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读懂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背后的精神密码

作者:窦晶晶,魏东,朱光亚,刘喆 |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背景介绍

哈法亚项目技术支持团队成立于2010年,是支撑中东油气合作区业务发展的主力军。目前,团队共有成员38人,是一支集地质、油藏、钻井、采油等多专业协同的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技术创新团队。其中,中共党员34名,35岁以下青年19名。这样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9岁的青年军,面对的攻关对象却是大型复杂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技术难题,任务也是千万吨级开发方案和国际合作重大课题。艰巨紧迫任务当前,团队又面临想法多样、经验不足、人员磨合期短的难题。为解决这些思想观念和团队建设的“拦路虎”,哈法亚团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了党建塑理想、管理增效能、榜样促奋进的三大举措。围绕“铸魂培根立己”,以石油精神为纽带,筑牢党建根基,统一目标思想;依托严谨的管理制度,激发团队成员干事创业的激情,助力团队长效运转,保障各项任务高质量落地;树立先锋模范,引领团队为实现油田高效开发拼搏奋进。

思政工作形成的团队合力,有效地支撑了哈法亚油田成为伊拉克战后第一个实现高峰产量的国际招标项目,被伊拉克总理马利基誉为“中伊合作的典范”,支撑了中国石油建成中东亿吨级油气产能合作区,为打造“一带一路”油气合作旗舰作出了重要贡献,更支撑了团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二、基本做法 

(一)做好组织保障,赓续新时代石油精神 

一是强化理想和追求,渲染奋斗底色。哈法亚技术支持团队成立之初,团队成员中既有“老海外”,也有“国内通”,年轻人一半是“洋墨水”,一半是“土博士”。加之跨单位、跨地域、跨学科的构建,思维差异、学科壁垒等现象困扰项目推进。为筑牢信念,丰富多样的党建活动就是凝聚团队最好的方式。近4年来,讲党课的团队成员已超过50人次,党课内容丰富、讲课形式灵活,既有严肃认真的宣贯,也有工作间隙动手制作党史书签的业余活动。党课中的思想交流和政治学习拉近了团队成员间的距离,讨论分析促进了团队间的凝聚。成立攻坚小组以来,技术团队直面艰巨任务,克服了伊拉克—迪拜—北京的时差,采用前后方轮动、上下专业匹配的形式设立攻坚小队,党员带头认领艰巨任务,对工程节点和工作质量立下“军令状”。在工作实践中,技术团队始终扎根科研一线,现场支持超过3000人次,足迹遍布于伊拉克油田现场、野外露头、岩心库和实验室等地,仅用22天就高质量地完成了8个油藏3套WPB方案,7个月完成了分层注水,井位优化等30余项油田上产实施方案。

图片.png

2020年4月哈法亚技术团队获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合影

二是建立流动党支部,开发现场立党旗。在组织保障上,结合团队长期海外作业的特点,技术团队在迪拜成立了流动党小组,离家不离党,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团队活力,支撑了哈法亚油田三期快速上产2000万吨高峰产量,实现了“最少投资、最短时间、最高产量”的目标,赢得了“中国速度”的美誉。伊拉克石油部MOC知名石油专家Mohammed Jabbar称赞,哈法亚技术支持团队通过杰出的研究工作,在沉积模式构建、储层表征及策略优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 

(二)建设团队文化,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图片2.png

2018年10月中东项目团队赴伊拉克开展岩心观察,讨论巨厚层系沉积演化和储层内幕结构

图片3.png

2019年4月中东技术团队哈法亚项目部在迪拜与MOC专家开展三期稳产技术交流

一是提倡科学管理,树立务实严谨作风。团队针对成员不同年龄层次及专业结构的特点,在团队内提倡科学管理。(1)实践中落实“干、实、严”要求,争分夺秒开展技术攻坚,严格把控技术流程。同时贯彻创效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培育科研氛围,将价值激励向奋斗者、贡献者倾斜,实现良性竞争,助力团队发挥中东地区技术支持“桥头堡”的作用。(2)立足项目发展和员工的需求,坚持“三导向”: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设置研究课题,增强研究准确度;坚持目标导向,提前布局,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形成了专家带队、专业匹配、学科融合的一体化研究模式,打造了“70后—80后—90后”人才接替梯队;坚持结果导向,严控过程管理,以绩效和成果为准绳,强化研究精度,逐步形成“务实严谨”的团队作风。

二是关心员工成长,倡导和谐工作氛围。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调节作用,纾困解难。(1)团队高度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用工作业绩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来化解焦虑。通过师徒结对、“传帮带”等方式,帮助青年员工树立职业理想、梳理职业规划路线。针对青年员工专业结构与职业规划,设计了巨厚碳酸盐岩均衡注水、复杂流体灰岩高效开发、海相砂岩快速提产等研究方向。5年来,青年员工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4篇,授权受理专利18项,29名35岁以下的青年承担起国家、集团和国际合作项目的课题长和专题长。(2)关注员工及其家人身心健康,让大家无后顾之忧。设立“健步打卡”“乒乓争先”“每天运动半小时”等活动,让紧绷的情绪在欢声笑语中得以释放。主动关怀家庭困难、突发疾病的员工,慰问谈心、了解困难,群策群力联系医疗资源,发起捐款奉献爱心。推动走动式沟通,团队带头人定期与员工谈心,主动与情绪低落的员工交流,及时发现诉求、解决问题,构建和谐的团队氛围。

(三)发挥榜样作用,引领技术攻关催奋进 

一是守正创新,强化管理增效。哈法亚技术团队拥有多位能力出众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他们不仅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创新的技术有力支持了团队高效协作和高能产出,而且作为榜样充分发挥了先进示范作用。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不同单位、不同专业的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技术团队负责人朱光亚明确管理制度,提出“3分”为基础工作量、“5分”为工作业绩、“2分”为工作态度的“3—5—2”激励制度和校对、校核、审查、审定的“两校两审”审查制度,既营造了公平、规范的工作成长环境,提高了团队主观能动性,又树立了团队严谨工作的态度,保障了科技成果的质量。在人员分工上,提出了“专家把方向,骨干破难题,青年抓技术”的合作理念及攻关思路,使团队的每位员工都能发挥各自最大价值和能力。

二是不忘初心,榜样带队争先。团队每年开展先锋岗活动,通过成员互评、总结工作业绩、专题展板宣传等形式发掘身边典型。在一众先锋人物中,女同志占据了“半边天”,无论是国际交流、露头踏勘还是油田营地一线都有她们活跃的身影。这些巾帼力量中,王友净专家就是这样一位技术榜样,她带领4名新入职博士在无前人经验借鉴的情况下,连续攻克了特低渗油藏复合甜点刻画、疏松砂岩油藏精细表征等难题,实现了有效产能接替。哈法亚的女同志自信而又美丽,务实而又洒脱,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外方由衷的敬佩,更是让资源国发出了“ChineseRose”的赞叹。

三、成效启示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下,哈法亚项目技术支持团队实现了中东国际油气合作项目的“三个第一”:第一个实现高峰产量的国际招标项目;第一个采用双分支井进行规模效益开发;第一口特低渗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先导试验成功。团队相继走出了以1位首席专家、4位企业技术专家、2位教授为代表的油田开发领域高层次科研与技术人员,培养了以9名35岁以下高级工程师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技术骨干。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局级科技进步奖14项。团队成员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加油中国传承铁人”年度人物等个人荣誉称号31人次,获得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先进集体”“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7项。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建工作对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塑造,其催生的战斗力让团队成员敢于直面挑战,做亮中国石油最大单体作业者项目的突出业绩;离不开良好团队文化的浸润,其凝聚的向心力激励了创新增效,确保了团队稳定续航;更离不开身边榜样和先锋模范的指引,他们赋予团队原动力,并与大家一起为打造一支团结稳定、作风顽强、勇于担当的国际化水平的技术创新团队奋斗不息。


点击下载PDF

388

点击量

0

下载量

2023年,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3.11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