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全球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绿色低碳清洁能源技术不断涌现,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低碳转型发展,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实践证明,要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向科技要答案,科技创新是根本出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企业坚持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积极部署关键领域技术研发与攻关,“双碳”目标支撑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如氢能及储能技术、先进安全核能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等,多领域、全链条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降碳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协同效应日益凸显。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束性目标,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基本扭转。
202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加快上产步伐,在油气产量当量中占比达52.4%,“半壁江山”地位进一步巩固。中国石油坚持“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融合发展风光气电,加快布局发展地热、氢能和CCUS,2022年新建成地热供暖面积100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47个风光发电项目……在“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的铿锵转型中,创新实干谱新篇。
近年来,中国石化致力于引领我国CCUS产业发展,2022年9月,成立我国首个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从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股权投资和碳资产运营的专业化经营实体,助力CCUS产业稳链固链。2022年11月,与壳牌、中国宝武、巴斯夫在上海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在华东地区共同启动我国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US项目,将帮助华东地区现有产业脱碳。2022年12月,华东石油局建成全国首个CCUS调峰中心,可回注封存二氧化碳100万吨/年,将担起大规模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封存调峰重任。
中国海油向海而生、因海而兴,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开发蓝色国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职责使命。近年来,中国海油绿色低碳转型主要呈现四大方面特点。一是“保障转型”。坚定不移推进油气增储上产,着力提高国内天然气供应量,充分发挥天然气作为能源转型过渡桥梁的价值。二是“借势转型”。发挥传统油气产业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实现油气产业链低碳发展和零碳负碳产业快速发展“双向发力”。三是“拓展转型”。立足二氧化碳封存源汇匹配优势,加快推进海上CCS/CCUS产业集群建设,探索和培育海洋碳汇产业,提供规模化的碳去除解决方案。四是“合作转型”。携手国内能源企业和国际合作伙伴推进重大研究项目,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理念,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汪东进董事长表示,中国海油高度重视“双碳”工作,率先研究制定《中国海油“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产业体系清洁化、低碳化、绿色化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同时,中国海油持续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我们正在建设渤黄海、南海和陆上非常规3个万亿立方米大气区,持续扩大国内天然气产量占比,加大LNG引进力度;建成“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每年为粤港琼等地稳定供气30亿立方米,满足粤港澳大湾区1/4的民生用气需求。未来,我们将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储备,力争在油气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全面布局,在化工新材料制造等方向取得积极进展,在漂浮式海上风电、海上CCUS、绿氢高效制备和新型碳汇等领域实现有益突破。

376
点击量
2
下载量

刊出日期:每月上旬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