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上半年产量同比增速达60%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增长,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绿色动力船舶制造新订单占总订单近一半……近段时间,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不断刷新“进度条”,受到国际社会瞩目。
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12.13亿千瓦
我国可再生能源经过40余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无论是装机容量还是产品设备的产能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根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2》,截至2022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12.13亿千瓦,超过了煤电装机规模,在各类电源总装机容量中占比升至47.3%;年发电量2.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1.6%。其中,风电、光伏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接近中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应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排全国二氧化碳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可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亿吨,合计减排二氧化碳28.3亿吨,为我国清洁低碳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英国《每日电讯报》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称,中国在海上风电领域发展正劲。据全球风能理事会数据,2022年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达到64.3千兆瓦,其中中国约占49%,摘取“全球海上风电建设者”桂冠。
“中国的绿色转型成果令人赞叹。”《华尔街日报》网站近日报道称,近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速度飞快,发展势头令人鼓舞。中国还设定了一个目标:到202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8%左右。届时,预计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将十分可观。
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长的同时,以光伏产品、电动汽车、锂电池为代表的中国外贸“新三样”也表现抢眼。
美国调查企业SPV市场研究公司的报告显示,2022年,太阳能电池全球出货量排名前5名的企业全部为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在全球光伏组件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太阳能企业的飞跃式发展,将巩固中国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大国的地位。
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显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超过512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80%。2025年前,在全球太阳能发电主要零部件领域,中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有望扩大至95%。
“在绿色能源和技术领域,中国处于领先地位。”法国《回声报》网站报道称,2023年,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预计将占全球总产量的3/4,全球一半以上的电动汽车将在中国的道路上行驶,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55%将由中国实现。
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
“绿色产能”提升背后,是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持续投资和创新努力。
“在全球能源转型竞赛中,中国已经领先一步。”西班牙《先锋报》网站报道称,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把低碳发展作为优先事项,在相关产业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鼓励可再生能源领域创新。布鲁塞尔智库战略展望研究所根据“未烧尽的煤”研究组织的数据,发表了题为《零碳工业新时代的竞争》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中国在零排放领域掌控着60%的制造技术,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主导着几乎整个电池供应链,贡献了锂电池生产总量的74%。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政府正在加快对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领域的投资,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报道称,中国已承诺在2026年到2030年的下一个五年规划期间逐步减少煤炭消费,把可再生能源领域作为关注重点。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8月发表的一篇调研报告表示,中国在激励绿色能源技术及制造业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尤其是在太阳能、风电和电池技术等领域。在未来至少10年的时间里,中国都将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力量。
彭博社网站日前报道称,中国可再生能源生产与开发企业正在帮助实现能源转型。这些企业也由此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更多支持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的新政策出台,预计还会有更多中国企业加强在可再生能源相关领域的投入。
日本《每日新闻》日前报道称,中国光伏组件供应商凭借大规模投资和成本优势取得快速增长,“光伏企业的飞跃式发展,帮助中国成长为可再生能源大国”。
为全球减碳作出重要贡献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正效应。
“中国低碳减排努力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塔斯社网站报道,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平均悬浮颗粒暴露量减少的90%以上来自中国。科学家研究了1998年至2019年期间空气中的PM2.5颗粒物数据,发现自2011年以来,全球平均浓度一直在稳步下降,这应该归功于中国的努力。中国在低碳减排方面的措施,已被证明是这些积极变化的主要原因。
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联合发布的《超越净零碳》指出,在中国的推动下,202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成本较2010年下降约82%,陆上风机与海上风电装机成本分别下降约35%和41%。
埃菲社关注到,中国在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建设的同时,也在研究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以加快实现双碳目标。今年,中国在江苏省投产了大型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项目。该项目每年可在燃煤发电过程中捕集50万吨二氧化碳。另外,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今年也正式投用,每年可捕集和封存超过150万吨二氧化碳,封存量相当于种植近1400万棵树。报道称,中国行动为全球减碳作出重要贡献。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旗下“全球商品洞察”网站发文指出,中国在发展水电、光伏、风电、储能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合作伙伴进行技术、投融资和人才交流,有利于促进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
国际能源署近期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更新》报告指出,凭借技术、装备等优势,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促进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表示:“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中国的参与和支持。”

466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3.10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