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巴彦勘探开发分公司(简称分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握“两个结合”、注重“四个融合”,结合油田宣传文化工作实际和员工队伍现状,创新性开展红色教育“广播站”建设,以其有特色、有内涵的主流舆论,充分释放融媒新质生产力,唱响主旋律、汇集正能量,为巴彦油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巴彦油田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和集团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吉泰广播站”红色电波传响无垠沙海
因事而化,强化媒介性融合,创建“沙漠广播站”。分公司正确处理激活与丰富的关系,策划先行,进一步放大媒体的传播力。全面落实“一线工作法”,在偏远、艰苦的吉兰泰油田创建“沙漠广播站”,“红色小广播”让党的声音初响荒漠。一是创建沙漠广播站。2021年初分公司党委成立的吉兰泰油田产能建设项目部,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腹地,社会依托条件极差,距离分公司基地170公里,到最近嘎查(村)40余公里,11间移动铁皮房就是干部员工的办公、生活场所。项目部精心谋划打造出“吉泰广播站”,靠前作战和靠前学习并驾齐驱。怎么播?改造1套系统。项目部领导班子通过“旧物改造”将搁置的远程通讯系统改造为无线广播系统,包括1套播音设备,2个小喇叭,项目部副经理担任广播站负责人。谁来播?选好4名主播。优选项目部里4名政治素质过硬、声音条件出色的“85后”党员成立“吉泰广播站”主播团,轮流兼职播报。何时播?明确2个时段。每天中午11∶30—12∶00,下午18∶00—19∶30,在一线员工收工后、吃饭时等固定时段进行播报,克服“挤占式”播报、“填鸭式”播报。二是升级沙漠广播站。播什么?定制“2道菜”。“吉泰广播站”主播团坚持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党史学习教育等作为常播“主菜”,将时事政治、古典文学等作为调剂“配菜”,合理搭配,让一线红色教育从“笔尖”到“耳尖”;点播“1+N”,项目部、参建单位专人负责,每周五之前收集、上报一线员工感兴趣内容,广播站负责人遴选审核之后,再行择机选播。2021年3月3日,长期扎根吉兰泰油田一线的分公司、14家参建单位900余名干部员工从“吉泰广播站”听到石油“好声音”、企业“好故事”,接收到红色“正能量”。同时广播站负责人利用早例会前、晚例会后两个时间段,每天召集非值班员工在铁皮房前空地进行健身10分钟,用好护目操、手指舞、健身操等多种形式。“小广播”产生“大能量”,在最艰苦地方绽放最旺盛学习热情,一线故事《沙漠里的小广播》被核心期刊《中国石油石化》刊发。
“云端广播站”红色教育声传四方
因时而进,强化受众性融合,创建“云端广播站”。分公司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受众为上,进一步放大媒体覆盖力,以“三步走”策略建立特色化云端广播站,“云端广播站”同步发力,红色教育在河套盆地声传四方。
第一步创新“云”同播。扩“圈子”,2022年随着巴彦油田勘探开发思路调整,“找油”战场从吉兰泰油田迁移到临河油田,吉泰“小广播”鞭长莫及,亟待与时俱进打造新型广播矩阵。用好“三个小广播”。以分公司基地小广播为主,吉兰泰、临河2个油区小广播为辅,同步播报、统一管理;用好“两个素材库”,坚持将“学习强国”“铁人先锋”APP作为“云端广播站”教育素材库;用活“三个小课堂”,通过“音频课堂”“井场课堂”“云端课堂”等灵活形式,提升播报覆盖面。将常驻巴彦油田的油田公司内部参建单位、中国石油内部参建单位、外部承包商纳入教育“大圈子”,进一步扩大听众辐射面。
第二步创新“云”同步。定“调子”,创新学习形式“广播+”,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创新探索“第一议题”系列“声动”播报,分公司6个党支部的青年骨干、政工干事12人化身“云主播”,利用有限条件及时将文字内容转化为生动音频,通过党支部微信群、即时通工作群发送、播报音频文件,随时随地学、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真正让学习由“本分”转化为“本能”。
第三步创新“云”同讲。增“底子”,将学贯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教育、形势任务教育等互融推进,适时增加“学党史固初心”“学经典续文脉”“学榜样争先锋”“学安全筑平安”“学廉洁固底线”5个栏目,尝试在云端播报中穿插有奖问答、有奖竞猜等互动环节,食堂宿舍、队站板房等随时随地可见一线员工听广播、谈领会。以新会战精神为基调,以巴彦油田重点工程为重点,联合挖掘“两道白”“小白板”“军令状”“沙海鸳鸯”等系列巴彦文化故事,播放“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静,集团公司“先进生产者”、华北油田五届“劳动模范”杨雪松等一大批巴彦先进典型,累计1.2万余观众收看,留言点赞5700余条,进一步提高巴彦文化影响力。
“联合广播站”助力思政教育提档升级
因材施教,强化结构性融合,创建“联合广播站”。分公司正确处理整合与聚合的关系,内容为王,进一步放大媒体公信力,念好“建、分、壮”三字诀,打造广覆盖、严规范的“联合广播站”,“联合广播站”互融互促,助力区域思政教育提档升级。一是注重建章立制。2023年油田公司在巴彦油田成立巴彦区域党联委,助推区域一体化发展。面对融媒体时代,尝试将联合广播建设与区域党建品牌创建结合起来,紧紧扣准落实党联委“六联”党建工作新格局的主线,量身制定兼具操作性、规范性、实效性的“融广播”管理制度体系,涵盖管理员管理制度、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意识形态内容审核制度、播报信息保密制度、展厅参观预约登记等,确保“融广播”日常管理有循、监督考核有规。二是注重分时播报。巴彦油田“联合广播站”持续探索分时播报,将播报时段分为日常时段、重点时段,日常时段主要宣传基本政策、理论知识等,原则上11∶30—12∶00、17∶30—18∶00,广播站每日播音2次。重点时段主要指重大节假日、节庆活动和重点工作时期,原则上7∶30—8∶00、19∶30—20∶00,循环播放宣传内容。同时,定期邀请巴彦淖尔市委党校教授来巴彦油田“送教上门”,线上+线下同步连线,为分公司、参建单位党员干部员工开展“按需授课”。分而播之+合而育之,督导基层党支部对标全年计划,创新打造“每日课堂”“移动课堂”,让一线员工不只低头行路,还会抬头看路。三是注重壮大矩阵。把握新会战文化这个主基调,提炼、形成“忠诚向上、乐观团结、执着进取、无私奉献”的巴彦“向阳花”精神,以落实巴彦文化建设“十个一工程”为重要抓手,节点推进、销项落实,进一步壮大“融广播”的文化矩阵,特别是巴彦油田展厅入选中石油第二批“精神文明教育基地”,微电影《坚守》荣获中央企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演优秀奖、中国能源传媒“能源奥斯卡”优秀影视作品一等奖,分公司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以实打实的文化成果广泛凝聚分公司、参建单位干部员工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融合广播站”聚合优势扩大传播效应
因势而新,强化战术性融合,创建“融合广播站”。分公司正确处理自主与开放的关系,融合打底,进一步放大媒体影响力,以“两个融合”为抓手,通过“融合广播站”聚合优势,着力将“融合广播站”打造成传播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重要工具。
一方面企企融合播。分公司以“巴彦之声”宣传群+“战巴彦”宣传专题+“党联委之声”宣传专栏为宣传阵地,深化企企媒体融合,持续探索网、微、端、报全媒体一体策划、一体宣传,着力形成“大小屏幕一起播,大小喇叭一起喊”的巴彦油田“融合广播站”。全媒体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考察巴彦淖尔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同一基调、同一声音、同一步伐,在“移动微课堂、理论大讲堂、体验式课堂、青年思政课堂”四大课堂载体统领下,推动重要精神进乡村、进场站、进岗位。分公司主办,各参建单位协办“鏖战沙场 建功巴彦” 巴彦油田建设成果交流大会开幕,来自地方、分公司、参建单位130余名演职人员带来16个节目,分公司、参建单位、地方政府400余名干部员工现场观看,第一时间通过融合广播站面向油地同步现场直播,给巴彦油田32家参建单位3200余名干部员工奉献一场油味文化盛事。
另一方面企地融合播。分公司依托油田和地方宣传文化资源,以开放姿态讲好石油故事,每年定期举办“巴彦媒体开放日”,邀请新华社驻内蒙古分社、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记者走进巴彦油田、感知巴彦油田、了解巴彦油田。注重发挥巴彦油田展厅“形象窗口”作用,邀请2名地方电视台资深播音员兼职讲解员,既让企业直接回应社会关切,又让地方认知油田企业。用活分公司、地方融媒体矩阵,常态化播放“油”新闻、“油”故事,2024年在新华社、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300余篇,其中《河套盆地原油总产量突破300万吨》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连续两年获评中国石油“先进报道组”,吸引越来越多地方听众“路转粉”,巴彦油田成为街头巷尾TOP词汇,大幅提升了巴彦油田知名度、美誉度。

12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5.04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