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东方物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中国石油集团党组决策部署,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履行找油找气责任、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支撑,聚焦关键领域、聚焦管理创新、聚焦产研结合,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有效提升了战略支撑力和核心竞争力。东方物探营业收入连续10年稳居全球物探行业首位,海外市场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充分激活了率先打造世界一流的强大动能。
坚持“四个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战略支撑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如此。东方物探坚持把创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需求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履行找油找气使命全力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一是着力国家所需。国家需求就是东方物探行动的命令。东方物探牢记重大嘱托,胸怀国之大者,聚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打造找油找气核心技术利器。围绕破解国内复杂构造、深层超深层勘探难题,首创陆上宽频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体系,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二是着力集团所需。全力服务中国石油集团油气资源战略,组建研发、试验、应用一体化团队,成功研发首套8万磅EV80宽频可控震源、3000米oSeis海洋节点、2024版GeoEast处理解释软件、SGD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软件,有力支撑深地塔科1井、川科1井误差为0.54%(万米)、0.32%(7000米),为服务集团DE区块、进军巴西深水做好技术储备,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三是着力油田所需。为油田创造价值,物探才有价值。东方物探加大物探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应用,聚焦缩短地震作业、成果交付周期,提升地震采集、成果交付质量,提高钻探井位成功率,实现油气增储上产目标。2024年获得中国石油集团19项油气重大发现成果奖,助力取得6项重大突破、10项重要发现、落实了9个亿吨级和8个千亿方级规模储量区。四是着力市场所需。随着全球物探行业深入转型,谁掌握了最领先的物探技术和装备,谁就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东方物探坚持把市场需求作为检验技术成果的直接标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着力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找准“卡脖子”问题,推动“从0到1”的原始创新、“从1到10”的技术研发、“从10到100”的示范效应。在继刷新全球最大项目合同纪录后,再次成功中标全球最大单体陆地高精度三维项目,为“一带一路”油气合作提供了“中国技术方案”。
优化“四项机制”,深化管理变革,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之路无坦途,更无捷径。好的创新体制机制,可以促进企业愿意创新、能够创新、持续创新。东方物探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助推器”,以思想的解放、机制的优化破除科技创新障碍,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挑战“不可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超越自我跑入业界高端,打造自己的新高度。一是优化战略研究机制。设立专门战略研究机构,强化战略咨询、技术调研、情报收集,准确把握全球物探技术发展趋势,以“五大战略发展思路”为指引,依托中国石油集团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等战略研究课题,滚动研究“十四五”及“2020—2035接续战略”,推进“原创物探技术策源地、物探产业链链长、国创中心、科技重大专项、创新型企业”五位一体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保障东方物探科技发展方向正确。二是优化科研立项机制。根据东方物探业务发展和技术谱系建立科技树,围绕科技树“定方向、建团队、设项目、结硕果”,梳理形成8项一级技术、38项二级技术、213项三级技术,聚焦重点提升立项质量。2024年东方物探科研投入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比重达20%,科研经费加速向生产急需领域倾斜,解决了一批生产现场的瓶颈技术难题,为油气田增储上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三是优化科研攻关机制。积极开展新型科研项目管理试点和探索,发布重大项目立项指南,推进经理竞聘制管理,赋予项目长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资源调度权,提升科研项目运行效能。针对生产急需处理解释关键技术,成立首席专家牵头的攻关应用组,开展“攻关年—提升年—攻坚年—突破年”等专项活动,技术完善、流程配套及产业化加速落地。四是优化人才发展机制。践行“生聚理用”人才发展理念,打造7名特聘专家、5名首席专家、5名高级技术顾问、117名高级技术专家、315名一级工程师领衔的技术团队。健全完善科研人才绩效考核评价、技术创新“容错”等机制,“十四五”以来累计给予75项创新成果2745万元奖励。在东方物探形成人人关注创新、人人参与创新、人人力行创新的全员创新新格局。
打造“三大平台”,推进产研融合,全面落实“五位一体”布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东方物探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打造共建、共赢、共享科技创新平台。一是加快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历时五年,国家油气地球物理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获科技部、能源局批复,当前正加快编制建设实施方案。通过联合4家勘探企业、5家计算机及软件企业,15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3家行业协会,将进一步集聚创新要素、汇聚创新人才、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抢占全球物探技术制高点。二是推动国家级项目平台落地。以国家新型油气专项为依托,以科技创新推动陆海地震、处理解释、油藏业务、非地震业务、风险合作业务等传统产业升级。持续集成完善“两宽一高”勘探技术,开展智能高精度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攻关,加快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全面支撑“双复杂两深一非一老”领域油气勘探开发。围绕“6+1”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积极研发相关配套技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增强高质量技术供给能力。三是深化创新联合体平台落实。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是实现国家科技发展重大突破、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东方物探将科研合作伙伴、创新联合体纳入内部科技创新体系,跨界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聚智突破,打造高能级协同创新环境。与西安交大成立油气智能探测中心,推动物探采集处理解释智能化发展,取得25项重大成果。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研发机制,针对生产急需和研究难题公开发榜41项,吸引131家单位(团队)应榜,在更大范围开展技术创新,走出了一条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合作创新之路,为中国石油集团加快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重要贡献。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东方物探将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惧难题,勇于创新;拥抱压力,主动创新;志存高远,守正创新,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高水平战略支持,为东方物探全面高质量发展、率先打造世界一流提供最根本、最强大动力引擎。

43
点击量
0
下载量

刊出日期:2025.05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