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地理上的经济学》是一本从最简单的地理知识开始,了解经济运转的根本逻辑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以“东大地理”闻名日本的金牌教师宫路秀作,他将自己的教学技巧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地理上的经济学》一书中,力求“从最简单的地理知识开始,了解经济运转的根本逻辑。”
例如,为什么土地和资源都很贫乏的日本却可以成为经济大国?日本基本没有铁矿石产出,石油和煤炭基本依赖进口,之所以成为经济大国,主要原因在于其高度的教育水平和庞大的人口教育。众多人口的竞争,推动了企业的进步,而企业的进步又反过来追求更高学历和技术的人才,教育推动和企业发展构成了良性的循环。
此外,日本还存在的一个现实是:其外贸依赖程度只有15%,经济上更多依赖内需拉动,这样的发展模式需要足够大的国内需求量,但现在日本已经进入高度老龄化和人口递减模式阶段,这将意味着未来劳动力人口、消费者和纳税人的减少,如果不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改善人口出生率,或许会给将来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而日本正在经历的这一现状,也是中国要避免的前车之鉴。
再如,为什么都说英国的食物难吃?说来说去就是炸鱼加薯条。英国所在的地区曾经是冰蚀地带,所以土壤中腐殖层薄弱,营养不足,土地贫瘠,蔬菜中也就马铃薯还比较容易栽种。在18世纪后半期英国爆发工业革命,各个城市(尤其是伦敦)人口过密,收入不高的人群就无法获得像样的食物。19世纪后期,捕鱼法出现,渔获量增大,开始有鱼类在城市中销售。英国现在最流行的炸鱼和炸薯条套餐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对当时收入低下的人们来说,这已经是难得的美味了。
再比如,特朗普执政时期的美国为什么要脱离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反对贸易的自由,继而退出巴黎气候协议成为众矢之的?所有这些行为的背后,都是特朗普为了保证美国国内特别是“铁锈地区”选民的就业,如今没落的“铁锈地区”曾经创造过美国制造业的辉煌,也正是这些区域的选民支持了特朗普,所以特朗普要把用于支付给TPP、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放在美国国内,同时防止企业海外迁移,为国内的选民创造更多就业。
综上种种案例表明,个体和国家的所有行为都来源于自己手中的资源,如何运用这些资源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又如何将这些资源作为筹码在国际舞台中谋求更优的利益?以及如何随着资源的变化调整经济布局?种种问题,都可以用书中的这句话解答:我们脚下的土地,支撑起了我们所有的经济问题。其实经济的本质就是对土地和资源的争夺,而从“地理”中,我们能够学到的不只是地形气候这类自然环境科学,更有农业、工业、交通、信息、种族、宗教、语言、城市、贸易等,影响整个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
学习地理,其实就是了解地球给人类和动物的“平台”,是用“地理”这面放大镜,发现世界的本质,从而进一步理解所有人类和动物的活动,如何基于地理条件建立经济追求和自然发展之间的长期平衡点,才是人类真正需要规划和反思的。

401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每月上旬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