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巴彦勘探开发分公司吉兰泰联合站(简称吉兰泰联合站),承担着吉兰泰油田年40万吨原油处理任务。建站4年来,该站以深化“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有机融合为抓手,以建设一流标杆示范队站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中心任务,创新思路举措,专注“四个打造”,实现整体管理水平上台阶、各项工作见成效,为巴彦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420万吨,全面建成蒙西地区首个百万吨大油田做出积极贡献。吉兰泰联合站荣获2024年度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
聚焦精益管理,打造安全高效标杆站队
精准把脉开方,赋能管理提效。吉兰泰联合站以“三化”模式为切入点,提升管理效能。一是精细化开发。依托巴彦“专家工作室”,实效化推进吉兰泰“党员创新工作室”建设,抓实“三个融合”,融合推进、融合落实、融合管理,合力建设技术交流、知识融汇、科研攻关、精神传承的大漠“研发平台”。一线技术骨干主动认领科研攻关课题,与巴彦油田科研团队联合攻关,壮大基层一线科研矩阵,推进完善“立项—揭榜—攻关—跟踪—验收”闭环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发基层技术骨干的创新活力、科研动能,其中通过应用国内首次“顶部+点状”注氮气、边底部注水开发模式,助力吉华2区块实现高效开发;优化地面工艺流程8项,节约成本50余万元。二是标准化管理。修订完善《岗位标准化操作手册》《HSE责任清单》等核心制度,规范从井口操作到集输管理全流程,每日一学、每月一考、每季一评,让制度入脑入心,保证现场“一平、二净、三见、四无、五不缺”。通过应用“情景模拟+现场教学”培训模式,推行“HES责任清单”和“隐患闭环管理”,实现操作零偏差、隐患零容忍。针对抽油机、外输管线等关键设备,坚持将标准化管理整合融入“两册”,推行“预防性维护+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严格执行“一备一用”的工作制度,用好“查、修、备”三位一体管理方式,严抓“两册”执行和绩效考核,无论是现场标准化还是设备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15%,资料精准率提升至98%。三是长效化安防。扣准安全生产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和绩效考核三大抓手,高标准打造“处处落实到位”执行体系。立足“查”,建立“日周”双查制度。班组日查、队站周查,抓实“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设施、查隐患”的“五查”活动,紧盯不安全的因素、不放心的环节,关注偏远边零井、无人值守平台等盲区死角,实行“排查、通报、整改、验收、销项”闭合管理。立足“巡”,建立定点巡查制度,以“岗位巡检确认卡”严控定点巡察制度,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立足“快”,建立“每月”演练制度。健全完善应急预案,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活动,不断提高一线员工应对突发事件、快速处理的能力。全年共排查、整改各类隐患690多项,护航联合站持续安全生产。
聚焦转型升级,打造智慧绿色标杆站队
点燃智能引擎,擦亮智慧绿色名片。吉兰泰联合站以“两早”模式为契合点,以“两加”模式为结合点,加快智慧绿色标杆站队转型发展。一是在早把向上下功夫。把稳数字智能发展的“航向”,创新应用“无人机巡检+人工巡检”模式,对联合站周边区域开展智能巡检,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4倍,油区场站、管线和平台全覆盖,覆盖范围更广、巡检效率更高,现场岗位用工比传统模式减少逾30%。二是在早布局上下功夫。扣准绿色低碳发展的“脉搏”,立下“不发电不罢休”的军令状,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有经验大家一起分享,有疑问大家一起分析,挂图作战、节点汇报、销项落实,以实干实效助力华北油田首个沙漠地区4兆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平均日发电2.3万度,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余吨,助力油田吨油总能耗实际运行值低于沙漠油田先进值53%。三是念好“党建+能源”经。坚持有“硬骨头”就要啃,有难关就要上,党支部点兵12名干部员工成立新能源利用项目攻坚小组,认真践行“三前三后”的要求,攻坚在前、休息在后,服务在前、得失在后,集体在前、个人在后,不畏高温酷暑,顶风冒沙,紧盯光伏发电项目现场,全过程严控施工安全质量关,小事不过班、大事不过夜,确保项目按期并网发电,年均发电量逾640万千瓦时。四是念好“党建+环保”经。把党建责任制的钉子“钉”到环保最基层、最一线。党支部以“1512”工作法为抓手,“一组”把向,成立吉泰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五定”明责,定方案、定职责、定措施、定方法、定进度,先后出台《安全环保管理实施细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规定》等10余项管理制度,“一书”压责,各组室各基层队站100%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两化”定标,瞄准绿色创建制度化、规范化,形成全员齐创绿色单位的良好氛围。积极响应国家防沙治沙“三北”工程攻坚战号召,围绕“打造绿色家园,建设幸福公寓”的工作目标,党支部落细“三个一”长效机制,即每名党员认领一棵责任树、每月开展一次生态巡查、每季参加一次义务劳动,现场划分“党员责任区”,设立“示范责任岗”,在井场种植梭梭、红柳2万余株,在倒班点生活区域移植花草,新增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努力打造“开窗见绿、推门入园”的生态型绿色石油基地,联合站被授予中国石油“绿色先进基层单位”荣誉称号。
聚焦定制关爱,打造家园文化标杆站队
关爱春风化雨,夯实稳定发展根基。吉兰泰联合站持续深化“四位一体”常态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机制,全力打造沙漠腹地的石油“小家”。一是健康快车暖人心。“体重管理”是联合站员工关注的“最热词”,定期开展健康宣讲活动,通过视频展示、现场实操、互动交流等各种形式,围绕肥胖危害、减重方法、AED急救以及常见职业病预防改善进行定点讲解,引导员工树立正确健康观念。协调组织巴彦医疗服务队进机关、进队站、进边零井驻地,开展以送教、送检、送诊上门为主要内容的“三送”活动,为一线员工测血压、测血糖、测尿酸。在办公区、食堂、健身房等人员密集区域,配备体重秤、腰围尺等,对体重异常、超重、肥胖员工建立监管“花名册”,实行“一人一案”减重方案。二是常态运动成风尚。从“要我健康”到“我要健康”转变。将员工减重管理纳入工作要点,成立健身活动小组,以“健康减重,一起行动”为主题,坚持贯穿全年,组织开展拔河、台球、乒乓球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展“每日健步走打卡”活动,推广八段锦,鼓励员工“管住嘴,迈开腿”。结合多维度考评,评选吉兰泰“减重达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营造浓厚的全员运动健身氛围,员工BMI值正常比例明显提升,在大漠里奏出工作和生活“双赢节奏”。三是心灵驿站释压力。高度重视心理疏导及心理干预,分批次申请引进多功能健康一体机、安装大型电动按摩椅、移动唱吧机,高标准建设、完善吉兰泰“健康小屋”,全心打造温馨的“心灵驿站”,为容易受到“沙漠综合症”影响的员工提供了一个疏导心理、释放情绪的场所,实现促进身心健康、提升工作热情“一石二鸟”。四是舌尖美食提幸福。加强油区食堂管理,让干部员工的餐盘变身“健康能量站”。利用微信群广泛宣传“三减”知识,邀请轮驻吉兰泰油区2名专业医师对菜谱进行指导把关,力求“好吃又减脂”。在采购上严格把关,优先选择新鲜食材;在制作中,严格遵循“三减三健”原则,又增加窝窝头、杂粮饼、南瓜粥、莜面等粗粮搭配,创新推出少油版的鱼香肉丝、东北杂粮饭,确保每餐科学健康的膳食供应,定期召开伙委会收集员工意见建议,听取员工用餐多元化诉求,最大限度满足员工“味蕾”需求,不断增强“舌尖上的幸福”。
聚焦共建共享,打造油地和谐标杆站队
践行社会责任,展现大爱担当。吉兰泰联合站履行责任担当,坚持以“三个深化”为抓手,积极做实事办好事,全力构建区域和谐稳定。一是深化工牧共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开展“三清四助九关爱”暖心工程,定期开展“送健康下牧区”“送医药到牧户”等公益活动,及时组织清除油区范围各类道路淤沙,义不容辞实施草料场救火、抛锚拖车、紧急就医等救援服务。2024年以来,累计为牧民群众送药救助90多人次,援助遇险车辆30余次,开展道路清沙30余次。吉兰泰联合站成立以党团员为骨干的环境保护自愿服务队,定期对周边草原白色垃圾等污染物进行清理,走进牧民家中开展环保法律知识宣传,发放宣传单(手册)等500余份,携手共建良好生态。二是深化定向帮扶。以公益服务展现油企“大爱”,成立“向阳花”帮扶志愿服务队,立足“打好一把伞”,经过地方政府协调,与7户牧民家庭建立帮扶结对,通过组织“贴心帮助进牧户、彰显吉泰青年风采”系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全年共捐赠生活物资、学习用品等300余件,开展牧场围栏、牧业机具和生活电器设备等维修服务70余次,力所能及帮助农牧民解决实际困难,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和广大群众的高度称赞。三是深化文化互融。加强与地方文化交流互融,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工牧和谐的重要路径。吉兰泰联合站试运行以来,积极参加地方各类文体活动,由站上采油女工组成的“吉泰玫瑰”合唱团参演2024年阿拉善英雄会文艺汇演,献上慷慨激昂的《巴彦战歌》大合唱。2025年联合站应邀参加属地敖伦布拉格镇政府元宵节灯会展,虽然生产任务繁重,又距元宵节不到一周时间,但是为充分反映油田可喜发展成就,展示队伍良好精神风貌,站上的能工巧匠们反复酝酿,围绕“我为祖国献石油”主题,精心设计制作一组集石油元素与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大型花灯,一座高3米抽油机造型矗立于吉兰泰油区大型沙盘中央,周围辅以熠熠生辉“创业奉献、坚韧执著、爱岗如家、追求卓越”企业精神16个金色大字,成为全镇灯展上最耀眼夺目的亮丽风景,实现用油田文化增强民众对“油地共同体”的认同感,达到经济共建、精神共育、成果共享的目的。

38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5.07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