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等7个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在急需和长需的重大技术中,石油天然气位列第一,充分说明了国家对于油气的重视、油气资源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油气勘探开发的高深技术含量。
关键字:碳达峰碳中和;油气勘探开发;增储上产;保供“顶梁柱”
近年来,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202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表明,2023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72.4%、42.3%。DNV发布的《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4》指出,过去20年中,中国的石油需求每年增长约5%,进口石油的比例从37%增加到75%。从生产看,我国原油产量连续两年重回2亿吨。2023年产量2.09亿吨,同比增长2.1%。天然气也创历史新高,达到23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7%。
也就是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总量还在持续增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特别强调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碳达峰行动。对于油气行业,要“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这些重要的指导为我国油气行业在双碳背景下的战略制定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根本遵循,具有里程碑意义。
作为能源央企,中国石油担负着油气保供“顶梁柱”的重大使命。企业如何履行好经济、政治、社会三重责任,做强做优做大做长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提高认识的。
油气生产供应是大庆油田的核心功能也是中国石油的核心
大庆油田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60多年的建设,位于松辽盆地深处的丰厚资源喷涌而出,造就了大庆贡献的高度—25亿多吨原油滔滔流入祖国和世界能源大动脉,为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提供澎湃动力。在会战过程中诞生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也印在了华夏儿女的心中。当下,大庆面临产量下降、采出原油含水量高等难题。做好三次、四次采油技术的科研攻关,充分发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在油气行业的应用,以确保大庆产量稳得住、稳得久。从全球范围看,大庆油田的采收率以及二次、三次采油技术是先进的,具有领先的规模效益、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技术没有国界,大庆油田的开发、稳产经验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从这个意义来讲,大庆油田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近年来,以古龙页岩油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为“大庆底下找大庆”带来了新的希望。古龙页岩油不仅展现了规模含油的宏大场面,而且实现了从勘探突破增储到效益开发的跨越,页岩油产量连续两年成倍增长。同时,古龙页岩油开发面临系列挑战,包括资源“甜点”评价尚不满足精准选区定层的需要、单井预估最终采收率不确定性大、规模效益开发配套主体技术不完善等。
新形势下,持续弘扬“三超”精神(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具有深远意义。油气生产供应是大庆油田的核心功能,也是其核心竞争力。大庆油田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核心展开,保持恒心定力,向“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的方向持续奋进。不忘“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方得“大庆红旗永飘扬”的始终。
做好石油天然气的增储上产依然是当前的核心责任
长庆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甘、宁、蒙,现已发展为我国最大的油气企业,年产油当量超过6000万吨。面对数代人接续奋斗而取得的非凡成就,居安思危,牢固树立忧患意识,立足长远谋划当下,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持续提升油田发展质量。在产量、质量、效益三轮驱动、PDCA循环下,以高产量的规模效应促进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回馈更高产量、更高效益,作到产量、质量、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从“磨刀石上闹革命,低渗透中铸丰碑”到“磨刀石上出利剑,低渗透中铸伟业”的跨越,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作为长庆油田的发祥地,庆阳(庆城)曾是长庆油田的总部基地。庆阳是革命老区,是西北高原上的红色地标。新形势下,如何将企业核心功能与地方发展相融合,把油气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社会发展相融合,把黑色自然资源与红色社会资源相结合,让老区焕新颜,作为承担相当的社会责任的国资央企,宜因势利导、把握主动,在庆阳能源发展的“大篇章”中写好中国石油的“大文章”。近年来,中国石油在庆阳辖区庆城、华池、环县、合水等地发现的亿吨级油气储量,宁县、正宁、镇原发现的千亿吨级煤矿为红色庆阳带来了黑金。
西南油气田是我国唯一名称中含“气”的油田,所处四川盆地是我国天然气的主产区,储量和产能均居全国第一,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累计探明储量超6万亿立方米,探明率仅15%,勘探开发潜力巨大。深地川科1井成功完钻后,将实现我国超深层、特深层油气勘探的突破。坚持做大西南,可进一步夯实我国天然气粮仓。推进常规气开发的同时,加速推进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力争天然气年稳产量突破千亿立方米,为气化中国、绿色发展发挥西油“半壁江山”的作用。
塔里木油田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油气储量丰富,是我国陆上第三大油气田,也是西气东输的主力气源地,作用重大,被称为中国西部的能源经济动脉。塔里木油藏普遍埋深,勘探开采难度大,以富满油田为例,平均井深已超8000米。2023年5月,我国第一口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这里开钻,标志着我国向地球深部探测技术取得新的重大突破,钻探能力开启“万米时代”,可为中国未来的科研和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目前,塔科1井钻深已超万米,正向设计井深11100米迈进。以12000米钻机及配套装备发展起来的特深井钻井技术是保障塔里木做深的物质基础和信心源泉。
今年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中国石油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全面深化国际能源合作,持续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在“一带一路”资源国及传统国际合作区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国内原油、国内天然气当量和海外油气权益当量“三个1亿吨”的生产格局并稳固发展。
(参考文献略)

369
点击量
5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4.09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