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坚持“三三”路径 打造重油开发特色文化

作者:单朝晖 唐梅 |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简称开发公司)全面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创新探索形成“三化三融三育”特色发展路径,推动企业文化与生产管理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实现文化与管理的双向赋能,培育打造出既重“油”硬核发展、又重“情”人文关怀的重油开发特色文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文化驱动力。开发公司已建设成为国内最大优质环烷基生产基地、中国浅层稠油开发技术人才输出高地,荣获“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 称号,文化软实力成为支撑企业硬发展的鲜明标识。 

微信截图_20250821153750.png

一、实施“三化”建设,推动企业文化基层落地

文化命名是文化建设的首要环节,为帮助员工快速识别、深刻记忆并精准理解文化理念,创新采用“自然意象命名+视觉载体设计”双轨策略,构建起一套员工“看得懂、记得牢、用得上” 的文化符号体系。

一是文化符号意象化建设。推进文化符号意象化建设,坚持从地域环境、行业特性、历史脉络中深挖资源,通过实地调研精准捕捉地域印记,系统梳理提炼核心价值,深入挖掘历史积淀的精神内核,最终找准文化命名的锚点。全国劳动模范肉孜麦麦提·巴克班组发扬“扎根戈壁不畏难、抱团成长不放弃、奉献自我不言悔”的进取精神,创下了一流管理、干出了一流业绩,成为新疆油田基层建设的标杆。其团队精神与西北红柳“抱团而生、坚韧不拔”的自然特性高度契合,“像红柳一样抱团成长”提炼成为班组文化的核心理念。截至目前,已有60余个站队班组冠以“见名知义”特色文化符号,赢得员工们的广泛认同,成为新疆油田一张张鲜活的文化名片。

二是文化载体视觉化建设。为使文化理念从抽象走向具象、从认知抵达感知,采用“标准化阵地建设+功能化场景设计+动态化内容更新”三维模式,盘活一线工作间、值班室、大班房周边等空间载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文化理念、员工风采、发展历程等内容,打造文化阵地集群。采油作业五区作为集团公司基层党建百面红旗单位,通过精心打造“一室、两墙、三廊”特色文化阵地,成为“来有看头、走有念头”的文化样板,文化的感染力在具象场景中自然流淌。

三是文化成果场景化建设。坚持“文化+生产场景+技能提升+重大节点+攻坚任务”的“五融合”路径,推动文化建设有形可触、有感于心、有效赋能。开发公司在打造“碱滩文化”中,深度融合J230井区“无风三尺土、有风沙满天”的艰苦环境与石油人“扎根戈壁不言苦”的坚守品格,通过常态化开展“走碱滩、学精神”实践活动,参观作业区第一口生产井,在脚踏碱滩沙土、触摸历史印记的亲历中,深切体悟“碱滩人不荒、铁树油争光”的价值追求,“苦为乐、井为家”的精神信念深植员工心中。

二、坚持“三融”发展,推动基层文化转化 

开发公司始终坚持文化与管理、生产和创新三维融合,实现文化软实力向管理提升、生产提效、创新提质的硬支撑转化,构建起文化赋能管理、管理反哺文化、创新滋养文化的良性生态,真正成为贯穿企业全链条发展的精神纽带与动力源泉。

一是坚持文化与管理融合发展。注重将文化理念具象为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岗位箴言提炼为可遵循的行为准则、文化成果转化为可进阶的成长通道。供汽二联合站将“安全像柱塞泵一样有力度、学习像辐射段一样有深度、先锋像照明灯一样有亮度”的“解稠”文化与注汽生产相结合,细化为具体操作标准,纳入《油田注汽锅炉技术培训教材》中,真正让文化从抽象概念、宣传口号转化为行动指南、操作规范。

二是坚持文化与生产融合发展。坚持将制度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与文化生根的“最初一公里”紧密衔接,把班组文化理念转化为可量化可考核的管理指标。“张辉班”提炼的汽窜防砂五步法,注重将效率文化转化为操作标准,明确员工窜扰特征辨识合格率≥95%、刺漏点同比减少率≥30%的硬性指标,设定“发现问题—分析研判—处置落实—总结提升”全流程时限要求,该班组单井日产水平始终稳定在1.5吨以上,稠油油汽比提升至0.127,位居油田公司首位,文化力实实在在转化为提质增效的生产力。

三是坚持文化与创新融合发展。创新建立“安全积分”“红柳积分”等量化考核激励机制,将员工参与技术攻关的深度、创新项目的贡献度、跨班组协作的主动性等纳入积分体系,通过定期汇总考评,与评优选先、重点培训、晋升通道直接挂钩,全方位激发干部员工的创新活力与攻坚激情。肉孜麦麦提·巴克班组近三年仅小改小革就创效超500万元,先后有24名员工成长为班组长、三级管理干部,文化成为驱动创新创造的源头活水。

三、开展“三育”工程,推动基层文化见效 

坚持“故事破圈传播+责任外显实践”双向驱动,将扎根一线的文化故事转化为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实现从内部认同到社会赞誉的价值升维,让基层文化既接地气又有影响,既聚人心又显担当。

一是培育先锋名人工程。通过建立先锋人才成长全链条培育体系、常态化挖掘机制,深入梳理员工在攻坚奉献、技能创新、文化创作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将其事迹提炼为可学习、可复制的先锋样本。先后培育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肉孜麦麦提·巴克、全国人大代表哈丽丹·阿不都卡德尔等实干先锋,也催生了一批文化创作成果,员工李春华凭借散文《我有一片戈壁》成为石油石化行业首位人民文学奖新人奖得主,王冬云作品《一点一横 油海畅吟百梦圆》斩获全国“三八”书香一等奖,实现实干先锋与文化先锋的双重涌现。

二是培育特色品牌工程。坚持党委统筹,充分发挥宣传规划力、人事保障力、工会动员力、团委创新力,联动主流媒体资源,形成“策采编发评”全流程五维一体传播链。在对肉孜麦麦提·巴克的重大典型品牌宣传中,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及省部级媒体发表系列专题报道、人物通讯等65篇,以其宣传舆论强势,做到典型树得起、品牌立得住。采油作业五区“红柳文化”品牌创建案例,经广泛宣传推荐,成功入选集团公司文化引领标杆案例集和中组部《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

三是培育责任担当工程。聚焦岗位担责、社会尽责、公益履责,总结员工在保供攻坚中坚守岗位、技术攻关中勇挑重担、社会服务中主动作为等先进事迹,建立“红柳故事库”,用鲜活案例诠释石油人责任担当内涵。油田员工王敬兵等4人,10年坚持无偿献血累计1.6万毫升,获“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通过媒体矩阵广泛宣传,讲好发展故事、好人故事,彰显石油人既是“能源安全的守护者”,更是“社会责任的践行者”。

点击下载PDF

36

点击量

0

下载量

2025年, 第7期
刊出日期:2025.07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