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四采气厂(简称采气四厂)作为油气生产单位主力军,近年来,坚持以数据为基础、AI为驱动、两舱两端为载体,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构建形成了信息共享、系统联动、协同管控、运行高效的“大监控”生产运行模式,为加快油气田数字化转型、建设现代化采气厂提供了强劲的新动能新优势。
一、背景与意义
面对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新形势,加快推进油气生产单位数智化基础设施升级、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劳动组织模式变革,积极构建劳动效率有力提升、生产运行一体协同、职能管控持续精进的“大监控”生产运行体系,既是全面贯彻中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要举措,又是提高人均油气当量、人均劳效等高质量发展指标的重要举措。
“大监控”生产运行模式是统筹实施监控模式集约化建设、监控业务专业化转型、配套技术数智化升级,建成集生产指挥调度、风险控制预警、数据融合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集中监控中心,全面覆盖“集中监控、集中决策、集中调度、集中反馈”的生产组织系统。
二、目标与路径
“大监控”生产运行模式重塑气田管理体系,构建科学的“大监控”运行模式,充分发挥数字化应用优势、转型数智化管理潜能,链接基础建设、组织机构、层级责权、生产运行和安环管控五大模块,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划分业务职能、优化岗位设置、规范业务流程,实现“生产全面感知、过程自动控制、异常精准预警、智能决策分析、统一调度指挥”数智化管理目标。
1. 强化信息基础建设,夯实“大监控”硬件根基。一是提升网络通信系统运行稳定性。敷设光缆、搭建集气站SCADA系统4G通信链路,通过4G信号将集气站监控数据传输至生产指挥中心,确保场站监控平稳运行。二是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在生产网内部署工控安全防护软件,避免病毒传播影响SCADA系统服务器运行安全。三是数据与信息流闭环管理。开发“领导驾驶舱”应用功能,具备监管内容个性化定制、重点关注自动统计跟踪等功能,优化升级“调度指挥舱”应用功能;开发“两舱两端”大集中监控模式的统一集中监控平台,彻底解决发展新需求推倒重来、数据分散来源不一致、应用功能存在“断头路”等问题。
2. 创新数智管理模式,构建“大监控”运行机制。一是完善生产决策指挥,实现产量运行监控、重点任务协同、生产决策指挥、工艺制度执行、数据分析应用、安全环保管控、应急处置等数智化管控;强化气井数据分析,全面推广井场图像自动巡检功能,完善OCEM系统气井分析模块相关功能,大幅减少人工统计、数据分析工作量,提高数据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二是深化场站视频智能分析,提升场站视频监控利用效率,降低监控人员视频巡查工作量;加强报警数据优化,建立报警分级管理机制,通过OCEM读取SCADA系统报警信息,对各类报警信息分类统计,辅助技术人员开展报警点位限值分析优化。三是扩展手持终端应用场景,实现各现场作业流程全部线上闭环管理;推动车辆GPS应用管理融合,将车辆信息路径、里程等相关信息与路单结算业务结合,实现对每台车辆路单结算信息的自动核对。四是开展无人机智能化巡检,提升数据共享和平台间交互功能,推动无人机巡检技术的有效应用。
3. 调整内设机构编制,完善“大监控”组织框架。一是增设“数字化生产指挥中心”,负责全厂生产信息监控、收集、分析、决策、调度等工作,采取“虚拟机构、弹性组织”模式运行。二是优化生产运维中心内设机构,生产开发区域将作业区调整为生产运维中心,生产运维中心机关按“一室一队一中心”组织架构运行。三是调整业务职能职责,原作业区生产调度指挥等职能随运行监控职能集中至生产运行部(数字化生产指挥中心);原作业区气井管理、采气工艺等业务调整至地质工艺研究所。
4. 明晰层级责权关系,规范“大监控”管理界面。一是明晰层级功能定位。由“油田公司—采气厂—新型采气作业区”三级管理逐步转型为“油田公司—新型大监控运行采气厂”两级管理。采气单位定位为“生产经营执行中心”,巡检维护队定位为“生产指令执行单元”。二是健全岗位责任制体系。充分结合“大监控”运行岗位设置特点,以“两册”为抓手,对照“八项岗位责任制”,全面整理各项工作要求,明晰岗位职责、厘清管理界面,编制形成“大监控”运行下的岗位职责清单。
5. 强化安环管控体系,发挥“大监控”监管职能。一是明确“五位一体”层级监管责任,着力推动“三管三必须”责任落实,属地管理和直线责任落地。二是实施安全风险隐患分类分级监控,依据岗位HSE风险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健全安全环保“网格化”监管责任,实施纵向分级、横向分类管控的“四全”监管模式。三是落实安全监管QHSE考核奖惩机制,及时调整新模式下监控考核制度,对照监控职责开展常态化检查,从严从实、奖罚分明。
三、经验与成效
长庆油田第四采气厂以“数据为基础、AI为驱动、两舱两端为载体”构建起了“1+5”大监控运行支撑保障体系,开展生产管理、安全环保、应急抢险、技术决策分析和队伍建设等跨专业多领域深度融合,形成信息共享、系统联动、协同管控、运行高效的“大监控”生产运行体系,达到了“七个提升”。
一是全员劳动效率优化提升。“厂直管运维中心”新型劳动组织架构,有效盘活内部人力资源,同等条件下实物劳动生产率由2023年4668千立方米/人上升至2024年5198.42千立方米/人,人力资源配置由冗员低效向合理高效转变。二是生产运行效率全面提升。大监控运行下生产指令直达现场,基层班组运行维护、应急响应半径缩小、处置快捷高效,生产组织模式由多级分散向集中统一转变。三是数智化平台建设与深度应用效率提升。实现生产报表自动生成、报表资料自动化汇总,资料录取更加精准,数据分析更加高效,智能分析与辅助决策环境更加可靠。四是气井及工艺技术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制定5大类16项工艺措施差异化管理对策,稳步推进泡沫排水等4类常规措施1442口井,维护气量完成率、措施专项完成率两项重点指标位列苏里格气田第一名。五是安全环保本质化水平有效提升。全厂无人值守井站覆盖率达到100%,实现“无人值守、有人巡检”的现场管理方式。六是基础管理工作水平持续提升。全面构建以“两册”为基础的岗检工作体系,创新运用“体检式、专题式、治理式”等岗检方式,基础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七是员工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岗位值守由多点分散向集体办公转变,实现了“集体办公,集中生活”,工作环境明显改善,成长平台更加广阔,同时员工在岗周期从30天下降至24天,增强了员工归属感、幸福感,激发了队伍活力,增进了团队凝聚力。
(参考文献略)
151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5.10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邮 发 代 号:2-336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