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内成品油消费量3.65亿吨,同比下降7.7%,比2019年低9.5%,是近30年来的第二次负增长,且降幅远大于首次下滑的2020年。分油品种类来看,2022年,国内汽油消费回落至2017年的水平;柴油消费小幅回落;由于航空出行受阻,全年航煤消费量降幅为31.7%。2022年,受原油价格暴涨导致行业亏损、需求受阻等因素影响,国内原油加工量为6.8亿吨,同比下降5%,是近2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全年成品油产量3.99亿吨,同比下降7.7%,是近20年以来的第二次负增长,降幅超过2020年。
预计2023年,国内石油市场将加速复苏,呈前低后高走势。全年国内石油消费量为7.56亿吨,同比增长5.1%;成品油消费量为3.98亿吨,同比增长9.1%;成品油产量大于需求的量为3500万吨,市场供应形势相对宽松。
受经济增速放缓、增长动能转换、能源转型加快、能效水平提升等综合影响,未来我国石油消费增速大概率放缓,成品油消费将进入峰值平台期。“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速分别为8.8%、4.8%和5.4%,预计“十四五”将降为2%,期末总体规模将降为7.4亿吨,届时净进口量将达5.4亿吨,对外依存度约为72%。
成品油消费将进入峰值平台期,预计2025年我国成品油消费量为3.76亿吨。从产品看,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替代加剧,成品油需求将保持低速增长,且汽柴煤油需求呈分化特征。一是汽油需求维持低速增长。汽车保有量继续增加是拉动汽油销量继续增长的根本因素,而燃油效率提升和替代加剧将抑制汽油消费。预计2025年前汽油消费将达峰,峰值为1.6亿吨。二是柴油需求进入峰值平台期,未来将稳中趋降。在产业升级、传统行业油耗下降、运输结构调整、替代能源等影响下,柴油需求将稳中有所回落,预计2025年约1.7亿吨。三是煤油需求仍保持较快增长。尽管高铁对中短程远距航空需求形成替代,但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航空运输设施不断完善,我国煤油需求仍将继续较快增长,预计2025年我国煤油需求将增至5200万吨。
对成品油产销企业来说,应对成品油达峰要有紧迫感,需根据市场趋势尽快科学谋划,做出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型步伐。在生产端,近几年“减油增化”已成为炼化行业主要转型路径。从目前市场需求看,成品油消费虽然已日趋饱和,但是化工产品仍然存在结构性不足,特别是部分高端、特种化工产品还依赖进口。辩证地看,在炼油产品中,普通汽油、柴油消费虽然会逐步退出,但是润滑油、航煤等特种产品在未来仍有市场需求。因此,减油增化的“减”,不一定是完全退出;“增”,也并不意味着要一哄而上。在产能布局中,一方面要保供稳基本,着眼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和细分市场需求,在保障大宗基本化学品市场供应的同时,切忌在“增化”方向中盲目扩大产能,造成新的过剩;另一方面要调优增高新,“减油增化”关键是优化产品结构和技术路径,针对目前高端化工产品的短板和化工新材料的差异化需求,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实现高质量转型。在销售端,让加油站变成加能站,让新能源车“出得了城、下得了乡”,既是能源消费变革的实际需要,也是传统油企适应市场变化的必然选择。2021年8月,交通运输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年底前,基本形成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更好地满足公众高品质、多样化出行服务需求。在鲜明的政策和市场导向下,加油站应发挥好网点优势,加大与供电企业、交通部门的合作力度,探索创新供能模式。

495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3.5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