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对于企业来说,短期发展靠产品,中期发展靠人才,长期发展靠文化,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强大精神力量就没有企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党组确立了发展愿景和价值追求,制定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四个坚持”兴企方略和“四化”治企准则,推进文化引领等四大战略举措,发布新版《企业文化手册》、出台文化引领专项工作方案等,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战略体系和文化体系。
辽河油田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七个着力”重大任务要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实践现代企业先进管理思想,赓续央企精神血脉,大力弘扬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努力以先进文化铸企业之魂、谋企业之道、育企业之本、聚企业之力、塑企业之形,切实将政治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为坚定做好“三篇文章”、大力实施“六项战略工程”,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突出思想引领,在坚定信念中激发“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动摇,这是履行好使命任务的首要前提。辽河油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重要论述,加强党对文化建设和文化引领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始终保持旗帜鲜明讲政治、不忘初心跟党走的鲜亮底色,引导干部员工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文化引领的正确方向。
提升政治意识。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激烈,各种社会思潮纷涌而至,员工队伍思想稳定面临多重冲击,迫切需要干部员工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政治定力。辽河油田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员工、推动工作,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推进“双二双五”学习模式,确保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突出抓好“关键少数”理论武装,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工作监督计划落实,强化员工网络行为规范学习,确保员工思想稳定、网络负面行为受控。深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八个严禁”,对现有的333个阵地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强化互联网内容建设和治理,持续做好各类敏感信息清查清除工作。
汇聚奋进力量。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凝聚人心士气、实现价值认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推进文化引领工作落地落实,必须深刻领会集团公司企业愿景和价值追求的时代定位,深刻认识“五大发展战略”“四个坚持”兴企方略和“四化”治企准则的重要内涵,聚焦打造更有朝气、更有锐气、更有骨气、更有正气的辽河油田发展愿景,使其成为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中,统一共识、汲取力量、凝魂聚气,将干部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精心做好千万吨油田稳产、百亿方气库建设、外围区效益上产“三篇文章”上来, 统一到大力推进“六项战略工程”等重要举措上来,统一到实现 “十四五”时期油气当量重上1200万吨、如期建成百亿方气库、桶油完全成本45美元的战略目标上来,进一步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传承石油精神。新中国石油工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业铭刻在每个石油人心中,将“石油工人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作为最浓重的政治底色,形成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代表的一系列兴油报国的伟大精神。辽河油田坚持把弘扬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神圣使命、无限责任,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挖掘新的实践价值,进一步强化“石油工人心向党”的政治觉悟、“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使命担当,始终保持石油人的红色底蕴和战斗情怀。将其作为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第一课、员工日常培训重点课、干部晋职培训必修课,抓好系统学习教育,成为全员思想主脉和行为标尺。组织“石油精神参观季”活动,探索线下参观与线上展示相结合模式,开展“云说”阵地、视频展播等,注重有形化熏陶,积极传承石油人“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旋律。
二、聚焦发展战略,在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文化提供精神产品,传播思想信息,担负文化传承使命,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国有文化企业是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表率带动作用,在推动两个效益相统一中走在前列。
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这是履行好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辽河油田围绕改革发展中心工作,实现文化引领与油田公司发展战略同频共振,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加快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高质量发展成果检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成效,才能将党的宣传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聚焦中心工作。文化引领做好了就是凝聚力,做实了就是生产力。辽河油田聚焦解决老油田发展“六大矛盾”,推进专项文化与企业管理有机融合。践行“精益管理出更大效益”理念,落实“四精”工作要求,组织开展“管理提升年”活动,全面推进项目制管理,让成本控降成为员工行为自觉,实现全员、全要素、全过程提质增效。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念,教育引导科技工作者胸怀爱油兴企的志气,锤炼担当作为的勇气,涵养甘于奉献的静气,强化创新主体意识、主体责任、主体作用,自觉肩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使命。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精髓,牢固树立“节能是第一能源”“节能就是增产、节约就是增效”理念,切实增强推进“双碳”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决策规划、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员工教育、岗位操作等全过程,推动实现“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总体部署。
聚焦重点成就。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鼓足精气神,突出宣传油田公司提质增效、改革创新、技术突破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效。世界首座热熔岩储能注汽试验站项目登上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国字号主流媒体及辽宁日报、经济日报等20余家省部级媒体,在国内引发一大波“辽河流量”。发挥辽河油田辽西地区企业协调组组长单位作用,举办中国石油开放日活动,首次将合作范围扩大到辽西地区五家企业,邀请辽宁省、盘锦市有关领导以及人民网、新华社等22家主流媒体走进辽河,刊发活动相关报道百余篇,形成现象级传播,持续推进企地、企媒、企企合作交流,增强区域影响力。
聚焦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赢得发展和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是衡量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牢固树立“生才有道、聚才有力、理才有方、用才有效”“人才是第一资源”等人才发展理念,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突出重基层、重实践、重业绩、重担当,加强党务与行政双向交流和序列转换,培养锻炼复合型干部。牢固树立“严管就是厚爱,就是对干部最大的保护”的理念,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全方位监督管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激励他们担当作为。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传统观念,加大年轻干部选拔使用力度,切实做到“能者入选”“贤者得用”。建立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积极营造“让实干者得更大的实惠、让奉献者受充分的尊重、让有为者有更大的舞台”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弘扬正气,在务实探索中营造“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把握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要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削弱,这是履行好使命任务的重要方针。辽河油田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立足基层引导全员自觉践行文化理念,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油田发展的任何阶段、面临任何困难挑战时,都能够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
壮大主流思想。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辽河油田公司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突出“引领”定位,突出“创业”主题,突出“精神生产力”价值,让石油正能量产生大流量。持续完善新闻媒体矩阵,推动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通各媒体与员工互动通道,提高关注度,扩大影响力。同时注重发挥舆论监督在凝心聚力、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的正向作用,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站在油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问题,营造形成褒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氛围。将打造文化品牌、树立良好形象作为检验文化引领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切实做好新媒体资源共享、媒体融合和融媒体中心建设,展现干部员工转变思想、主动作为、开拓创新的时代担当。采取“党建+”“党建联盟”等形式,切实抓好高效勘探、储气库建设等重大宣传,努力打造“现象级”传播,全方位展示辽河油田“加油增气”的良好形象。
提升文化思想体系。面对时代变化,文化思想工作要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要创新传播手段,创新话语方式,把“我们想讲的”转化成“员工想听的”。将中国石油企业文化价值体系宣贯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与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的示范作用,组织层层宣贯、专题培训,推动文化 进课堂、进班站、进岗位。聚焦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从辽河油田50多年发展实践中,系统梳理辽河文化要素,涵养文化内涵,培育精神内核,聚焦党建提升、增储上产、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等主题,通过文化故事持续推动文化价值理念深入人心。用好用活阵地载体,不断提升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结合集团公司石油精神教育基地、石油工业文化遗产评选申报,深入挖掘企业历史文化,大力推进文化阵地建设,组织好首批功勋井、石油精神教育基地和第三批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命名工作,让红色资源、石油印记成为“活教材”。
凝聚辽河精神。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和石油事业发展,先后11次对中国石油和中国石油相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辽河油田在弘扬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实践中,提炼升华自身的企业精神与文化,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在石油精神谱系中,激荡起石油精神海洋中的“辽河浪花”,总结出“创业奉献、吃苦不怕苦”的“南大荒”精神、“敢于胜利、遇险不畏险”的“黄五井”精神、“开拓创新、油稠人不愁”的“特种油”精神、“勇于超越、知难不避难”的“古潜山”精神、“加油增气、进步不止步”的“创一流”精神。立足高质量发展,完成“十四五”使命,辽河油田坚持将弘扬石油精神、发扬辽河油田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引领油田公司广大干部员工追溯精神之源、补足精神之钙、凝聚精神之力、释放精神之能,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奋进之志、激发创业豪情,将辽河油田这一石油精神的重要分支发扬光大。让辽河油田精神不但在辽河油田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以其昂扬奋进的精神力量推动辽河油田发展前进,还将在面向未来的历史实践中,继续以其催人奋发的精神斗志,推动辽河油田勾勒宏伟的时代蓝图。

474
点击量
1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4.03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