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牢记初心 面向未来

作者:刘松 | 作者单位:

40年一瞬。40年前在大庆油田创刊的《中国石油企业》杂志,迎来了丰收之年、成熟之年。作为原承办方之一的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在杂志工作过的编辑部副主任,感慨万千。

1993年,经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批准,决定将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主办的《石油企业管理》杂志编辑部设在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在总公司康心浩主编领导下,由王庭树副院长任常务副主编,全面负责杂志编辑出版工作。接到承办杂志的任务后,院党委决定成立《石油企业管理》编辑部,由管理系主任彭剑琴兼任编辑部主任,我为编辑部一员,同时抽调院骨干教师钟艳阳、周红等6人任编辑。

总公司之所以让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承办杂志,主要是考虑到学院拥有大量高层次的知识型人才,尤其还拥有管理系,杂志放在学院,能够提升杂志的理论水准。学院承办杂志期间,秉承坚持为石油工业、石油企业、石油经营管理工作者服务的精神,围绕石油行业改革、管理、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对点,面向“大管理”的范畴,致力将杂志办成一个综合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贴近石油企业实际的经济管理刊物。为实现这个目标,杂志编辑部将热情转化为全身心办好刊物的实际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杂志从内部资料逐步向正规型经济管理类杂志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年,我们没有电脑,编辑们都是借用传统纸笔编辑手段,对文章进行修改完成编辑后交打字员打印,再一校二校三校。工作需要仔细认真,且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编辑部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青年教师的编辑工作经验不足,修改文章方式不规范,从修改方式、各种编辑符号的运用,到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等,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有一次,王庭树副院长召集大家讨论,专门针对编辑不规范的问题讲到,一个合格的编辑必须熟练掌握和应用编辑的语言,编辑的语言是一种艺术,它涉及文字的加工和组合,旨在使文稿生动起来。编辑工作不仅需要耐心、细心和爱心,而且是一种需要高度技巧和创造力的职业。编辑通过运用语言,能够赋予文字以生动的艺术感染力、逻辑说服力,使得文章或著作更加吸引人、具有说服力。编辑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修改,而是对语言的精心组织和艺术加工,这要求编辑具备扎实的文字能力。扎实的文字能力基础需要在不断的工作和学习中积累。此外,编辑的语言加工还包括对文章的段落划分、内容修改和增加等操作,以使文章变得更加好看和易于理解。这些操作不仅涉及对原文的细致分析,还需要根据编辑的判断和读者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我们完全是以一种崇拜的心情细细聆听王庭树副院长的教诲,这位年近六旬的老专家对每篇文章都要亲自作精心的修改和校对,深深地触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从此,我们每个人手里多了一本编辑手册,严格按照规范编辑,有意识地加强文字基本功的训练,编辑部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几年下来,为杂志品质的提升和编辑部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变化。

一是杂志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杂志转型为正规杂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和学院领导下,经过编辑部全体人员的努力,《石油企业管理》杂志从内部交流资料,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贴近石油企业实际的经济管理刊物。在学院承办杂志期间,杂志成为了拥有正式刊号的全国性期刊,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服务范围亦从行业内部逐步面向社会,走向市场,乃至海外。

二是杂志内容不断扩展充实。从开始的重点关注石油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到涵盖改革、开放、管理、发展四大领域,提高了质量,扩大了发行,增加了服务功能,延伸了服务范围。在此期间,杂志根据石油行业从封闭走向开放,并逐步与国际石油工业接轨的形势,配合石油工业能源战略与发展、市场化运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管理与创新,组织刊发了一大批重点稿件。如大庆、胜利、华北、辽河、新疆等油田转换经营机制,深化内部改革系列稿件,获得了总公司领导的表扬。在“三桶油”重组上市期间,杂志刊发了一系列配合文章,同样获得了读者们的认可,为石油工业的发展鼓与呼。

三是稿件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从开始的为稿件发愁到后来的选稿难,这期间的变化一言难尽。随着投稿量的逐步增加,稿件质量和层次的不断提升,见证了《石油企业管理》的快速发展。在此期间,杂志培育了一批来自机关和各企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专家型撰稿人队伍,至今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杂志还成立了编委会与理事会,开创了杂志广告经营业务,让杂志全面走向市场,规范化运营。

四是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青年教师编辑们在老专家的帮助下得到很好的锻炼,他们有的成为了杂志社资深编辑,带领《中国石油企业》走向更美好的明天;有的成长为其他方面专业人才,钟艳阳、周红等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家型人才。

如今,王庭树副院长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对杂志初期所作的重要贡献历历在目。《中国石油企业》杂志正是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才走到今天。

几点体会与思考:

1. 关注大国竞争对石油企业的影响。当前中美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最主要的变量,将深刻影响未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俄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经贸关系快速发展,能源合作是主体,中欧经贸合作互补性强,总体持续健康发展,但也逐步显现出诸多矛盾与问题。共建“一带一路”将面临来自大国的挑战。深刻影响着作为“一带一路”主力军的中国石油企业的发展。

中国石油企业如何才能勇立潮头与时俱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新时代国有企业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石油企业作为特大型国有央企,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如何在大国竞争的背景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在国际上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

2. 重点关注石油企业发展战略问题。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指引,是一定时期内对企业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与质量、发展点及发展能力的重大选择、规划及策略。企业战略可以帮助企业指引长远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指明发展点,并确定企业需要的发展能力。战略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实现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中国石油企业》应重点关注战略问题,包括战略管理体系建设问题,建立战略分析、制定、实施、评价、调整的闭环并循环优化,战略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战略研究等。

3. 不忘初心,办精石油企业管理专栏。《中国石油企业》的前身是《石油企业管理》。加强石油企业管理是本杂志办刊之初心,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杂志应更加关注石油企业如何坚持科学管理,完善公司依法合规运营的制度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治理水平;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石油特色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公司管理和治理水平提升;关注企业如何精打细算谋经营,精耕细作优生产,精雕细刻严管理,精益求精提技术。如何做高质量的“加法”,提高油气和化工品产量,拓展新业务领域;做有效益的“减法”,控投资、降成本、持续实施资产优化;做强创新的“乘法”,以创新为方式开创新的创效空间;做提效率的“除法”,通过优化结构、推进共享,大幅提高运营效率等。

4. 以老带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活力的源泉。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后续人才的培养,《中国石油企业》也是如此,为了更好的发展必须重视人才接续问题,师傅带徒弟的以老带新人才培养方式是中国石油的优良传统,这需要老同志要有奉献精神与大爱之心,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传承好这种优秀品质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当前,世界地缘政治波谲云诡,世界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新时代的我国石油企业面临前所未有之机遇和挑战,热点、难点问题之多超乎想象,正进入不惑之年的《中国石油企业》,已具备了洞察中国石油企业发展问题的能力,祝愿杂志把握历史机遇越办越好,在未来的发展中迎来更辉煌的明天。

(作者系原《石油企业管理》编辑部副主任)

点击下载PDF

322

点击量

0

下载量

2024年,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10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