气,让现代管理理念和价值深入人心,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企业的发展,宣传报道成为见证成长的引领之光。它记录着企业的每一项成就,每一次突破。这束引领之光见证成长,传递国内外石油企业的先进技术,助力于石油企业不断探索和创新,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石油企业的崛起,看到了中国工业的力量。

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宣传报道都是凝聚人心的光。它传递着企业的精神和文化,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将员工的心紧紧相连,将团队的力量汇聚在一起。这凝聚之光汇聚力量,让石油企业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让每一位石油人都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共同面对挑战,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石油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与社会的和谐共生,面对社会和公众,宣传报道是沟通之光。它让外界了解石油企业的责任和担当,理解企业的挑战和努力。它架起了石油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桥梁。这束沟通之光架起桥梁,建立了企业与社会的信任和理解,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让外界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石油企业的努力和付出,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形象。

在展望未来的时刻,宣传报道是照亮未来的梦想之光。它展望着企业的愿景,描绘着行业的趋势,传递着石油企业的梦想和愿景,展示着石油人的勇气和智慧,激励着石油企业不断前行,激发着石油企业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这束梦想之光照亮未来,让石油企业的梦想和愿景更加清晰,激励着企业不断前行,探索更加广阔的未来。

二、石油企业报道40年的三个显著发展阶段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我国石油企业如同一棵历经风霜的树,逐渐舒展枝叶,绽放新绿,花开花落,硕果累累。宣传报道,作为时代的镜子,映照出这棵大树在岁月洗礼下的每一次蜕变,每一段成长。更重要的是,宣传报道作为反映社会变迁的重要窗口,不仅记录了石油企业最近40年的发展变革,也映照出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轨迹。总体看,我国石油企业报道经历了三个显著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至200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的探索期。

20世纪80年代,有关石油企业的报道从内容上看,多集中在企业生产动态、技术革新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形式较为单一,且以文字报道为主。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逐步确立,石油企业开始尝试市场取向改革,媒体也开始注重市场信息的传播以及企业改革举措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典型报道,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信息服务。报道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图片、图表等视觉元素开始被广泛运用。

这一阶段,我国石油企业报道主要以传统媒体为平台,犹如大树的萌芽初现。在计划经济的土壤中,石油企业如同一株被精心呵护的幼苗,宣传报道则是那温柔的阳光,透过计划的缝隙,照亮了企业的成长之路。

第二个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国际化与市场化的融合期。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石油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报道开始关注国际市场动态,报道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同时,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新闻媒体对企业改革、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报道也日益增多,为石油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石油企业开始在竞争的风雨中历练,宣传报道则枝繁叶茂,记录着每一次变革的阵痛与喜悦,见证了石油企业在市场大潮中乘风破浪和在改革的征途上披荆斩棘 。

第三个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石油企业报道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不仅是石油企业自身的一次华丽转身,也是宣传报道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一次深刻变革。报道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传播更加广泛,影响力更加深远。同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宣传报道的形式和手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流媒体在深度融合的浪潮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尽管数字媒体在传播效率和互动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和权威性仍然是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所在,传统杂志和媒体的公信力是毋庸置疑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专业性对于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同时,传统媒体也在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通过建立新闻网站、开发移动应用等方式,结合自身优势,拓展传播渠道和影响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石油企业和宣传报道共同书写着新时代的辉煌篇章,彼此都是花开满枝,累累硕果。  

三、见证、助力石油企业40年发展的一本杂志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一本杂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远的影响力,见证和影响了石油企业40年的改革与发展。这本杂志,就是《中国石油企业》。

《中国石油企业》的创刊,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那时,中国石油工业正处在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交汇点上。杂志的创刊,不仅是对石油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次积极探索,更是吹响了改革的号角。这一时期,杂志推出了“石油企业改革发展”系列报道,全面展示了石油企业改革的进展和成效。杂志还全文刊登了《时代周刊》关于企业管理的文章《一分钟经理》,为石油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全新的管理理念,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杂志如一盏明灯,为石油企业的管理者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中国石油企业》创刊初期,就明确了“服务读者,贴近企业,面向市场”的办刊宗旨。它不仅传播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还结合国内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观点和建议。这些内容,对于当时正处于转型期的国内石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进入90年代,随着石油企业的快速发展,管理创新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杂志紧密跟踪行业动态,积极推广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它不仅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更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杂志的一系列深度报道和专题研究,为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案例。

进入21世纪,石油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市场竞争。杂志以其国际化的视野,为石油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杂志刊发了大量关于国际石油市场动态、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经验的文章,帮助中国石油企业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国际市场。同时,杂志也关注国内石油企业的重组改制和上市过程,为企业提供了一系列关于公司治理、资本运作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这些内容,对于提升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杂志推出了“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之路”系列报道,深入分析了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策略和合作模式。杂志还注重深度报道和评论,为石油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比如,杂志曾对“三桶油”的重组改制进行了深入报道,为公众理解国企改革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深刻的见解。

进入新时代,能源安全和转型成为中国石油企业面临的新挑战。《中国石油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关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技术的创新。杂志刊发了大量关于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文章,为石油企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案例。杂志还关注并报道了中国石油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和投资项目,展示了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在这个时期,《中国石油企业》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思想的引领者。它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报道,引导石油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在这个新媒体“当道”时期,杂志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它的许多报道成为了石油石化行业的重要风向标。它不仅是管理者的良师益友,更是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石油企业报道前瞻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能源产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国际合作与竞争日益激烈。石油企业报道需要更加关注全球能源市场的变化,为石油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信息服务。最近几年,《中国石油企业》作为行业的领军期刊,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杂志通过深度报道和专家访谈,为读者提供了全球能源市场的深度分析和趋势预测。例如,通过报道国际油价波动、新能源发展趋势、国际能源政策变化等内容,帮助石油企业及时了解和把握全球能源市场的脉动,为其国际化战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此外,杂志还积极探索与企业的合作,通过联合开办专栏等形式,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这种合作不仅增强了报道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提升了杂志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传播格局。石油企业报道需要适应新媒体的特点,创新报道形式和手段,提高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一挑战要求石油企业报道必须进行自我革新,以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在这方面,《中国石油企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如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即时新闻和深度分析,扩大了报道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石油企业报道正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报道不仅要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还要应对技术革新带来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变革。

内容创新:报道内容需要更加注重深度和广度,不仅要关注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还要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等方面,全面展示石油企业的立体形象。

形式创新:报道形式需要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运用图文、视频、直播、H5等多种表现形式,满足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渠道创新:报道渠道需要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除了传统的杂志、网站等渠道外,还要积极运用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新媒体渠道,扩大报道的传播范围。

互动创新:报道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与受众的互动和交流,通过设置互动话题、开展线上线下活动等方式,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服务创新:报道服务需要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为不同类型的受众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石油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融媒体时代,石油企业报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创新和变革,才能适应新的传播环境,更好地服务于石油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为石油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作为从事30年企业报道、与石油企业打交道20多年的媒体人,我相信《中国石油企业》作为行业的领军期刊,将继续秉承“服务读者、贴近企业、面向市场”的办刊宗旨,不断探索和实践,为石油企业报道的创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在石油企业的发展变革之路上,宣传报道赋予了石油企业独特之光,这束光是力量,是智慧,是温暖,是希望。而《中国石油企业》作为记录和传播石油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梦想的铸造者,责任的担当者,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宣传报道使命,任重而道远,打气加油!

(作者系工人日报社高级记者)

点击下载PDF

349

点击量

0

下载量

2024年,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10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