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际格局剧变、能源安全承压的背景下,“能源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成为国家要务。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两大央企以厄瓜多尔安第斯项目为平台,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互补、风险共担,实现海外油气资产的稳健运营与效益提升,既保障了国内能源供应,也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联合经营模式。
关键字:能源安全;强强联合;国际化经营;技术共享
安第斯石油项目,是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能源央企践行“走出去”国家战略,秉承“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合资成立的安第斯石油公司(简称安第斯公司),以厄瓜多尔安第斯项目为平台,构建既有中国企业管理特色又适应本土化发展的国际化管理体系、实施联合科技创新和跨文化融合建设的重要跨国经营项目。20年的合作中,项目连续16年实现原油200万吨以上效益稳产,连续19年保持利润和现金流“双正”经营业绩,同时,培养了一批精通国际规则、熟悉跨国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持续提升,将项目发展成为厄瓜多尔最大的外资石油公司,打造了携手并肩、端牢能源饭碗的成功典范。
两大央企国际能源合作的成功做法
一、创新管理体系,提升管理质效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均是中央委托国务院国资委代管的国有大型重点企业,其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具有高度相似性,这为两家央企管理模式的深度融合带来了天然优势。在深度融合两大能源央企管理体系的同时,安第斯公司借鉴国际先进经营理念,创新性把石油精神和石化特色融入安第斯公司管理体系中,形成既有中国企业管理特色又适应本土化发展的国际化管理体系,实现了“1+1>2”的协同合力。
一是健全国际化内控体系,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需求,涵盖战略发展、核心业务、支持体系3个领域,设6个流程,75个分支,334个独立行为规范,并镶嵌于JDE-ERP信息系统,实现人、财、物的动态监控。二是建立伙伴、总部、政府“三级监督”体系,实现了经营决策和运营管理的合法性、合规性、高效性和科学性。三是实践现代企业制度,在法人治理结构中健全股东会、董事会决策机制;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委前置决策和将党的领导内嵌到合资公司治理中,加强“三重一大”的决策与执行,规避各类经营风险。四是坚持投资者核心管理,建立委员会机制,实现科学管理、集体决策、合规经营,形成管理严、部署实、执行细的国际化作业生产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制定“中方把方向、外方保落实”工作机制,达到“中资公司中方控制、当地员工为我所用、稳定发展共同受益”的管理目的,实现了安第斯公司的高质量和高效管理。
二、联合技术创新,赋能油田增储上产
1. 技术创新的联合研发和相互促进
安第斯项目为低幅度、薄储层构造岩性油气藏,圈闭识别困难,且主力油田已开发超过40年,油气资源接续不足,项目已由接管早期有限合同期的快速开发阶段、合同转制延期后的经济有效开发阶段转变为目前围绕再度延期而实施的精细开发时期。为了实现项目的持续效益经营,始终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导向,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战略,充分发挥融合两大能源央企在陆上常规砂岩油田滚动勘探、精细开发挖潜方面的技术、人才优势,技术共享,联合攻关制约油田发展的种种技术瓶颈。
一是创新三维地震处理技术和地震解释方法,处理解释紧密结合,提高低幅构造圈闭识别能力和精度。二是结合精细地质研究,攻关3000米左右埋深3—5米薄砂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实现对薄储层油藏的精准预测。三是建立多层次、多因素综合评价体系和方法,优化排序滚动开发目标,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四是建立环保高度敏感雨林地区配套高效滚动开发模式,紧密适配油价变动,快速安全高效建产,实现科技创效。通过多年的联合攻关和研究,形成了“低幅度构造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技术”“强天然水驱油田特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技术”和“雨林地区作业降本增效配套技术”三大技术序列12项特色配套技术,夯实低幅薄层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稳产基础。
2. 创新技术的联合应用效果明显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按照支撑当前、引领未来要求,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安第斯公司将创新技术及时应用于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中,检验创新技术的应用效果。一是有效支撑了JE亿吨级大油田等11个重要储量接替区的发现,助力公司连续13年实现储量替换率大于1,夯实项目可持续发展资源基础。二是油藏递减得到有效控制,开发指标明显改善,老井月综合递减率降至0.9%,在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双高”开发后期实现了产量的稳产和超产,有效支撑了项目的效益经营。三是钻井提速增效效果明显,钻井进尺成本降低25%,钻井周期降低69%,新井达产率逐步提高,各项指标在拉美域内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实现了项目的提质增效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 三方一体的热线互动
安第斯公司与北京两大能源央企研究院紧密协作,充分发挥三方协同优势,克服13小时时差,建立高效的前后方快速响应互动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保障项目的顺利运行。自项目接管以来,两院技术专家每年定期两次赴安第斯项目现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常态化热线技术支持。技术团队深入作业一线,与现场作业人员一起,快速识别和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实现了热线互动和生产运行的良性双促进。
三、跨文化建设深度融合,推动企地和谐发展
1. 抓实本地化人才培养,增进跨文化交流融合
两大央企通过战略协同与资源整合,联合建立本地化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出“人才共育、文化共融”的国际化人才发展路径,实现本地化用工比例超过93%。2024年度组织厄瓜多尔籍员工参与安全、管理、法律、财务、语言、技术等各项培训超过10365人次,累计培训时长超过46400小时,充分满足不同岗位、不同专业员工的工作学习需求,在显著提升外籍员工工作能力的同时,还大大提升了外籍员工的成就感、荣誉感和对中国企业的忠诚度。
安第斯公司不断完善“国际化+中国特色+本地化”的国际化人才管理体系,培养了大批本地化石油人才,公司合同部经理于2024年出任资源国能矿部副部长。此外,公司积极实施跨文化培训项目,选派优秀本地员工赴华培训学习,自2006年以来,累计实现25%的本地员工赴华参加“中国课堂”,增进外方员工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企业管理理念的认同感,让外方员工传播“中国声音”,带动跨文化建设深入推进。
2. 践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民生
“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是央企海外项目共同的发展目标,两大央企积极践行“中拉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坚持责任共担、形象共护、品牌共建的合作理念,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民生,打造“政府赞赏、社区认可、员工满意”的和谐油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了企业和国家品牌形象的双提升。
安第斯公司深入走访调研土著部落的思维模式和利益诉求,建立公司与政府联管会、与社区联谊会、与员工联席会“三联机制”,搭建了政府、公司、社区三方有效沟通平台,系统化解了“劳工、社区、非法工会”三大难题。严格遵守资源国法律,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贡献力量。累计收到当地政府、社区和有关组织的感谢信函2000余封,每年为当地创造3000余个就业岗位,“黑色黄金”真正成为造福民生的“幸福之源”。驻厄使馆书面致函表扬“助力中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和负责任的央企良好形象,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四、发挥一体化创效优势,驱动甲乙方协同发展
安第斯公司始终坚持助力内部服务公司发展,提升两大能源央企整体效益,充分发挥央企联合作业一体化集成创新优势,积极落实油气产业链协同发展战略,推行一体化创效模式。模式上由“单纯甲乙方”转变为“发展共同体”,贯彻“一体两面”工作要求,确保目标一致、行动一致;机制上由“分段管理”转变为“一体化管理”,通过责权统一提高运行效能,提高决策效率;观念上,由“各自为战”转变为“开放共享”,共享学习曲线、提高整体效益。密切开展与中石油川庆钻探和中石化国际工程公司在钻修井方面的合作,打造成本领先优势,形成了雨林区丛式平台定向井优化提效技术,实现雨林地区钻井成本的持续下降和钻井速度提升,2020年以来平均机械钻速提升保持在4%,支持两大集团不断做强在厄瓜多尔的钻井服务业务,形成辐射拉美地区的服务供应关键节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海外油气业务基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安第斯公司启动“二次创业”、踏上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公司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根本遵循,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职责使命,构建中厄能源合作发展新格局,坚决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高效治理、技术突破、本地化培养、跨文化融合及一体化创效为抓手,实现科技创效和管理创效,打造央企联合参与国际竞争的示范项目。

38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5.07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