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约而至,我们不期相遇,缘分恰逢其时,一切都是刚刚好。在这里我汲取了知识,得到了成长;在这里我读懂了石油,也读懂了自己,享受了最美的风景。
—题记
岁月无痕,历史有言。每当想起我与《中国石油企业》相遇相伴的24载缘分,脑海里总是充满了美好的记忆,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种记忆越发难以忘怀和清晰。
一次结缘,成为良师。我家祖上两代秀才,小时候父亲总是教育我们多读些书,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喜欢文学,中学开始就发表过几篇“豆腐块”。可能就是那几篇小文章的缘故,我的工作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参加工作后,被安排在玉门油田教育培训中心党委办公室从事文字材料工作,除了负责单位各类工作总结、汇报材料等日常材料的草拟,还经常要写一些工作信息和新闻稿。2000年7月,我从教育培训中心调到油田党委宣传部工作。初来乍到党委宣传部,自己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文字功底,但是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大量企业管理方面的公文材料,让我对新岗位的工作有了一定压力。如何快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迅速掌握企业管理知识,是当时我必须快速解决的问题。正当我绞尽脑汁不知该从何下手的时候,有一天,领导让我去帮忙收拾一下办公室。在办公室他拿出收藏的许多《石油企业管理》交给我,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杂志你拿去看,对你以后写作会有帮助的。”我把这些杂志带回来,翻卷品读,看到一篇篇紧跟时事的新闻报道,大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小到一件为民服务的典型做法,还有国内石油企业最新资讯信息;看到许多文章内容领导都用颜色笔进行了标注,有些重要文章的页头、页尾空隙处,领导还加注了自己阅读学习的认识体会,顿时让我感到仿若发现了新大陆,找到了新的学习方向和知识补充的方式。从此以后,每月报纸杂志送到我们单位时,我都会迫不及待地从一沓报刊中抽出《石油企业管理》(后更名为《中国石油企业》),然后细细品读,像海绵一样汲取着里面的丰富养分,每当翻开墨香四溢的杂志,我就仿佛是在和一位充满智慧的良师交流。2000年底,在订阅2001年报刊的时候,我就找领导汇报,我们部门还特意为我订阅了一份《中国石油企业》。在《中国石油企业》上我看到了国际国内的石油形势,了解了石油行业的政策法规,看到兄弟企业的发展故事,这些丰富的新闻资讯信息帮助我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成长为我们部门的骨干力量。
一次通联,成为益友。2001年10月,看到《中国石油企业》杂志社要召开通联会,我非常激动。去找领导要求参加这次通联会,还主动向领导申请做杂志的通讯员。通联会上,集团公司办公厅领导作了有关政策辅导,杂志社进行了通讯员培训。参加通联会的30多名企业通讯员,除了我是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以外,其他人都是做企业管理工作的,这让我一下子觉得多了30多位企业管理的老师。培训时我们认真学习,下课了我们深入交流,畅谈甚欢,培训结束时我们已经成了朋友,在工作中,我们还一直保持着联系。这些年,每当我遇到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我都会向他们请教,每当看到《中国石油企业》上刊登出他们的作品,我在表达祝贺之情的同时,也会认真仔细地品读,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在工作中,我养成了大量阅读报纸、杂志的习惯,我每月把部门订阅的所有报刊拿回家阅读。虽然20多年过去了,我还是特别喜欢《中国石油企业》的风格,我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如同常见常新的亲人。这份杂志是陪在我身边的朋友,我们一月一会,每期一字不漏地看,如果出差不能准时看到,回来我都及时阅读。那30多位通讯员是我随时能够请教的益友,他们不仅教给了我知识,也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从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办法学到的东西,这份情谊我一直深深地记在心中。
时光流转,日新月异。网络时代,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依然留恋铅字印刷的墨香,我仍然觉得不翻阅纸质书籍就仿佛找不到读书的感觉。《中国石油企业》就是一把钥匙,帮助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丰富了我的生活阅历,提高了我的写作技能,一路同行,感谢有你!
四十芳华刚青春,四十芳华帆正扬!唯愿《中国石油企业》带着荣光,点燃梦想,继续给读者们带来诗和远方!
(作者系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公司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252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4.10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