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 践行新时代央企担当

作者:本刊记者 牟雪江 |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企业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世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很多,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刻重构、碳中和目标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能源央企的社会责任实践已超越企业边界,成为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组成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

5月20日,中国石化第18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全方位呈现中国石化过去一年中的社会责任实践与显著成果。

5月22日,中国石油发布第19份社会责任报告,以新理念新视野,从可持续的能源供应、负责任的生产运营、重人本的员工发展、促民生的社会贡献四个方面全面展现中国石油2024年度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成果。

中国石油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在报告中提出:2024年,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一批生产经营指标创历史新纪录,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

6月3日,中国海油连续20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2024年度报告立足中国海油战略重点,从促进经济增长、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强环境保护、携手合作共赢、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客观、全面、重点反映中国海油2024年经济、环境、社会三大责任的履责业绩。

中国海油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周心怀在报告中指出,2024年是中国海油锚定“十四五”战略目标、加速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公司的攻坚之年。中国海油党组团结带领全体干部员工聚焦国之所需,切实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筑牢能源安全基石,油气资源供给再获新突破;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绿色发展动能强劲;坚持发展成果共享,以人为本回馈社会;开放合作融入全球,携手共赢赋能美好。

透过三大能源央企2024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我们看到,当国际能源署(IEA)预警全球能源转型面临“安全—清洁—可及性”三重挑战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能源央企以连续18—20年的责任报告披露,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ESG实践范式—既通过深地工程、CCUS等核心技术突破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底线,又以绿氢、地热等新能源矩阵响应全球气候治理,更通过边疆加油站、乡村振兴等民生工程诠释“发展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企业本质。

我们同时看到,在全球化视野下,三大能源央企积极履行全球企业公民责任:与中东产油国共建低碳示范区,在非洲实施“油气+光伏”综合能源项目,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碳捕集技术标准,通过国际能源论坛推动形成绿色转型共识。三大能源央企将国家战略需求、全球气候责任与国际合作实践深度融合的履责模式,不仅重塑了传统能源企业的价值坐标,更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彰显了中国企业的责任担当。

坚持战略引领 全力提升能源高效供给能力

1751615537513386.jpeg

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与美丽中国战略的双轮驱动下,能源安全已上升为国家核心利益。自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重要论断以来,能源安全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2021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明确指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明确重要能源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

三大能源央企坚持战略引领,助力能源安全与科技创新,持续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

2024年,中国石油油气勘探新获一批重大突破和发现,油气产量当量再创新高。炼油化工业务加快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蓝海新材料项目破土动工,吉林石化、广西石化等乙烯项目加快推进,“炼化生精材”布局初步形成。成品油销售市场份额稳定提升,天然气、化工品销量创历史最好水平,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增强,保障了重点时段、重点地区供应无虞、度峰无恙,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的基础更牢、底气更足。

2024年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十周年。中国石油社会责任报告特别设置了“坚持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全力提升能源高效供给能力”专题,回顾总结中国石油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立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奋力推动能源革命,加强国际合作,全力提升能源高效供给能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石油力量的履责实践。

坚持战略引领,助力能源安全与科技创新。2024年中国石化大力实施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七年行动计划,全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2.5亿吨,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3739亿立方米。其中,涪陵气田成为国内首个探明储量超万亿立方米的大页岩气田,胜利济阳页岩油有力引领推动“东方页岩革命”。积极布局氢能、地热、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探索页岩气、生物能源等清洁能源,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多元化保障。累计建成地热供暖能力超1.2亿平方米,把地下“绿色空调”送入千家万户。主动拥抱电动革命,建成充换电站超万座,月度充电量排名跻身全国前十。积极推进“万站沐光”行动,累计建成超5000座光伏站点,风光装机规模超2000兆瓦。勇担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年科技研发总投入281亿元,境内外专利申请10896项,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中国海油坚持价值勘探,精准施策,资源基础不断扩大。2024年共获得11个油气新发现,成功评价30个含油气构造。截至2024年底,净证实储量达72.7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7.2%,储量寿命稳定在10年。

贯彻新发展理念 践行绿色发展

在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能源央企的核心使命。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正加速构建“油气为主、多元互补”的低碳能源体系。其在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中展现的全产业链的绿色实践,既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也彰显了大型能源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担当。

2024年,中国石油瞄准“双碳”目标,积极开辟新领域、勇闯新赛道,加快推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吉林油田首个大型集中式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大庆油田、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等一批新能源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全年风光发电量48亿千瓦时,同比翻了一番多。地热、CCUS业务按下“快进键”,“风光热电氢”融合发展的新型能源“生态圈”初具规模。新材料发展提速加力,产量连续3年保持50%左右高速增长,未来产业布局迈出实质性步伐。制定甲烷排放管控行动提升方案,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国内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含新量”“含绿量”持续提升。

中国石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美丽石化建设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启动实施绿色企业行动第二阶段计划,加快废塑料回收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参与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扎实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全年实施能效提升项目470项、节能79万吨标煤,3家直属企业被评为国家级水效领跑者企业。积极打造国内首家“无废集团”,累计创建52家“无废企业”,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稳步实施“碳达峰八大行动”,联合发起成立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能源化工产业链碳足迹联盟,加快推进百万吨级低浓度CCUS示范工程,获评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扎实推进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让临近江河的油库和码头“搬家”,为白鹭“筑巢”,给中华鲟和江豚“让路”,众多石化工厂成功变身 “生态花园”,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1751615649454972.jpeg

中国海油坚持绿色发展,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勘探方面坚持油气并举、向气倾斜,公司国内天然气总产量占比不断提升,产品供应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低碳生产成效显著,我国海上首个全方位绿色设计的乌石23—5油田群建成投产,渤海岸电三期工程全面投用。全年实施18项节能改造项目,累计实现全年二氧化碳减排量达58.95万吨。新能源和负碳业务有序推进,“海油观澜号”融合发展示范工程平稳运行,渤海和海南两个海上CCUS基地建设稳步开展。数智化发展坚实有力,“深海一号”等一批智能油气田相继建成,海上平台无人化率稳步提升,并入选中国工业数据治理“领跑者”企业名单。

中国海油坚持生态保护,坚决守护绿水青山,严格遵守中国及其他业务所在国法律法规,秉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优化能源资源管理,始终将环境保护贯穿于勘探开发生产全过程。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方针,定期举办环保公益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环保意识,切实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生产运营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2024年,公司开展30余个生态补偿修复类项目。

从社会责任报告中可以看到,三大能源央企已将绿色基因植入企业战略内核。中国石油的“低碳能源生态圈”、中国石化的“无废产业链”、中国海油的“蓝海战略”,本质上都是对国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要求的企业级响应。

强化服务意识 客观清晰展现履责重点

翻阅三大能源央企的社会责任报告,我们看到当油井钻探的深度转化为民生服务的温度,当炼化装置的精度匹配群众需求的准度,能源央企实际上重塑了“国之重器”的价值维度—不仅是国民经济压舱石,更是民生福祉推进器。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全球主要的油气生产商、供应商之一,中国石油坚持“绿色发展、奉献能源,为客户成长增动力、为人民幸福赋新能”的价值追求,将社会责任理念全面融入企业战略、重大决策和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有机融合,推动能源与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彰显了负责任的能源央企形象,向社会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石油坚持用科技之光点亮创新之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破浪启航,牵头和参与多个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向地球深部进军”取得重大进展,深地塔科1井勇探万米地宫,“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与装备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数智中国石油”建设亮点纷呈,信息化补强关键工程破茧而出,数字化赋能工程取得新成效,“昆仑大模型”不断突破算力上限,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加速推进。

在“董事长致辞”部分,中国石油展示了改革与创新的“双轮驱动”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的成效。在“数智赋能”部分,报告阐述了公司按照业务发展、管理变革、技术赋能三大主线实施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数智化发展目标和进展。在“环境保护”章节新增“加大绿色企业建设引领”,彰显公司开展绿色矿山、绿色工厂、绿色基层“一体化”创建,全方位推动创建提升行动的举措。

中国石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扛起为党分忧、为国担当、为民造福的政治责任,“党和人民好企业”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中国石化全年在9个帮扶县投入无偿帮扶资金。“情暖驿站”累计服务超462万“返乡摩骑”、6260万春运出行人员。累计打造7056座“爱心驿站”、4338座“司机之家”。“至美有你”青少年及儿童成长支援计划追加投入140万港元,“微光计划”全新升级,助力儿童快乐成长。

中国海油秉持“责任融入战略、责任融入运营、责任融入文化”理念,将社会责任深入嵌入企业发展各环节,实现责任和业务有机统一。报告设置中国海油“铸就大国重器”“打破‘数据孤岛’扬帆数智浪潮”“绿色低碳示范工程”“品牌建设”“公益基金会”等5个社会责任专题。中国海油追求社会贡献最大化,积极与股东、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共享发展成果。不断优化沟通机制,积极回应利益相关方关切,公司连续两年获得上交所信息披露A级(优秀)评价。不断强化供应链建设,高质量完成供应链改革,着力打造绿色、共赢和廉洁供应链,持续带动中小企业发展。

深化国际合作推动 当好世界优秀企业公民

在全球治理变革的浪潮中,三大能源央企以“世界优秀企业公民”的新定位,实现了从经济功能到多元价值创造的转型。这种转变既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实践。

2024年,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权益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实现亿吨效益稳产,经营效益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当好全球企业公民。2024年,中国石油海外投资业务员工本土化率达92%,境外累计实现税费895.7亿元,与全球能源发展“同频共振”。东方物探等企业勇闯海外拿下多个“国际大单”,第六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第七届中国石油国际合作论坛成功举办,百位驻华使节步入中国石油,开放合作的共识进一步凝聚,展开了共建“一带一路”第二个金色十年能源合作的新画卷。公司价值得到全球市场广泛认可,“中国石油”荣登“全球品牌价值500强”国内油气行业榜首。

中国石化始终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理念,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南亚的美丽海岛到中东的广袤沙漠,从非洲的大草原到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国石化的海外业务遍布全球。全年在境外15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461个项目。以绿色行动共护美丽地球,在厄瓜多尔呵护“地球之肺”亚马逊原始热带雨林,在乌干达使用超静音钻机,保护野生象。推进“小而美”惠民工程建设,在肯尼亚承建 “东非第一路” 西卡高速公路,在埃及实施女童教育帮扶计划,以实际行动与世界携手共进,不断开拓合作新机遇。

中国海油社会责任报告将“海外社会责任报告”独立成篇,回顾总结了中国海油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使命担当,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加强对外合作等履责亮点。中国海油通过持续推进社区共建方针,培养乌干达本地化油气人才项目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2024年,公司为全球各地创造就业岗位超过2.2万个,参与海上抢险救助58次,对外捐赠和公益项目总计投入13312万元,其中乡村振兴总投入超8300万元。

作为负责任的全球运营者,三大能源央企通过本土化战略和跨文化管理,在资源国建立了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这种基于共同价值的商业实践,既保障了能源安全,又促进了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在数字化浪潮中,技术创新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新支点,智慧能源系统、数字乡村平台等解决方案,正在重新定义企业公民的技术内涵。更为深远的是,这种发展模式打破了传统商业逻辑,推动企业从利润最大化转向价值共创,不仅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话语权,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构建起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网络。

1751615738882453.jpeg

能源央企社会责任报告特色解析

从全球视野看,中国三大能源央企连续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不仅是对自身履责实践的总结,更是中国能源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生动注脚。

中国石油本年度报告依据客观、规范、诚信、透明和实质性原则,编制标准更“国际范”。报告按照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GSSB)《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GRI Standards 2021)、国际石油行业环境保护协会(IPIECA)和美国石油学会(API)联合发布的《油气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2020版)》等国内外通用权威的政策标准和指南指引,并结合公司行业特点、业务特色进行编制。

体系框架更友好。报告基于全球利益相关方信息需求与阅读习惯,精准设定报告内容、表达方式、表现形式。报告基本框架相对稳定,确保符合可比性。同时立足公司战略重点,贯穿“高质量发展”主线,从可持续的能源供应、负责任的生产运营、重人本的员工发展、促民生的社会贡献等4方面展示中国石油在经济、环境、社会等领域的年度履责业绩,共44个小节、22个案例和2个专题,展现中国石油坚实的履责足迹。

2024年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的第十年。报告设置了“坚持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 全力提升能源高效供给能力”专题。2024年,中国石油“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与装备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报告设置了“矢志深地探索 开启万米时代”专题,讲述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攻克超深、超高温、超高压等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和极限挑战,圆满完成科学探索和发现油气两大任务,推动工程技术迭代升级的重大进展。

在报告编写过程中关注利益相关方的诉求,通过社区访谈、定期报告、实地调研、网络沟通等多种方式,倾听利益相关方意见,就他们关注的重大议题提出报告建议,积极回应利益相关方关切。此外,报告参照外部要求,参考行业披露情况,延续以往报告披露口径,从经济、安全、环境、员工和社会5方面披露共计36项定量指标,增强报告可读性。

中国石化持续深耕社会责任领域,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社会责任发展指数连续11年蝉联五星级水平,位居中国企业领先。中国石化先后获得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颁发的社会责任奖项,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责任管理·先锋30指数(2024)”,位列第4;入选“中央企业上市公司ESG·先锋100指数(2024)”,位列第3。入选中国社科院“中国企业300强社会责任发展指数Top30”,位列石油化工行业第一。连续第19年蝉联光明功勋特别奖,彰显出强大的社会责任品牌影响力与社会公信力。

中国海油自2005年起连续20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今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参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RI标准)等政策标准和指南指引,结合实地调研情况编写。在报告编写过程中,中国海油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积极回应各方关注。近年来,中国海油不断深化社会责任管理,践行ESG(环境、社会及企业管治)理念,构建以“1+5+N”为核心框架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形成了覆盖全集团、多维度、多层次的履责实践展示平台。

能源央企社会责任报告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优势,以全球视野对标国际标准,立足能源行业特点创新实践。这些报告揭示了一个深刻逻辑: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期,中国能源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与责任担当,构建“能源安全—低碳转型—民生福祉”的三角平衡。在国家层面,体现了央企作为“大国重器”的战略定力—以油气保供筑牢发展底线,以CCUS、绿氢等技术突破抢占碳中和制高点,以边疆能源驿站等民生工程践行共同富裕。在全球维度上,中国能源企业的履责实践正在重塑行业范式:从传统能源供应商转向综合能源服务商,从资源开发主导转向技术标准输出,为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提供了“技术+模式”的中国方案。这种“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双轮驱动,不仅支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能源基石,更在动荡的全球能源格局中注入了难得的稳定性与确定性,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能源担当。

(信息来源:中国石油新闻网、中国石化新闻网、中国海油公众号)

点击下载PDF

9

点击量

0

下载量

2025年, 第6期
刊出日期:2025.05
单月刊,1984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企业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海洋石油分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4267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23/F
国外发行代号:M1803
国内邮政编码:10072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西工商广字第0433号(1-1)

杂志订购热线

010-62067112

返回顶部