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炼化一体化经济运行呈“一喜三忧”

作者: | 作者单位:

图片.png

2022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全行业营业收入历史性跨入1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利润总额约1.2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跨过万亿美元大关。 

我国炼油能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根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预测,2022年,我国炼油能力达9.2亿吨/年,在全球炼油能力中占比18%,超过了美国的9.07亿吨。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炼油能力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分地区看,2022年我国炼油产能增长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中部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5.6%、26.1%和20.8%;中部地区增速最快,达到了35.7%;西部沿海的增速最慢,为10.5%。分品种看,受原油价格上涨影响,2022年国内石油炼制行业原油加工量保持增长态势。石油化工行业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但效益增速整体放缓。2022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7.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6.4个百分点。分产品看,油气开采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8.5%,炼油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上升14.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6.9%;化学纤维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3.3%。化工行业景气指数为121.4点,较上年同期下降1.6点;石油炼制行业景气指数为130.6点,较上年同期提高0.9点。

伴随着国内大型炼化进入建设周期的尾声,2022年石化行业产能扩张脚步略有放缓,但市场竞争加剧,同时行业发展的重点也转向结构调整、节能环保和高附加值产品。数据显示,虽然2022年化工行业扩能脚步略有放缓,但重要的标志性产品烯烃、芳烃、聚酯和聚烯烃产能增速仍在10%以上,特别是产能严重过剩的对二甲苯,产能增速达到了33%,而苯乙烯下游的两大产品ABS和PS产能增速也保持在15%以上。 

石油和化学工业所涉及行业之间的关联度非常高,上下游产业链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具有非常鲜明的产业链结构和产业链信息传递效应。 

从2022年经济数据看,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表现出“一喜三忧”:所谓“一喜”,是指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今年仍将是一个收获不错的年景。营业增长、利润增长、进出口增长已大大超出年初预期。所谓“三忧”:一忧是炼油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利润却同比下降60%。二忧业绩可持续性。行业利润增速却急速下滑,甚至下滑幅度高达20%。三忧化工型公司盈利变差。受高油价影响,我国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呈现出基本一致态势:化工为主的公司盈利大幅下降。

图片2.png

戴厚良董事长表示,我国石化工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仍然存在炼油产能过剩、大宗石化产品占比较大、高端和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较低、碳减排难度大等问题。迫切需要立足石化产业链现有的基础和优势,找准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堵点、断点,坚定不移地稳链、补链、强链,加快突破特种专用橡胶、高端润滑油脂、高性能合成树脂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打造石油化工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为建设制造强国、能源强国筑就坚实保障。

马永生董事长指出,未来我国炼化产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碳约束,需要打造绿色炼化产业,加快培育绿色低碳核心竞争力。加快提升炼化行业集中度,推进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集约化产能建设,严格行业能耗和排放标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资源梯次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平,建设智慧炼厂,实现智慧化管控和节能增效;加速炼化产业用能结构调整,推动“气代煤”、电动化,加强绿氢供应,推进减排降碳;加强石化产品循环利用体系构建,加大塑料等石化产品的回收利用。 

汪东进董事长强调,中国海油党组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确定为“1534”总体发展思路的重点内容,明确提出要实现从传统油气向新能源跨越的转型目标。进入新发展阶段,传统炼化必将随着新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出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未来国内化工行业新增产能审批将进一步趋严,现有产能企业将明显获益,国内化工龙头稀缺性凸显;随着能源结构调整,氢能、天然气和动力电池等清洁能源将迎来新机遇,此外环保驱动叠加减排需求,将为可降解塑料等新材料提供巨大发展空间。

点击下载PDF

406

点击量

4

下载量

2023年, 第1-2期
刊出日期:每月上旬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