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近20年来,年度天然气消费量首次出现下降。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663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7%。
在油气公司纷纷加码天然气的背景下,中国年度天然气消费量首次下降的情形给业界泼了一盆冷水。
《财经》杂志对此进行了撰文分析。 2022年,天然气市场全年消费量同比下降1.7%,仅为3663亿立方米。工业燃料消费下降是年度天然气消费量首次下降的主要原因。
由于国产气价格较低,进口气价格较高,需求下降导致天然气进口量下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因进口 LNG供应占比高,价格大幅上升导致消费下降幅度大。
天然气消费下降趋势是否会持续?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预计2023年度全国天然气消费量恢复正增长,但鉴于当前的国际天然气供需形势,中国天然气市场未来两年增长空间不大。
管道气增产难度较大,LNG的国际贸易更加灵活,因此国际市场LNG的供应增量将是欧盟和中国提高国内天然气供应的主要来源。随着欧洲继续增加LNG的全球采购。预计2023年全球LNG市场将增加300亿立方米的供应,欧洲至少会买走其中一半。预计2023年中国进口LNG气量为960亿立方米,比2022年增加139亿立方米,仍低于2021年的进口量。
不仅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在下滑,全球亦是如此。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2年全球天然气消费同比下降0.78%;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预计, 2022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减少0.8%。
能源转型不会倒退
能源转型的方向是由低碳、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替代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在化石能源里,天然气碳排放量最低,煤炭最高,近几年中国能原转型的重点都是以天然气替代煤炭。
2012年至2021年,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68.5%降低到56.0%;天然气占比由4.8%上升到8.9%。但在2022年,上述趋势出现逆转。2022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里煤炭占比提高0.2个百分点,天然气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这不能说明能源转型的进程在倒退。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没有动摇,但天然气产业的确遇到了瓶颈。
分析人士认为,全球天然气资源紧缺、价格高企不是一个短期问题。中国信达首席能源研究员左前明表示,过去5—10年,国际油气公司资本开支下滑明显,而不少地区对能源转型的进程设想过于激进,尤其是欧洲,导致全球天然气供需紧张。预计这一轮紧张周期的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因为上游公司增加资本开支的意愿普遍不足,且产能建设需要较长时间周期。
在中国,三大油气央企虽没有减少上游的资本开支,但国内天然气增产潜力有限,对外依存度超过40%。如何保障海外天然气资源的安全供应和经济性是个难题。
即便如此,业界仍然对天然气的前景表示乐观。卓创资讯分析师国建表示,尽管国际天然气价格短期内难以下降,但天然气的清洁、低碳,仍然是国内绿色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国内天然气市场发展仍存较大潜力。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比如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或者地区放开门站价。市场有利可图,企业才有增产、提高供应的积极性。

483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每月上旬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