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简称勘探院)党委锚定“1234”战略发展目标,将创新发展视为人才强院战略的关键举措,全力构建以思想引领有深度、创新赋能有精度、平台搭建有力度为主体的青年工作体系,实现青年成长与科研突破同频共振,为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勘探开发研究院注入青春动能。
一、思想引领:在培根育魂中筑牢青年理想根基
勘探院党委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青年工作的“根”与“魂”,将能源报国使命与科技创新基因深度融入青年成长血脉,为青年成长注入信仰力量。
一是政治课堂固本培元。持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员工深刻认识石油科技工作的战略意义。院党委领导带头讲授“能源安全与青年使命”专题党课,将“国之大者”与石油科技青年的“责之重者”深度结合,联合在京8家科研单位举办“青马工程”培训班,持续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青年骨干队伍,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心中落地生根。
二是行走课堂浸润初心。牵头在京科研单位,组织石油科技青年走进塔克拉玛干沙漠“死亡之海”,现场聆听“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的奋斗故事;开展“青春携手夕阳红”活动,通过登门拜访、座谈交流等形式,感悟百岁院士李德生、陈元千老专家等“为国找油”的奋斗历程与创新智慧,将“石油精神”“科学家精神”转化为青年的情感认同与行动自觉;联合航天五院五〇二所、中国软件等单位开展“科技报国”主题团日活动,促进石油精神与航天精神、工匠精神跨领域共鸣,引导青年以多元创新思维践行能源报国使命。
三是融媒课堂传播赋能。构建“典型选树+媒体矩阵+价值引领”传播体系。通过选树宣传“十佳青年”“青年创新团队”等先进典型,形成“评选一个、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依托主流媒体,联动“RIPED青年”公众号、视频号等自有平台打造立体传播矩阵,推出“梦溪青年讲堂”“石油科学家精神”等专栏,制作《新青年》等融媒产品,将石油精神转化为可视化、可传播的“屏幕故事”,让创新基因通过云端浸润青年心灵。
二、创新赋能:在多维培育中提升青年硬核本领
勘探院党委以“梦溪青才”工程为核心,完善精准培养体系,实现青年从“科研生力军”到“创新主力军”的全方位跃升。
一是双导师机制护航青苗起步。修订《师徒制人才培养管理实施细则》,实施“思想导师+业务导师”双轨培养机制,思想导师由劳模党员担任,侧重政治引领与职业规划,业务导师由技术专家担纲,聚焦科研方法与技能传授。近年先后有59对师徒签订培养协议,有效推进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双传承”。建立导师带徒考核机制,将“传帮带”成效纳入党建考核体系,以责任促落实助力青年快速完成“学生—科研工作者—科技尖兵”的角色转变。

二是多举措发力提升科研素养。聚焦集团公司科研攻关重点,定期开展岩石薄片鉴定、模拟国际学术会议、野外地质考察等系列活动,创办“号手岗队赛”等“青”字号品牌活动,积极鼓励并选拔青年骨干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形成“理论武装+现场实战”的培养模式。举办国产勘探开发软件技能竞赛,促进专业软件国产化替代,推动国产软件完成油气勘探开发全生命周期工作。
三是精细化管理助力青年成长。勘探院党委构建全方位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完善以青年为主体的“雁阵—金字塔型”人才梯队,常年设立青年创新基金,建设35岁以下项目负责人自主调配经费等多项激励举措,为青年科研人才积极投身基础性前沿性研究提供良好环境条件。打通与油田企业和海外地区公司人才双向交流通道,有计划推荐选拔优秀青年人才到油田或海外项目一线挂职受锻炼、长才干。
三、平台搭建:在协同聚变中释放青年创新活力
勘探院党委汇聚内外资源,搭建多层次、宽领域、深协同的创新平台,让青年在开放协同中迸发创新动能。
一是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构建思想碰撞的“磁力场”。勘探院党委持续构建“处所—专业—院级”三位一体青年学术交流体系,搭建提升青年创新能力、培育重大科技成果、选拔优秀青年人才的重要平台,让青年创新思维在交流互鉴中迸发新活力。依托共青团中央“挑战杯”“揭榜挂帅”大赛广泛征集高校创意解决方案,连续两年向全国高校发布页岩油机理研究等攻关榜单,形成“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协同破题”创新合力。连续5届承办中国石油勘探开发青年学术交流会,连续12年组织青年十大科技进展评选,多措并举帮助青年拓展视野、快速成长。
二是卓越创新创效平台打造实战练兵的“演兵场”。勘探院党委积极打造“创意激发—项目孵化—成果转化”创新生态链,以赛代练、以赛促创。近年来,先后在“妙想天开”青年创意比赛中,成功孵化3个院级、12个处所级青年创新工作室;“纳米水驱油技术”荣获第四届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新型化学驱采油技术”荣获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并创下北京市科协近五年最好成绩;1人获孙越崎能源科技奖青年科技奖,1人入选北京市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1人获批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24人入选集团公司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三是温馨服务关爱平台筑造成长成才的“暖心巢”。聚焦青年“急难愁盼”,建立“我为青年做件事”清单,用好国家及地方及企业各方政策,在项目安排、科研交流等方面强化支持,解决青年实际困难,通过政策宣贯营造爱才用才氛围,增强青年归属感责任感,实现人才成长与企业发展的有机统一。打造“青年之家”综合服务阵地,提供共享充电、充气泵等应急设施。组织成立青跑团、英语学习小组、民乐协会、青骑社等,丰富青年群体文体生活,绘就充满朝气的勘探院青春画卷。联合国家部委、在京央企组成“青缘荟联盟”,开展跨行业青年联谊活动50余期,覆盖单身青年800余人次,化身月下暖心使者,解决青年婚恋交友难题。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制度化,与中科馆合作开展科普志愿活动24期,提升服务社会责任感,展示青年青春智慧。
勘探院通过深化青年人才培养,有效推动青年在理论学习、科研攻关、团队协作等维度全面发展,形成了“成长有路径、进步有激励、发展有空间”的良好生态,先后涌现出新时代青年先锋张婧雅、中国石油特等劳模赵振宇、中国石油十大杰出青年任义丽等一批先锋模范,树起了新时代青年楷模,凝聚起广大青年投身能源报国的强大奋进力量。
198
点击量
1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5.10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邮 发 代 号:2-336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