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地球活力从何而来

作者:刘小兵 | 作者单位: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自它诞生至今,已有46亿多年的历史了。这颗看似平静安祥的星球,其实在它内部,每天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活力地球》以当今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广为推崇的“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统领,以宜居地球这一最新理念为切入点,将地球的不同圈层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一路娓娓道来。

本书作者陈颙,系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地球物理学和岩石物理学研究,近年主要研究用地震波探测地下结构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在环境、能源和减灾方面的潜在应用。书中,陈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地球运行的基本规律,并通过详述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科学地阐释了地球的活动性,以及人与自然间的复杂关系。在倡导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下,《活力地球》的出版,对于公众树立“认识地球、敬畏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减灾”的绿色环保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活力地球》首先简要描述了地球的基本概貌。在作者的笔下,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主要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个圈层构成。每一个圈层都以其固有的节律,不断地运行、运动着。研究表明,地球一直是个蓬勃的生命体,充满了强大的生命力,其内部就像个巨大的锅炉,里面充满了翻滚的岩浆和热流,这一切都源自其形成时期—大约在45亿年前,地球内核的高温岩浆充满了活力和破坏力,不断喷发出滚烫的岩浆。正是这种原始的地热活动孕育了生命的起源,为早期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所需的热量

其次,在描述地球基本概貌的基础上,作者又提出了“地球的活力来自其内外的能量”这一观点。在陈颙看来,没有能量,就没有地球上的各种物质之循环以及地球之神奇万物,包括人类自身。科学已经证实,活力地球的能量来源,绝大多数来源于太阳、地球和月球,它们分别表现为太阳能、地热能和重力势能三种不同的能量形式。其中太阳能是主要能源,这些能量以其磅礴的生命力,最终让大千世界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局面。

因此,没有活力,就谈不上宜居。正是从这一思路出发,全书还从居安思危的角度,分析了地球上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具本成因,并为我们如何防灾抗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因此,《活力地球》虽然侧重的是讲述地球的生命历史,然而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却是如何科学地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并努力探寻人与自然的正确相处之道。

本书涵盖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内容翔实生动、阐述活泼新颖,兼具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适合不同层次的研究人员及大众阅读。同时,作为一本科普读物,它大道至简地解析,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防范自然灾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点击下载PDF

465

点击量

0

下载量

2024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2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