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集中调控”拧紧气田安全生产阀

作者:潘秋佶 |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

今年5月启动集中调控试点以来,梁平采输气作业区积极探索新路径,通过打造“集中监控、统一调度”的智慧化运行模式,显著提升了生产现场的风险防控能力和应急处置效率,为气田安全生产筑牢了智慧防线。

风险防控装上“千里眼”。走进作业区集中调控中心,大屏幕上关键生产数据实时跳动,调度人员能够对关键风险点进行“实时感知、快速预警、精准干预”,提升安全防控能力。据统计,新系统运行以来已发现各类自控问题148条,其中100条已迅速整改完毕,剩余48条正按轻重缓急有序推进。

应急响应按下“快捷键”。“以往应急指令需要层层传递,现在调度指令能‘一键直达’操控岗位,井站现场也能同步响应,速度完全不一样了!”操控岗员工滕维深有感触。集中调控模式下,信息传递链条大幅缩短,调度室指令可直接下达到操控岗,并与井站就地操作高效联动,为处置突发状况抢出了宝贵的“黄金时间”,应急处置跑出了“加速度”。

岗位互换练就“多面手”。为了让大家更快适应集中调控模式下新角色、新要求,作业区组织调度岗、受控岗和操控岗员工定期“换位思考”,交流工作经验。操控岗员工利用工余时间主动学习调度知识,并到WJP组页岩气上产现场等井站“沉浸式”学习站场流程,有力提升远程监控及远程操作能力。

协同配合打通“信息孤岛”。运行初期,井站、操控岗和调度岗之间存在信息传递“卡壳”现象。作业区迅速行动,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厘清各岗位职责边界:井站人员专注日常操作与异常初步处置;操控人员则强化数据监控与信息精准反馈;调度人员负责全局统筹与指令下达。各岗位各司其职又紧密协同,共同守护气田安全平稳运行。

“集中调控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管理模式和人员能力的全面升级。我们就是要让风险看得更早、控得更准,让指令传得更快、落得更实,让员工学得更多、干得更好,最终拧紧安全生产的每一道‘阀门’。”作业区经理张庆表示。


点击下载PDF

12

点击量

0

下载量

2025年, 第8期
刊出日期:2025.08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