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度演进,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引发国际地区形势和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能源格局加速调整,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加剧、能源贸易流向转变、能源价格宽幅震荡并将保持较高价位运行。历经2022年油价高企、2023年宽幅震荡之后,国际石油大公司的经营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积累和拥有了较为充足的自由现金流。因此,国际石油大公司现阶段投资和资本扩张意愿显著增强。
2023年,国际大石油公司新增投资主要用于上游领域,上游资本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达到70%,较2022年上游支出占比不到60%有了显著提高,扭转了2014—2021年上游投资持续下降的局面。从国际大石油公司2023年上半年财报看,除壳牌因更换首席执行官削减了资本支出外,其余4家公司资本支出实际增幅均超过30%,5家公司合计增幅达到24%。从区域上看,北美、亚太地区、拉丁美洲是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分别较2021年增长53%、45%、34%。2022年成为上游投资回暖的重要拐点。受多重因素阻碍,未来几年全球油气行业上游投资可能会承压上行,年投资维持在5000亿—6000亿美元。
国际大石油公司重新聚焦上游领域,反映出其对油气业务战略地位认识的趋同,即油气收入仍是当前石油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先破后立”,过快转向可再生能源并不符合公司实际发展需要。预计从2023年到2030年,国际大石油公司油气产量将保持稳定增长,对油气业务的投资规模将保持稳定或小幅增加。据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在五大国际石油公司中,雪佛龙和bp上游支出增幅超过15%,其他3家公司资本支出计划增幅则在10%以下。2023年10月,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先后宣布对北美独立石油公司先锋自然资源和赫斯公司进行收购,金额分别超过600亿美元和530亿美元,创下本世纪石油公司收购金额新高。从国际大石油公司调整资本支出的规模和重点布局领域可以看出,2023年以来,国际大石油公司上游投资战略呈现出新特点和新趋势。
2023年9月,埃克森美孚宣布,计划在2024年年初完成对先锋自然资源公司的收购后,将其股票回购规模从2023年的175亿美元提高至每年200亿美元。伍德伦表示,计划在2027年底之前,实现60亿美元的额外结构性成本削减,从而使从2019年开始的结构性成本节约总额达到约150亿美元。该公司预测,在圭亚那和二叠纪盆地产量增长推动下,公司2024年产量将达到380万桶油当量/天,到2027年将增至420万桶油当量/天。埃克森美孚预计2024年总资本支出和勘探费用为230亿—250亿美元,2025至2027年每年为220亿—270亿美元,平均回报率约为30%,超过90%资本支出的投资回收期不到10年。到2027年,埃克森美孚将寻求超过200亿美元的“低碳排放机会”,这远高于2021年预期的30亿美元。
对于国际石油公司而言,聚焦上游资源战略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际油价仍在相对较高区间箱体持续波动,二是强化上游业务发展将为石油公司带来较大收益。国际油价与石油公司净利润呈正相关,油价上涨直接提高石油公司销售收入,公司出售原油时能够获得更大利润。国际油价下跌将对石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较低的油价意味着石油公司销售收入减少,利润率下降。与传统勘探开发业务相比,国际石油公司现阶段投资新能源业务的“性价比”相对较低。自《巴黎协定》《格拉斯哥公约》等全球性气候治理机制生效以来,国际石油巨头均加大了对新能源业务的投资力度。但在2021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大幅回升后,新能源“性价比”显然弱于传统油气业务。以壳牌为例,2022年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资本支出为34.69亿美元,约占全年248亿美元总投资的14%,但经营利润仅为17.45亿美元,约占公司全年整体利润的4.37%;与之相比,其当年在上游石油业务和综合天然气业务领域合计投资为123亿美元,约占全年公司总投资的50%,但利润合计为334.56亿美元,约占公司全年整体利润的83.85%。三是长期以来,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偏低,造成投资者不满,这些公司急需提高股东收益以恢复投资者信任。2013—2022年,国际大石油公司投资回报率低于15%,投资者长期收益的减少将增加公司资本成本。因此,2023年,在收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国际大石油公司优先回报股东、偿还债务。
2023年以来,壳牌放慢了从传统业务转型、投资可再生能源的计划,宣布将致力于扩大预计回报最高的石油、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业务规模。这种选择并非出于对“旧能源时代”的留恋,而是2022年以来地缘政治冲突给全球能源行业带来深层次冲击后,石油巨头在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之间作出的再审视与再平衡。低碳资产看似诱人、前景广阔,但石油和天然气在保障世界能源供给安全的主体地位短期内仍难以撼动。
2022年,壳牌对外投资总额为250亿美元,其中42亿美元投资于可再生能源,38亿美元投资于非能源产品,即将近1/3投资投向了零碳或非能源产品,另外2/3主要投资于石油和天然气。2023年,壳牌业务构架再次发生调整:天然气与传统上游业务合并,可再生能源、中游炼化和下游业务合并在一起。这让壳牌的业务架构更接近回归传统的油气公司。壳牌首席财务官希妮德·戈尔曼表示:“我们所做一切的核心是重新进行资本配置,并将专注于创造长期价值。我们将使每1美元都物有所值,重点是能提供良好的业绩,而不是承诺。”对于将重点放在油气上,壳牌曾经表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致力于石油和天然气业务。与石油相比,天然气有更低的碳排放,正在获得更多的青睐,尤其是欧洲。IEA公布的数据显示,自突发地缘政治冲突以来,全球已批准了大约6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新产能,几乎是过去10年的两倍。
道达尔能源在全球LNG市场上所占份额约12%,其在全球的LNG资产可生产约5000万吨/年的LNG,是目前全球第三大LNG公司,在国际LNG市场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公司多年布局LNG价值链,在全球主要天然气产地均有资产,掌握着包括LNG生产、运输和分销的全产业链主动权,在欧洲的再气化能力也超过2000万吨/年,是欧洲重要的天然气供应公司之一。但道达尔能源并不满足于此,其目标是,到2030年,将天然气在销售组合中的份额提至50%。
2023年一季度,道达尔能源用于并购和内部投资的支出同比分别增加了16%和37%,其中包括19.92亿美元的并购支出,3.46亿美元的勘探成本和4.22亿的长期性贷款。2023年上半年,道达尔能源为了加大供气能力,又有不少新动作。年初,道达尔能源推动了位于阿曼的陆上10号区块天然气的投产,其持有该区块26.55%的权益。5月初,道达尔能源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签署了为期3年的LNG供应协议,总价值为10亿—12亿美元。在锁定产量的同时,道达尔能源还积极入股再气化终端设施,其持有的Neptune浮式储卸油装置已于2022年底就位于德国东北部波罗的海沿岸的卢布明港,2023年初正式启动运营,这是德国首个浮式液化天然气(FLNG)储卸终端,对德国的“能源荒”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道达尔能源还与卡塔尔能源、Barsa石油公司组成的财团,计划投资100亿美元将伊拉克巴士拉地区放空燃烧的伴生气利用起来。这个项目既符合碳减排大趋势,又有利于提高天然气利用率,颇受好评。
2023年12月12日,雪佛龙宣布更新预算,2024年公司将在为上游投资拨款140亿美元。按照规划,雪佛龙2024年总资本支出在185亿—195亿美元。这次支出将比2023年支出增加11%。所有用于上游投资的金额中,雪佛龙计划将2/3投资于国内项目。雪佛龙表示,其中65亿美元将用于页岩油气。几乎所有的页岩油支出,数额为50亿美元,都将用于二叠纪油气开发。为了实现其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扩张计划,2023年10月雪佛龙以530亿美元的股票价格收购了赫斯公司。此次收购使该公司得以进入圭亚那的Stabroek区块,赫斯和埃克森美孚在该区块里开采了石油储量超过110亿桶。
2023年6月5日,bp发布《bp世界能源展望》2023年中文版。在《展望》里,bp假设了三种可能的情景:“快速转型情景”“净零情景”“新动力情景”。这三种情景探讨2050年前全球能源系统可能存在的各种路径,帮助bp打造更具弹性的能源战略。bp预计到2035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将徘徊在7000万—8000万桶/日;之后,石油需求的下降会加速,到2050年将达到4000万桶/天,在净零状态下将达到2000万桶/天。与2022年约1亿桶/日石油需求相比,至2035年石油需求降幅或将达到30%,至2050年降幅则超过60%。尽管如此,bp仍认为对上游油气资源的投资是有意义的。由于油气在未来15—20年内仍将继续在全球能源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有油气生产也会出现自然下降,意味着在未来30年仍需继续对石油和天然气上游进行投资。
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日前发布分析报告显示,油气勘探投资正在增长,预计2023年将达到500亿美元,创2019年以来的新高。虽然投资仍在不断增加,但是所发现的资源量并不乐观。2023年上半年,全球发现26亿桶油当量的油气资源,比2022年同期(45亿桶油当量)下降了42%;有55个油气发现,比2022年同期增加了80个。
尽管2022年全球各类型石油公司普遍取得了近年来最好的经营业绩,但创纪录的自由现金流与资本支出的增长不成比例。2022年,7大国际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壳牌、bp、雪佛龙、道达尔能源、埃尼和Equinor)的自由现金流总计达2363亿美元,同比增长68%,同期资本支出为976亿美元,同比增长28%。根据标普全球统计的各石油公司2023年投资计划,7大国际石油公司资本支出为1191亿美元,同比增长9%;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6家中型石油公司计划资本支出为350亿美元,同比增长25%;独立石油公司资本支出为733亿美元,同比增长17%。即使新增钻井扩大产能的预期回报率远高于新能源项目,但鉴于欧洲石油公司已经作出能源转型承诺,对扩大上游投资保持克制,而美国石油公司已经从页岩革命时期的高负债、高投资的规模优先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重投资回报和自由现金流的盈利优先型发展模式。在油气需求增长放缓、能源转型压力加大的长期预期下,欧美石油公司乐于在当前油价下保持投资稳定,采取提升生产效率、追求资本收益率最高的经营策略。
伴随全球油气资源品质劣质化加剧,油气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层、深水和稠油领域延伸。未来深水是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的重要方向,同时,深水勘探开发面临技术复杂、投资高、油气东道国法律法规变化以及对市场价格波动敏感的挑战。通过对标、研判、模拟分析、市场分析和跟踪等手段,预估盈利储量下限、优化开发方式和把握投资时机,是应对深水投资挑战的重要手段和工作内容。

587
点击量
3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4.01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